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旅遊局納經財範疇是「适才適所」 鄒玖勝

《202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及,旅遊局將會納入經濟財政範疇,更好地推動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對此,行政長官賀一誠在記者會上解惑指,旅遊局多年來均屬於社會文化司管轄,但社文司卻不是負責經濟方面,他認為如果澳門以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則旅遊局應納入經財範疇,讓經濟、會展、旅遊等可以一條龍發展,不會浪費資源,可合力一起做。筆者亦以為相關調整是「适才適所」,經濟財政範疇各部門可相得益彰,符合本澳發展實情。

而所謂「适才適所法則」,是指企業管理者要按生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和員工的素質特長,合理地「用兵點將」,根據員工的不同情況,給他們安排最適合的工作,從而既不會埋沒人才、浪費人才,又能使員工得心應手地開展工作。一個政府若想積極運轉,可以說同樣適用此法則。

對於澳門來說,旅遊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澳門特區政府以「將澳門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長遠目標,藉此推動產業多元發展。自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後,以博彩旅遊作為發展,加上開展港澳個人遊,旅遊業在澳門得到火速發展,2005 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進一步鞏固了澳門旅遊產業的發展。近幾年,澳門每年更接待超過3,000萬名旅客。就以去年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澳門入境旅客超過3940萬人次,同比上升10.1%;全年不過夜旅客達207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20%。全年留宿旅客達186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0.8%。酒店場所住客人數達1390萬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約90%。澳門旅遊業的興盛可見一斑。另一方面,2019年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仍位居澳門客源地前三,內地旅客超過2700萬人次,上升10.5%,其中個人遊旅客超過1300萬人次。又體現澳門旅遊業對內地遊客依賴之重。

而是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內地採取了較嚴的人員流動管控舉措,暫停簽發內地居民赴港澳旅遊簽注(包括團隊遊和個人遊),等同於澳門的經濟命脈被暫時掐斷,此舉對澳門經濟影響極大。以春節長假期間為例,以往均是澳門旅遊博彩及相關行業興旺營業的黃金時段。如2019年春節黃金周內地赴澳旅遊人數超過120萬,國慶黃金周內地赴澳旅遊人數超過90萬。而今年由於疫情,澳門新春黃金周整體出入境人數同比下降61.3%,整個澳門人煙稀少,旅遊業損失慘重。

因此,賀一誠在施政報告中2020年施政重點部分中指出,博彩旅遊業受疫情衝擊和影響最大,進而影響相關行業。「一業興,百業旺」,加強協助博彩旅遊業渡過疫情難關,繼而恢復遊客正常來澳,恢復市場的生機和活力。當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後,在主要客源市場,特別是鄰近地區加強旅遊推廣,推出旅遊鼓勵計劃,拓展客源。將旅遊局納入經濟財政範疇,更好地推動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同時,適當時候請求中央政府恢復審批內地赴澳旅遊簽註,增加自由行城市,並與廣東省協商放寬廣東居民赴澳旅遊簽註政策,恢復旅遊業發展。在疫情基本穩定而內地赴澳簽註尚未恢復時,推行澳門居民「本地遊」和「橫琴及鄰近地區遊」等旅遊活動計劃,加深澳門居民認知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和景點以及橫琴。增加舉辦節慶盛事,推行獎勵措施,鼓勵鄰近地區居民來澳旅遊和消費,特別是鼓勵留澳過夜消費。逐步恢復澳門旅遊業的活力,維持導遊、司機及相關就業人員的生計。

施政報告提到要拓展國際客源市場,那麼該如何拓展國際客源市場?除了各行各業需要調整策略,與當地企業加強合作,針對不同市場客源推出不同的促銷優惠,提升國際客源來澳意願外。疫情過後,還應由政府牽頭博企、旅遊、酒店、航空、餐飲、零售等作跨界合作,針對不同客源地聯合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旅客到訪,重振本澳旅遊業聲勢。引客策略則宜由近至遠,香港、廣東省與澳門陸路相通,必然是引客首選,例如由政府牽頭,聯合各界舉辦「全城嘉年華」,或者把每年十二月舉行的購物節提前舉行,擴大規模,聯動全城零售商號參與為期一至兩月的購物節,政府可對過夜旅客提供返程船票、消費回贈計劃,酒店業可推半價酒店房優惠,中小商戶則推折扣優惠,刺激旅客、居民消費。可以說,如何成功爭取旅客來澳,並引導旅客有更好的旅遊體驗及消費,成為盤活本地經濟的關鍵。而這些工作基本都需要由旅遊局展開或協調,可見它肩負著疫後經濟復甦的一部分重擔,又因其工作內容與經財司範疇各部門息息相關,為能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將其納入經濟財政司就也就順理成章。

有學者就表示,旅遊局納入經財範疇,清晰未來旅遊業將往產業方向而非事業方向發展,功能由「支出部門」轉為「賺錢部門」,形容如一家公司由「宣傳部門」轉為「銷售部門」。過去旅局納入社文範疇頗尷尬,旅遊業對澳門經濟相當重要,往往探討經濟議題需要把旅遊納入考量,惟過去需要跨司溝通,效率低下,如今肯定旅遊業對經濟刺激的作用,釐清職能,減少不必要的溝通、時間成本,同時,將更好與經濟範疇跨部門協作,包括貿促局、博監局等,將有助博彩旅遊、社區旅遊等。是次制度安排上優化,符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目標。

旅遊納入文化或經財,視乎自身發展方向和經濟結構,如國家旅遊部門屬文化範疇,但內地有多元產業支撐,旅遊更多作為軟實力的輸出,佔經濟比重不高。但反觀澳門,旅遊服務出口是本澳經濟結構的重要一環,且澳門有「一中心」定位的總體目標,故納入經財範疇是一個有效、合理、正面的決策。當旅局納入經財範疇,績效評估應要有所改變,社文範疇以訪澳入境人次作重點指標,納入經財範疇更應以GDP作為重要指標,即並非單純統計有多少旅客訪澳,而是深化統計旅遊服務出口總量、不同環節的真正收益,其可為本澳帶來多少GDP。現時旅遊服務出口主要集中博彩類別,日後更應同時關注非博彩類別旅遊服務出口統計。旅遊業發展緊扣澳門未來經濟復甦之路,因疫情打擊遠超預期,當局要作最壞打算、最好準備。當前僅靠內需難支撐澳門經濟,刺激經濟首要做好風險平衡,逐步開放自由行,如橫琴、珠海、中山等循序漸進。現時時勢已改變,澳門復甦之路難一帆風順,要考慮外圍經濟、自身競爭力。審慎對待復甦之路,並做好充份準備。

有旅遊業界人士對有關重組安排表示支持,認為變動不會對行業造成很大影響。旅遊局負責的範疇相對較廣,包括旅客、酒店、餐廳、娛樂場所等,這與本澳經濟發展,包括會展、貿易等關係相當密切,因此轉換範疇將有利日後政策更精準制定,在推廣工作和協同效應上有更大幫助。當然,希望合併後可延續過往對旅客保障、推廣巿場的作用,更可帶動會展、獎勵旅遊的推行。旅遊局在不同地方雖設有駐外代表,但以往因所處的範疇不同,較難開展協作工作,如貿易類工作難借旅遊局駐外代表的資源推廣,故希望將來同屬經財範疇後,未來其他局或部門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把相關工作做得更好,對業界而言,也提升該有的價值。此外,政府在推動智慧旅遊上需要高科技支撐,經財範疇下經濟局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合併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對日後推廣智慧旅遊會更得心應手。政策配合暢順下,也更加容易達至共同目標。業界希望有關轉換範疇工作安排可越快越好,特別是針對疫後的推廣,及早完成轉換,可讓業界更早適應,包括向業界給予清晰的疫後安排指引,重新在刺激經濟上開展新工作。

可見,社會大部分意見是讚同是次重組的。至於有意見擔心有關安排會否令澳門更著重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本地文化內涵,而且過度旅遊的問題亦長期引起社會不滿。特首賀一誠表示,根據疫情發展對澳門的影響,他認為︰「有遊客點都好過冇遊客」,若禁止旅客來澳、徵收旅客稅等,澳門經濟會更水深火熱。他說,現時大三巴無旅客,大家心都寒曬,反問是否不過度旅遊就是好事?他認為要研究,亦要把握。而旅遊產業是澳門經濟支柱,納入經財司範疇可以配合會展、文創等產業一條龍發展,避免浪費資源。至於發展文化旅遊方面,旅遊局可作配合,不會因旅遊而破壞文化古跡。他又提到,在疫情期間,部門開展包括阿婆井、新馬路、下環街舊樓等修繕,做好文化保育工作,是為日後旅遊打好基礎。

誠然,社會有意見擔心本澳會成為「文化沙漠」之地也並不都是無稽之談,因本澳長期以來的旅遊業發展模式較為單一及粗放,未能像其他地區一樣成功發展深度遊,但文化發展依賴更多的是文化局的工作,旅遊局只能配合。當然,文化旅遊產業也是一個多元化旅遊城市發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未來本澳亦應走上這條道路,但要走好這條路不能一味依靠自身,聯合臨近地區共同合作相信是一個更好的方法。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構築「休閒灣區」,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養生保健、郵輪遊艇等多元旅遊產品體系,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規劃綱要還明確支持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樣就給澳門未來旅遊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賀一誠亦在施政報告中2020年施政重點部分中指出,推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與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聯動協同發展。開發「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共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目的地。研究打造澳門與珠海之間「一河兩岸」休閒旅遊區,致力建設國際休閒度假中心,建設高品質國際購物中心和國際美食之都。就基本遵從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大思路。

可見多元化發展是澳門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未來本澳要加強發展非博彩性質的旅遊休閒專案,大力發展遊覽觀光、文化娛樂、度假休閒、購物美食、會議展覽等,重點建設和開發更多的休閒資源,建設主題型的休閒基礎設施,拓寬旅遊休閒空間,豐富旅遊休閒產品,實現旅遊休閒產業多元升級,打造文化休閒、商務會展、娛樂購物、節慶美食等多位一體的旅遊休閒中心。而旅遊部門正式以經濟掛帥,對於今後推動非博彩元素可以有更大的引領作用。近年來,旅遊局每年舉行不同盛事,助力吸引大眾客源,這與博彩業大力發展非博彩元素,拓展客源的理念脗合,互為補充。這種頂層設計的優化,有利精準制定政策,讓經濟範疇抓緊旅遊經濟的發展,亦有助實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