江啟臣將效法李登輝推動「修憲」?

四月九日,是江啟臣宣誓就任中國國民黨一個月。有政論者指出,在這一個月來,未見江啟臣展現其推動國民黨改革的魄力及企圖心。

但在四月九日這一天,江啟臣卻接受了《聯合報》專訪,所談內容的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是「修憲」。他針對在野的台灣民眾黨和國民黨的「立委」都力推要通過「修憲」下修青年參政權的年齡,但民進黨卻認為「要有歷史高度,深刻討論其他『修憲』議題」的爭論,認為要整體討論「中華民國憲法」的體制、政體,「修憲」高度最好是由蔡英文出來領導,任何議題都可以討論。蔡英文若提出要開「憲政會議」,他願意參加。但倘「修憲」只是為了解決下修十八歲公民權的問題,因為降低公民權年齡無需「修憲」,因而他國民黨和他都將不會提案。

由此,江啟臣在「修憲」議題上的立場,已經基本上向民進黨「看齊」。而且,他是選擇了《聯合報》作其就職一周月的專訪並拋出「修憲」的議題,還呼籲蔡英文出來領導「修憲」,可見其頗有心機。因為當年李登輝在推動及主導「修憲」時,以外省軍公教人員為主要讀者群的《聯合報》,在本來就已經是「反李」的基礎上,頗多批評以至抵制。因此,江啟臣挑選《聯合報》作平台,退休推銷其「修憲」主張,而且還觸及到台灣地區的政治體制,因而向仍然懷有「大中國心」及懷抱「反獨」立場的軍公教人員「試水溫」的意圖就十分明顯,而且還有可能是意圖先行「修正」這個群體的政治理念。

實際上,《聯合報》的政治色彩「深藍」。在李登輝時代,厲威廉因出任陸委會聯絡處長,有機會與各家媒體的記者進行較多的接觸交流,因而根據幾家主要紙媒的政治立場,編了一首順口溜:「《聯合報》很中國,《中國時報》很聯合;《中央日報》很自由,《自由時報》很中央」。說的是作為國民黨機關報的《中央日報》、由於是由外省籍人士執掌編務,因而經常與李登輝不同調;反而是政治立場偏綠的《自由時報》,卻力挺李登輝。而《中國時報》雖然也不贊成「台獨」,但卻較為「百家爭鳴」;《聯合報》則是懷抱「大中國主義」。

而曾主持二十年《聯合報》社論的黃年,就連續撰寫了主張「一中屋頂論」的論述文章,並將其編輯出版成書。而由於《聯合報》的「反獨」立場,「台獨」人士曾在報社外牆放置「炸彈」。《聯合報》報導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的談話內容,有「大陸不惜中止經濟建設阻止台灣獨立」之語,「獨派」教授和民進黨、李登輝都發起「退訂《聯合報》」的行動。在澳台航線談判前夕,台灣當局已內定「長榮」和「復興」執飛澳台航線,而以外省籍空軍退役軍人為主的「華航」不服氣,向北京告狀,謂「長榮」不但是其客機機艙沒有《聯合報》供乘客閱讀,而且其公司總部樓房及機身也沐漆成與民進黨黨旗一樣的綠色。當時,自稱為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澳門的聯絡員,及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楊尚昆在澳門的代表的高敏,聯同「長榮」的高管赴京,予以澄清,北京有關機構最終決定「維持原判」。

回憶此歷史,就可合理揣測,江啟臣選擇《聯合報》放出「國民黨贊成『修憲』」的「試探氣球」,其用意是什麼。

當年後來成為民進黨重要骨幹的鄭文燦、林佳龍、范雲、馬永成等人發動「野百合學運」,及緊隨的「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正合李登輝的胃口,促成了「修憲」。為此,召開大型「國是會議」,邀請陳水扁等民進黨參加,達成「修憲」的共識。「國是會議」下設諮詢委員會,澳門也有三名國民黨員被國民黨海工會及港澳總支部推薦為諮詢委員。在李登輝的主持下,進行了六次「修憲」(陳水扁上台後也主持了一次「修憲」),正式確立「兩岸分裂分治」的政治體制,並決定開放「總統」民選,由「國民大會」選舉產生改為全民一人一票產生,並於一九九六年開始實施。四年之後,民進黨的陳水扁透過選舉獲取台灣地區的政權。現在,政黨輪替已經成為台灣地區的常態。

美國中央情報局情報分析人員夏千福(後來曾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當時在美國在台協會任職,曾對當時台灣發生的一系列奪權及政治鬥爭,尤其是李登輝在民進黨支持及協助下,進行「修憲」,以「推動民主化」為名,行「去中國化」的「獨台」為實,而進行觀點提煉,將之稱為「寧靜革命」,亦即推動民主革命無需經過暴力或武裝鬥爭,而是透過議會鬥爭或政黨輪替即能達到政權更迭之目的。其實,這是後來遍地開花的「顏色革命」的雛形。

時任「新聞局長」的胡志強,將李登輝、連戰、宋楚瑜及他自己等三十多人(其中有十三人是美國的「兩岸通」),分別就政治、經濟、大陸政策、「外交」等領域撰寫的論文,合編為《寧靜革命》一書。胡志強在題簽面贈該書時就對筆者說,歷史上的民主革命都是動槍動炮、流血犧牲的,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成功。而台灣地區的民主革命,卻是在寧靜和平的氛圍下達成,因而稱為「寧靜革命」。但他意想不到的是,僅過了幾年之後,國民黨就在「寧靜革命」中淪落為在野黨,時任「外交部長」的胡志強也倉皇辭別「外交部」大樓。

現在,江啟臣也身為國民黨主席,也提出「修憲」主張。但由於他沒有李登輝還具有的更重要的「總統」身份,因而只能是「呼籲」身任「總統」的蔡英文出來領導「修憲」。而且,還想到了李登輝當年主持召開的「國是會議」,建議蔡英文召開「憲政會議」,並表態他樂意參加。

江啟臣在專訪中,還提到未來「修憲」究竟是要走「總統制」或改成「內閣制」,是否要給予「立法院」「閣揆」同意權等,作為在野黨他不反對,都可以討論。而在當年「修憲」時,曾經為究竟是實行「總統制」還是「內閣制」的問題,發生激烈爭論,爭持不下。最後由李登輝「中間落墨」,參考法國的經驗,改成「雙首長制」,因而廢除「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同意權,及「行政院長」無需在「總統」簽署法律文告時予以「副簽」等原有規定。江啟臣現在再提此分歧,可能會越修對國民黨的前景越不利。

至於與大陸的關係,江啟臣在這個專訪中說,「九二共識」成形至今已近三十年,這段期間外部結構與台灣內部都已有了轉變,即使「九二共識」背後代表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精神至今仍在,但共識因有一方調整,要創造模糊與彈性空間愈來愈小,共識認知就會產生問題。因此,江啟臣強調,「九二共識」能不能繼續存在,不能單方面怪到國民黨,北京在民進黨執政後態度也改變了,現在應問北京對共識的態度有沒有改變,是不是還有模糊或「中華民國」的表述空間?

看來,江啟臣仍然強調「各自表述」,尤其是「中華民國」的存在。因此,他的「國家定義」,已經向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