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明朗是時候放寬出入境措施 劉紹滿

本澳已接近三十天無新增確診個案,而內地於五月二日零時起卅一個省(市、區)全部解除一級響應,由一級回應調整為二級。連北京對低風險疫情地區居民入京解除十四天的醫學觀察措施。北京防疫措施值得本澳及廣東方面學習。與本澳、珠海、中山等地區早已屬於低風險地區,與本澳一樣亦陸續全面復工複產複學複課。並且本澳在第二波疫情以來致力完成中央外防輸入的要求,做好外防輸入的第一「防線」,但是因較早之前疫情較為嚴峻,廣東省方面對本澳實施「封關」措施,及本地區亦對內地勞工實施十四天醫學觀察措施。面對無情的疫情,至今本澳龍頭博彩產業收入下跌至九成多,中小企業更是苦不堪言,失業及通漲物價上升等民生負面問題亦不斷發生。同時,珠海拱北等周邊的商號亦普遍「吊鹽水」。既然現階段疫情已明朗,當局有對居住在珠海及中山的學生及教職員可免措施,並且拱北口岸已正常開通出入境措施及全國通用健康碼措施,目前有條件,也是時候調整相關防控策略,解封由珠海出入境本澳的限制措施,以讓澳門與珠海、中山及大灣區早日經濟復蘇。

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對本澳或是內地及全世界都帶來的不利影響,本澳目前已連續接近三十天無新增確診個案,廣東省珠海、中山等地區亦早已是低風險地區,不僅早已實施復工複產,近期並已陸續實施分批復學複課,足以證明,疫情已見到「春天」。就連「五一」黃金周,亦沒有發生新疫情,據廣東省衛健委近日公佈,五月一日全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廣東連續第三天實現零新增,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可見,廣東省地區與本澳都屬於安全低風險地區,既然專家指目前只要做外國輸入的防線,而澳門地區早已斷絕外國輸入的可能性,勝利完成中央外防輸入的責任,並且本澳地區亦沒有發生任何的社區疫情,所有發生的個案都屬於輸入性,並有效地得到控制。隨著內地和本地疫情穩定,相信兩地政府會持續不斷檢視和溝通關口措施,也期望儘快能恢復廣大居民及內地勞工自由出入境措施,相信這也是廣大居民目前最想要的事情。

今次疫情的「大考」不僅考驗澳門特區新一屆政府的執政能力,更是考驗全體居民的「澳門精神」。由於疫情的影響,尤其本澳被「封關」之後,作為單一性經濟的本地區,受影響的情況亦時反映出來,企業收入直線下降,居民放無薪假或失業率明顯上升,近日並出來物價上升,通漲問題呈現等民生問題,這場疫情的「大考」,亦是考出眾多的社會問題,值得當局在未來施政上思考及更正,尤其是經濟單一化的問題。澳門特區政府對是次疫情的「大考」,無論是推出相應的措施或是穩健經濟等都受到社會各界好評,甚至眾多市民或團體將賀特首封為「男神」之稱,若以一百分制,相信對是次大考給予特區政府一百分滿分,亦是適當不過的事實。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在公佈首份施政報告施政重點的第一點就提出「抗疫情保穩定,疫後提振經濟」,透過實行減稅費、擴投資等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實現「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目標。他亦提及相應的措施即將明朗。當局亦指在近日會公佈相應的措施,真是拭目以待。

抗疫工作不能放鬆,仍需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疫措施,全民應持續共同守護來之不易的成果。目前中央防疫方向是針對外國的,本澳應繼續做好外防輸入的措施,守好國門,做好防疫的外防第一線,直至全球疫情轉好為止,讓中央放心,讓廣大居民安心。但是對內,與廣東省珠海所有關口,只是地區與地區關係,本澳且非境外,既然本澳與內地的疫情已經明朗,是時候加快開放通關,加快自由行開啟,活化經濟。當然防疫措施不能放鬆,全國已實施「健康碼」等防疫,而本澳亦已起啟用「澳門健康碼」。正也有聲音指,澳門屬中國和大灣區一部分,在澳珠兩地確保可防可控前提下,透過溝通和邊檢協調合作,期望澳門居民可憑「健康碼」出入澳珠,包括放寬本地居民、外雇和大灣區旅客出入條件和措施,但可決定保留現有來自高發區旅客入境檢疫措施。將有利於兩地居民健康與兩地經貿等方面取得新平衡,以便讓兩地發展和居民生活有序逐漸恢復,除人和貨車可進入珠海外,亦可考慮放寬允許兩地牌澳門車主和三地牌澳門車主駕車進入珠海。同時,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本澳應將健康碼和個人健康聲明升級,合併取代現有健康申報系統,但有關健康碼暫只限本地使用,未能與內地互認。有關系統的升級功能和模式與內地相似,相信有關工作是為了能夠與內地銜接而進行。希望兩地能妥善解決技術上的問題,儘快推動兩地互認機制。

值得一提就是,廣東省已對經珠澳口岸入境居住在珠海及中山就學返校的師生、工作人員及家長將暫不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無疑這是內地因應本澳高中複課安排,為體恤和減輕因上課而需兩地走的師生等的壓力,在疫情可控情況下,適度放寬相關人員通關安排。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現時仍有不少居民因工作、營商、探親或其他緊急原因需要經常出入兩地,提出由於現時兩地疫情可控,希望兩地政府儘快研究,冀放寬十四天的隔離措施,減少對居民的影響。尤其應助力於本澳全面復工複產與複學複課,特別需關注居住在珠海、中山等地區外地勞工的出入境自由化的問題,目前居住在澳門數萬名沒能回家的內地勞工,以及沒法如常回澳工作的勞工,甚至導致過多企業因人手不足而關門的情況。既然疫情已明朗,當局應有序恢復一切的居民生活秩序。正如,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冀澳粵珠政府積極溝通協商,因應澳門在外防輸入採取有效措施、本地社區多天零感染情況下,盡快推進粵澳核酸檢測與健康碼的互認機制,率先開放澳門居民、內僱出入境而不需接受隔離。他並認為,在確保可防可控前提下,希望率先開放粵省低風險地區如珠海、中山及江門等市自由行旅客出入境。

目前本澳各行各業都受到是次疫情「大考」, 社會無不希望當局儘快實現「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施政目標。今次的疫情使澳門經濟發展的環境「難上加難」。 因應疫情衝擊,當局日前指,在財政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今年將是回歸以來第一個赤字財政預算年度。據財政局日前公佈特區政府中央帳目指,今年一至三月公共財政收入207.1億元,較去年同期跌39.1%;期內博彩稅收184.8億元,同比跌37.6%。首三月財政結餘47.3億元,按年跌78.2%。例如龍頭產業博彩收益,據博監局公佈四月賭收僅有7.54億澳門元,按年大跌96.8%,連續七個月按年下跌,按月更跌85.7%;四月日均賭收2,513萬元,比三月1.69億元減少。首四個月累計毛收入312.4億元,按年跌68.7%。由本澳被「封關」,近乎零旅客,四月份賭收一如所料,一跌再跌。學者分析,四月賭收進一步減少的原因明顯,旅客大減,變相娛樂場博彩收入只能靠居民及少數內地外僱支撐,大跌九成以上是預料中事。有學者認為,無論是中央政府、廣東省政策對澳門的支持政策沒有改變,相信只要澳門政府與內地加強溝通及合作,把澳門疫情穩定情況一一告知,內地對澳防疫政策理應會放鬆。畢竟斷絕往來,除對澳門造成傷害,對內地相連城巿的影響也不少。長遠而言,若限制政策因疫情未穩而未能放寬,建議政府要設法思考新路向,而非長時間斷絕往來管道。特別是,加上中小企普遍「吊鹽水」,急需強有力的外需支援才能「滿血復活」,希望重啟自由行的呼聲日高。有國際智庫機構分析指出,是次疫情對經貿活動的衝擊已超越○三年非典與○八年全球金融海嘯,是自二次大戰以來所未見。因此新冠肺炎對全球經貿活動與結構的影響程度將超過一般對疫情的分析。面對不景氣的經濟現況,社會各界應團結一心,自覺守住「不能亂」的底線,共同維護大局穩定。

其實,中央當局會議日前明確指出,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在防控疫情阻擊戰的關鍵時刻,既要一手抓防疫,也要一手抓經濟,才能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迅速推進和保證如期完成發展的既定目標。從時間點分析,疫情期間的經濟活動帶來短期打擊,也對疫後經濟活動構成中期甚至長遠影響。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可減輕對短期的衝擊,並避免導致成為中長期的影響因數。受疫情影響,出入境措施收緊,訪澳旅客大減至「冰封期」,且目前有措施仍不恢復,提振本澳的經濟最有效方式無疑是盡可能適度重啟自由行,引入「活水」。但亦有好消息指,當局指要改變通關政策需從數方面解決,一來要與通關地方協商和解決問題,其次是完善相應配套措施如核酸檢測、健康碼,相信未來數天都會有新消息公佈,但要有具體落實才可向外公佈。

新一屆特區政府換屆後不久即遇上新冠疫情的巨大考驗,社會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新冠肺炎疫情令本澳經濟進入「冰河期」,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整體經濟主要來源於博彩旅遊行業,疫情再次暴露澳門經濟過度依賴博彩旅遊業的脆弱性和巨大風險。目前關鍵的問題就是想方設法能儘快讓旅遊休閒業復甦。現階段全國疫情都基本明朗,且本澳過去七成以上的客源都是來自內地,目前在對國外封關的情況下,更需內地客源,建議當局適當時候請求中央政府恢復審批內地赴澳旅遊簽註,增加自由行城市,並與廣東省協商放寬廣東居民赴澳旅遊簽註政策,鼓勵鄰近地區居民來澳旅遊和消費,特別是鼓勵留澳過夜消費,逐步恢復澳門旅遊業的活力。政府第二次修改財政預算案中,預留近三十二億元開展針對本地居民的本地遊及吸引外地旅客來澳等措施,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日前指出,澳門需要遊客來提振經濟,「疫情穩定後真正推動整個發展細水長流的,就是遊客」。

因此,面對近期來內地及本澳疫情穩定,及疫情明朗的情況之下,現階段是時候並有條件全面推動復工複產及複學複課,衝破難關,再創新局,順應民意,對待復甦之路,並做好充份準備。正如財政司長所言的「疫情穩定後,真正推動整個發展細水長流的,就是遊客。」當局應依本澳與內地疫情穩定的事實,現有條件及是合時解封出入境限制措施。從近日恢復拱北口岸出入境的時間及允許居住在珠海、中山的師生及家長的出入境自由等措施來看,筆者相信好事將近,也是社會所期待的恢復昔日的自由出入境限制,當局應在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適度開放限制出入境措施,避免因澳門外防輸入政策調整而影響本澳居民及內地勞工正常生活及工作,以配合中央全面推行復工複產及複學複課的指導精神。加快本澳與內地「健康碼」互認,在適當條件下解除「封關令」和重開「自由行」簽註,解決企業經營困境,重振市民對融入灣區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