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東方紅一號」衛星

在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展出的遺物中,有兩盤特殊的錄音胶帶。那是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後,毛澤東收到的衛星發出的一盤《東方紅》樂曲和遙測信號、一盤衛星飛經首都北京上空時直接收錄未加剪接的錄音膠帶。在紀念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上天50周年日子裏,梳理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回顧那些驚心動魄的往事,我們分明感到:毛澤東的這份珍藏,是對東方紅衛星的情感寄託,更是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有力物證。正是毛澤東的直接決策和領導,才有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並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日後輝煌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毛澤東作出發展衛星的決策,開啟了中國人的飛天序幕

1957年10月4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由蘇聯發射升空,震撼了整個世界。對蘇聯人造衛星的上天這件大事,普通民眾感受到的是一種震撼,科學家們從科學技術角度評價它的價值,而戰略家思考的則是政治上和戰略的對策。毛澤東在蘇聯衛星上天的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內,便作出發展中國衛星事業的決策,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戰略家的膽識和胸懷。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參加十月革命勝利四十周年慶祝活動,抵達莫斯科機場後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盛讚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就。毛澤東認為:「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件,人類進一步征服自然界的新紀元從此開始了。」「新紀元」指能夠開闢人類歷史新時代的重大成果,人造衛星當之無愧!在人造衛星上天不久做出如此重要論斷,突出闡發人造衛星在人類改造世界中的地位作用,令人耳目一新。毛澤東到達莫斯科第二天的11月3日,蘇聯又發射了一顆載有名叫萊依卡小狗的「衛星」2號,給蘇聯的慶祝活動無疑又增添了喜慶氣氛,也使毛澤東產生更多的聯想。在11月6日召開的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說:「全世界公認:蘇聯兩次發射人造衛星的成就,開闢了人類征服自然界的新紀元。」11月18日,毛澤東在六十四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又進一步指出:「在蘇聯發射人造衛星以後,就在最重要的科學技術部門方面也占了壓倒的優勢。」在莫斯科期間,在幾次重要會議上,在接見中國留學生時,在同外國領導人會面時,毛澤東大談特談蘇聯衛星成就,並把衛星上天作為重大事件之一,來論證他的著名論斷:現在是「東風壓倒西風」。毛澤東的高論,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反響。

1958年5月15日,蘇聯第三顆人造衛星又上天,恰逢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進行之際。這對處在建設社會主義高潮中的中國人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也許是外界信息激勵,也許是心中醞釀多時,5月17日,毛澤東在大會上提出發展中國的人造衛星問題,說:「蘇聯第三顆衛星上天,這是好事。」「蘇聯衛星上天,我們想不想搞個把兩個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衛星。」毛澤東的指示,後來被概括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成為中國人向太空進軍的戰鬥號角,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奮鬥目標。毛澤東講話不久,在主管尖端事業的聶榮臻副總理的組織指揮下,中國科學院和國防部五院紛紛行動起來。中國科學院開始了「581」任務,意在1958年的頭號任務,成立了「581」設計小組,由錢學森任組長,趙九章和衛一清任副組長,並成立了「581」設計院,規劃了中國發展人造衛星的計劃。中央政治局批准了研製計劃,並撥付2億元專款支持這一任務。由此,開始了中國航天的光榮與夢想之路。

1958年10月,中國科學院為向中央和各有關部門彙報工作,舉辦了自然科學躍進成果展覽會。在五個普通館外,還設置了一個有關國防尖端技術的保密館。10月25日,毛澤東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沬若和副院長張勁夫、國防部五院副院長錢學森陪同來到展會現場,先上三樓看尖端技術,包括運載火箭模型、人造衛星設計藍圖、高空探測儀器模型以及耐高溫合金、高能燃料、特殊化學材料、超純金屬、紅外技術等方面的十幾個項目,計一小時餘。據當時擔任接待講解任務的漆宗英回憶:「毛澤東到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展覽室參觀時,由錢學森同志講解,毛主席認真地傾聽著。在參觀過程中,毛主席對一些他關注的探測儀,如測高空大氣、溫度、風速的儀器和跟蹤系統(當時都是模型),不時提問。當聽說大部分儀器都是根據一些線索自己搞出來的時候,主席高興地點頭笑了。」參觀時,毛澤東對錢學森說:「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這次參觀活動,表達了中國高層對包括航天在內的尖端事業的關懷,給初創時期的航天人以巨大鼓舞。

毛澤東的戰略決策,開啟了中國人的空間時代,為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上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支持航天科研體制改革,加速衛星研製步伐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形成發展起來的。1965年8月,中央批准衛星研製計劃,代號「651工程」。衛星事業剛剛重又上馬不久,嚴重的政治運動干擾了事業進展,中央醞釀進行科研體制調整,將衛星研製由軍隊統一管起來。

毛澤東一直關心著國防科研體制調整任務,1967年6月,親自向聶榮臻詢問調整進展等情況。遵照毛澤東的指示,9月20日,聶榮臻向黨中央、毛澤東報送《關於國防科研體制調整改組方案的報告〉。報告中提出了重大建議:”擬將中央批准接管的國防科研單位,調整組編為十八個研究院。”這樣做的好處是:”把武器裝備研究設計及其緊密配套的研究力量集中到軍內來”,”可以更好地貫徹執行兩彈為主、導彈第_、努力發展電子技術的方針”。10月25日,毛澤東批示:”聶榮臻同志,此件壓了很久,今天看過,很好,照辦。”毛澤東的這個批示,在業內被稱為”10*25″指示。1967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等聯名發出通知,轉發〈關於國防科研體制調整改組方案的報告〉,並要求各有關單位遵照執行。按照方案要成立18個研究院,將分散在各部門的研究院所統一納入國防工業系統,為尖端事業的發展奠定組織基礎。

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這次國防軍工體制調整,有力地整合了科研力量,突出和加強了航天相關領域的機構設置和研究資源的配置。此次調整,受益最大的應該是航天事業,18個研究院中有近半數關涉航天領域。如地地、潛地彈道式導彈研究院;飛航式導彈研究院;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院;地空導彈研究院;國防科研工程設計院;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研究院;反導彈、反衛星研究院;國防光學(包括激光)研究院;空氣動力研究院等。經過調整,導彈及發動機任務,主要由當時七機部所屬一院、二院、三院、四院承擔。新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即後來的空間技術研究院,簡稱新五院,以與國防部五院即老五院區別),全名為「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研究院」,隸屬軍隊系統,七機部副部長錢學森兼任院長。新的航天機構成立後,衛星研製進度加快。與此同時,航天一院在東風四號彈道導彈的基礎上加快研製運載火箭;在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建設衛星發射場,並由基地接手組建衛星測控網,發射測控系統的工程建設也進入程序。

毛澤東的重大決策,加快了中國進入空間的步伐,為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上天,奠定了重要的制度體制基礎。

三、批准衛星發射計劃,天上傳來《東方紅》樂曲

中央專門委員會於1965年5月召開的第12次會議和8月召開的第13次會議,原則批准國防科委《關於研製人造衛星的方案報告》,爭取在1970年左右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長征」火箭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命名和播放《東方紅》樂曲的來歷,充分體現了中國火箭、衛星事業中的精神文化折射,打上了那個特殊年代的時代烙印,也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內在魅力。參與長征一號火箭總體方案設計工作的同志,有感於毛澤東《七律•長征》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為實現革命目標,藐視_切困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頑強鬥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建議將火箭命名為「長征」,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征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1966年5月31日,國防科委、中國科學院和七機部的負責人商定,發射人造衛星的運載火箭為東風四號加第三級固體發動機,並命名為「長征一號」。1965年10月20日-11月30日,在史稱「651」會議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上,當時擔任衛星總體組組長的何正華,提出了將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的建議,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贊同。1965年7月,正在根據周恩來指示籌備向中央領導彙報人造衛星實物展出的王建業,向衛星研製總體負責人錢驥建議衛星播送《東方紅》樂曲,10月份的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上,同意了這一提議。1966年5月31日的會上,正式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取名為「東方紅一號」。雖然以後衛星的名字問題還發生過一些插曲,但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曾有人提議,為了防止火箭發射中出現意外掉到國外,火箭上裝自毀系統;為了東方紅樂曲上天能夠正常播放,要裝一個過載開關,一旦發現衛星不能入軌,過載開關就自動斷開,衛星就不會播放東方紅樂曲。但有人提出,如果一切都正常,但自毀系統或過載開關出了問題,不該炸的炸了,不該斷的斷開,那不就出大問題了嗎?周恩來聽後指出:「關於衛星裝不裝安全自毀系統的問題,我要向政治局和偉大領袖毛主席報告,在你們返回發射基地前通知你們。」4月17日清晨,總理辦公室通知:經黨中央和偉大領袖毛主席批准,東方紅一號衛星上不裝安全自毀系統。又一件棘手的事情得到解決。那個特殊年代關涉重大政治影響的問題,只有最高領導人親自出面才能化解。15日凌晨1時後,周恩來指示:「從今天起,一直到衛星上天,發射場的情況,逐日向周恩來辦公室電話報告。」4月16日深夜,周恩來親自給國防科委打電話,中央同意發射衛星的安排,批准衛星、運載火箭轉往發射陣地。並指|出:「到發射陣地後,一定要認真地、仔細地、一絲不苟、一個螺絲釘都不放過地進行測試檢查。」並要求把每天的測試情況及時地向他報告。

1970年4月24日晨7時,周恩來將《關於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請示報告》報送毛澤東主席。報告說:「我國以三級火箭試放第一顆衛星,早在一九六八年初得到主席、林副主席批准,直到今春才完成各項準備工作。三月底,運載火箭和衛星已運至基地,經檢查測試,認為可行。四月中旬在京開會,經各方論證,認為可以發射。目前火箭和衛星已在發射基地豎起,經檢查測試,對發現的問題,均已解決。現擬同意於今夜發射,請主席批示。」毛澤東批示:「照辦。」4月24日下午3點50分,周恩來電話告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毛澤東主席已批准這次發射。希望大家鼓足幹勁,過細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為祖國爭光。」毛澤東的批示,通過指揮調度電話迅速傳達到各個崗位。從發射場區到航區,從指揮員到操作人員,都受到極大鼓舞,人人都嚴陣以待,更加認真地做好每個動作。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第二天新華社發出的新聞公報向全世界宣告:毛澤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實現了!中國人民的飛天夢實現了!

毛澤東親自定下發射的決心,保證了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上天,使新中國一躍成為世界航天俱樂部的成員。

四、接見研製發射衛星代表,鼓舞全國人民壯志

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個國際勞動節夜晚,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研製和發射長征火箭和東方紅衛星的代表,體現了對航天事業的關懷和對航天人的鼓舞。衛星發射成功後,周恩來安排研製發射有功人員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晚上的天安門城樓觀禮活動。

代表們的座位被精心安排在城樓西側電梯出口處,這是中央首長來回要經過的地方。當晚,毛澤東、周恩來等陪同西哈努克親王走上天安門城樓,中外嘉賓共度中國人民的勞動節。具體組織實施任務的領導同志,研製和發射試驗單位的代表,列隊站在天安門城樓右側的長廊上觀看慶典。周恩來引導著毛澤東來到隊伍前,並介紹說:「主席,他們是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工作人員代表,昨天剛到北京。」毛澤東微笑著,十分愉快地和代表們一一握手,表示親切慰問和祝賀。當年攝影師拍攝的電影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航天人激動的笑容、高呼口號的形象,永不磨滅地載入了新中國的發展史和航天人的奮鬥史中。

晚會結束後,周恩來引導毛澤東退席時,又特地從發射衛星代表的面前走過,代表們爭相和毛澤東第二次握手。當時第一次握手沒有趕上的衛星總裝車間電測組組長劉福余,幾十年後回憶這件事時說:待趕到天安門城樓時,晚會已經開始。錢學森惋惜地說,毛主席已經接見過咱們代表團了,你沒趕上。想不到毛澤東又第二次接見代表團,自己終於幸福地和毛澤東握上了手。還有一個細節,也使參加晚會的航天人記憶深刻。那天晚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待的時間是比較長的。據當時受到毛澤東接見的主管衛星測量的王盛元回憶說:「我記得韋統泰(七機部負責人)當時說,他參加過3次這樣的慶祝活動,前兩次都焰火還沒放完,毛主席便走了。這次毛主席特別高興,焰火全部放完才走

毛澤東親切接見研製發射衛星的有功人員,鼓舞了廣大航天人的鬥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氣鼓勁。

五、囑咐航天人不要驕傲,要發射更多中國星

在中國第一顆衛星上天後,在近兩年多的時間裏,毛澤東在與外賓談話中,多次提到衛星話題。我們從中讀出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國只發射了一顆衛星,算不得什麼。毛澤東當年這些論述,頗耐人尋味。參加「五一」天安門觀禮的發射衛星的代表王占華回憶說:「毛主席對外國人說,天上有兩千多顆衛星,我們才兩千分之一嘛!就是有兩千顆也不能驕傲,否則會走向反面,這是一個教訓。我們大家深受鼓舞,及時組織各單位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指示。」2013年出版的〈毛澤東年譜〉中披露了後來毛澤東類似的話,而且不止一處。毛譯東的用辭略有不同,意思稍有差別。

1970年7月13日,毛澤東會見法國政府代表團。在客人說到蓬皮杜總統很欽佩中國在科學方面所作的努力時,毛澤東說:才開始,試驗性的。中國不算什麼大國,報紙上吹,我就不信。在貝當古說很欽佩中國自己放出了衛星時,毛澤東說:「我是不那麼欽佩,不算啥事。因為天上有那麼多衛星在轉,都是那兩個國家的,我們這些國家放個把兩個衛星算啥。」這裏用的詞是「不那麼欽佩」,是對客人「很欽佩中國」思路的一個反用,所以說「不算啥事」。認為發射個把衛星,那「可憐得很」。說外國人「總是吹我們」。1970年9月23日,在會見越南領導人時說:中國不算大國,算一個中等國家,我跟法國貝當古辯論過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連法國都不如,怎麼能算一個大國呢?「他總是吹我們,說你們放了一顆衛星上天。我說天上每天有那麼多衛星,我們只有一個,算什麼。」這裏用的詞是「算什麼」!西方人總是誇大其辭。這次談話也可以為我們理解7月13日談話中關於「欽佩」「不欽佩」的辯論提供注腳。

1970年7月20日,毛澤東在會見剛果客人時說:「中國人太多了,同經濟發展不相稱。你們現在愁你們的經濟,我們也愁怎樣把經濟搞上去一點。搞上去不是造幾個原子彈,發射個把衛星,那可憐得很。這個天空上有好多人造衛星在那裏轉,都是美國和蘇聯的,後頭才有法國的、日本的跑上去,最近中國才跑上去一個。」這裏用的詞是「可憐得很」,是歷數了發射衛星前幾名國家後才說的,而且提出「怎樣把經濟搞上去」才是重要問題。謙遜地說「只放了兩個」。1972年7月10日晚上,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會見法國外交部部長舒曼,談到中國和蘇聯的緊張關係時,毛澤東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們用從前打蔣介石那個辦法,打日本人的辦法。「原子彈沒有蘇聯多啊,而天上放衛星,我們也只放了兩個啊。」這裏用的詞是「只放了兩個」,而此時,中國的航天計劃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晚年的毛澤東,身體和精力越來越差,但他的目光仍然沒有離開中國航天進展。在東方紅衛星如火如荼地展開的時候,1968年6月17日,毛澤東批准研製遠洋測量船工程計劃,代號「718工程」。這就是後來以毛澤東手書葉劍英元帥詩〈遠望〉命名的中國遠望遠洋測量船隊,他們參加了向太平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代號「80工程」)後幾乎所有重大航天活動的測控任務。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圈閱國防科委關於航天員選拔的計劃報告,批示開展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代號「714工程」,這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早期預演。1975年3月31日,毛澤東圈閱了《關於發展我國衛星通信問題的報告》,代號「331工程」,這就有了後來躍上遠離地球36000千米的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1975年11月26日,病中火的毛澤東審閱了我國發射遙感衛星|的報告,後又審讀了衛星發回的相關資料,中國返回式遙感衛星從此頻頻飛向太空。

毛澤東的殷殷囑託和航天佈局,讓廣大航天人謙虛謹慎,再接再厲,|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大踏步進入宇宙面空間。

如今,兩盤來自太空的《東方紅》樂曲錄音膠帶,靜靜地躺在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的展櫃裏,向後人訴說著那段動人的故事。一曲《東方紅》樂音,唱出的是中國航天人胸中的歌,伴隨著建設航天強國的韻腳,成為歌詠中國航天,歌詠中國夢想的恒久的歌。《東方紅》抒發出的中國人民的情感和憧憬,與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交相輝映,譜寫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美樂章!

(宋澤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