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金融業會否有進一步突破 鄒玖勝

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表《二○二○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強調,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必定要走的路,需要我們持之以恆,開拓進取,不斷推進。澳門本身受到空間和資源等方面的制約,需要透過區域合作,尤其是橫琴開發,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空間、創造條件。澳門經濟多元發展,不僅僅局限於為澳門增加收入、創造財富,而是要為實現澳門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為澳門廣大居民,特別是年青一代提供新的發展舞臺。同時,更要立足於國家發展戰略大局,根據「國家所需、澳門所長」,利用澳門的特殊地位,發揮單獨關稅區和國際貿易自由港等優勢,落實「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發展能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發展戰略、有利於融入國家產業鏈的新產業、新業態。在服務國家全面改革開放中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

具體來說,是希望粵澳深度合作區充分發揮作用,其中就包括發展現代金融業,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立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發展。加強金融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法律體系。爭取降低澳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准入門檻,實現橫琴與澳門之間資金自由進出。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研究探討建設以人民幣結算的證券市場,促進現代金融業發展。可見,本屆政府對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有著很大期望,澳門發展特色金融能否有所突破亦須著眼於此。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事實上,長期以來,博彩業是澳門經濟的支柱產業,因此,當2014年下半年因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澳門的博彩業收益也開始急劇下滑,澳門經濟進入了深度調整期。根據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資料顯示,2014至2016年,博彩毛收入比高峰時(2013年)回落了39%;隨之而來的是,與博彩業密切相關的酒店、餐飲、零售等綜合旅遊行業及社會零售總額都大幅下降,對澳門社會民生及消費情緒指數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但資料也顯示,在此波經濟調整中,澳門的銀行和保險業的增加值,在GDP的占比卻由4.6%上升至7%,預示了澳門金融業平衡經濟結構的發展潛力;因此,發展澳門特色金融業將成為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動力源。

儘管澳門金融業總體規模不大,銀行保險獨大,股票、外匯及衍生品等業態不齊全,與直接融資有關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薄弱,但經濟體系高度國際化、自由化及稅率低等優勢,使得澳門發展金融業的資源稟賦遠超內地城市。澳門已躍升為全球最富有地區,富裕的本地居民及投資者需要安全穩健的投資選擇和管道,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紅利,本地企業發展也勢必帶來資金周轉和投融資需求。

另外,作為葡語系地區的一顆明珠,澳門緊密聯繫GDP達2.4萬億美元量級、與中國有千億量級貿易規模的葡語商圈,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落地中肩負重任,其背後的商業市場及金融產業資源頗為驚人。作為老牌的賭城,博彩業不僅帶動巨量資金進入澳門,也令本地機構積累了豐富的金融運作經驗。

但環視周邊地區,鄰近的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具備的大量人才儲備、健全的市場機制、稅務制度與廣闊的市場都支撐著香港金融業的壯大與不斷國際化;而同樣躋身「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經過過去三四十年的發展也早已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場秩序,金融業發展有著自身的運行機制;放眼內地,無論是深圳還是上海都是中國超級城市中的典範,更是金融的後起之秀,如今乃至未來將是國家重要的金融中心;因此當澳門面對周邊各大成熟的金融城市或者區域時,差異化發展是勢在必行的一條路。澳門社會針對如何進行特色金融三年多來一直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而所謂的特色金融就要體現在「特」。澳門的特色金融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在金融產業的服務配套、服務領域以及服務模式等方面與周邊的金融中心實現錯位發展、業務互補;因此,這個「特」就體現在,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特殊地位,澳門的特色金融產業應與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加強區域間的金融合作,重點發展融資租賃、離岸金融、資產管理、綠色金融及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等金融服務。

當然,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之中,澳門的特色金融發展絕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澳門成為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實就是再次驗證了澳門要兩條路走路的穩健發展思維。早在2015年習近平主席就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及澳門的定位與功能,在國家的清晰定位之下,澳門也必須在自我提升與走出去壯大發展之間齊頭並進,不可偏廢。相較於周遭成熟地區,澳門在不少領域的發展都相對落後,所以澳門要在現有基礎上完善人才儲備、產業發展形態等,進一步壯大自身的基礎上再尋求與其他地區的深度合作,尤其是與橫琴等地的發展,將會影響著澳門未來數十年的產業形態發展,澳門需要加快發展的步伐,也要積極溝通尋求發展的新思路。而橫琴這片沃土恰恰為澳門發展特色金融業提供了關鍵的外部條件,未來更多的落地措施也在被多方熱切期待。

同時,澳門的特色金融本身就屬於灣區金融發展的題中之意,對於灣區社會乃至國家金融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影響著國家重要的戰略佈局,尤其是人民幣國際化,因此,在現在的一段時間,澳門應該加快結合「一帶一路」倡議、中葡平臺開展特色金融業務,加強在人民幣離岸業務上的拓展,發展自身的同時助力國家金融佈局,從而在新時期再次發揮澳門的關鍵力量。

本澳立法議員兼群力智庫會長葉兆佳亦認同提升自身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在區域合作中延伸本地市場空間、跳脫出過往的經濟增長模式,才能探索出有利、適合本澳的發展模式和道路,推動本澳的金融產業及整體社會有更新、更大、更好、更多元化的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下,澳門整體經濟備受影響,「一業獨大」的經濟增長模式所帶來的風險越加突顯,社會對澳門未來如何在保持現有經濟優勢的情況下、拓展新的發展路向更為關注,葉兆佳指出,是次施政報告經濟財政範疇的重點之一是推動和深化區域合作,跟進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的後續推進與工作落實,加強大灣區金融合、監管協調及人員培訓合作。他認為當局應積極探索跨境金融合作,港澳地區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時重要的跨境投融資平臺和境外服務樞杻,澳門應把握因大灣區規劃而產生的大量跨境投資需求,優化本地金融軟基建,加快修訂和完善《金融體系法律制度》和《信託法》等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為下一步實現和推行境外並購融資發債、證劵投資交易、資產轉讓等跨境金融服務、建立大灣區資金融通機制等做好準備,使本澳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元素更為豐富,從而帶動本澳的銀行和金融產業的「全面升級」。

另一方面,隨著相關跨境金融的逐步發展,以及大灣區、橫琴新區的開發建設,葉兆佳表示,將會有更多澳門居民和企業落戶橫琴,由此必會產生大量的民生金融需求,跨境理財、支付、開戶、投資等方面的需求也會日益增加,當局有必要從法制、政策、措施、服務、手續等各方面進行完善服務體驗,積極開拓創新,前瞻規劃培養各種專才、通才,以推動和助力澳門的金融產業走向經濟適度多元化,促進大灣區的同城化金融合作和發展。

其中,在加快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法律體系方面。目前,澳門有關金融方面法律制度主要包括銀行、其他金融機構、保險業。金融體系法律制度大多於九○年代訂立,至今已有二三十年,有一定滯後性。本澳有必要盡快修改完善一系列金融業基本的法律制度,且有關內容需要與現實操作相符,否則不利發展。過去本澳金融法律修改進程緩慢,但反洗錢法律卻在全球領先,因得到特區政府重視。特區政府宜完善金融基本法律制度及訂定金融新法律,尤其本澳要邁向產業多元化,應滙總全社會科研力量投入,尋求突破。今年政府將啟動《金融體系法律制度》在內的有關修訂工作,跟進《保險業務法律制度》的細則性審議工作,以及持續完善《信託法》的立法建議書,力爭從法律層面上為金融業發展創設有利條件。另外,隨著大灣區發展,三地金融市場差異因制度不一,要統一有困難,更應尋求三地法律規則對接,重點研究規則對接。另一方面,硬基建則是指金融相關的系統構建,今年內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可望投入運作,以及開展包括金融基建數據中心、連接國際市場的證券系統的技術性研究及基礎設施的籌建工作。完善金融軟硬基建,將會提升澳門特區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

金融業人才發展方面,本澳金融交易技術幾近空白,如區塊鏈、雲計算、5G技術等基礎薄弱。澳門金融發展短板是人才匱乏,特別是缺少高水準的國外人才庫。澳門人才引進政策滯後,如人才落戶、子女教育、快速簽證通道等與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差距大,缺乏競爭力,未來特區政府應重新審視相關政策。同時在現有銀行、保險等龐大金融人員體系中,加強培訓,令其提高水準適應和推動新技術。

長遠看,澳門設立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是澳門金融行業的重大機遇,為澳門在大灣區背景下拓展金融科技,建設金融市場提供重要支撐。建設以人民幣為計價的證券交易所,將令人民幣更好地留存澳門,盤活澳門的人民幣存量。此外,結合澳門平臺建設,可刺激內地及葡語國家之間的金融合作,有利吸引葡語系及「一帶一路」海外資本到澳門投資,形成境外人民幣市場,豐富人民幣結算的業務項目,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進程。而鑒於澳門發展金融科技,設立交易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澳門金融市場的建設可以考慮四個發展策略:一、電子交易技術幫助澳門實現彎道超車。澳門交易所不必自己開發交易平臺,可直接向主流公司引進或租賃,減少不必要的彎路。二、金融服務創新填補我國金融市場的部分空白。可結合澳門特色金融,發展融資租賃債券和綠色債券,並積極發展衍生品交易,成立專門的衍生品交易所。澳門電子交易所也應積極與內地市場密切合作,並針對內地交易活躍的股票、債券和期貨產品開放並上市其衍生品產品。三、利用澳門地理優勢在亞太地區爭得一席之地。澳門可主動出擊,多方聯繫本地區的交易機構以促進產品跨境掛牌交易,實現合作共贏。四、以電子交易所為契機發展相關配套產業。因此,特區政府需主動接洽中央政府有關機構,就澳門交易所的設立、交易產品、運行模式等相關事宜進行磋商。業界應積極規劃交易所的具體運作,雙方共同舉措,促進澳門科技金融和金融市場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