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易餘表錯七日情「去統」法案終夭折

香港回歸前有一部電影叫做《表錯七日情》。而民進黨籍「立委」蔡易餘提交的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涉及「國家統一」的表述文字,從五月八日獲得「立法院」一讀通過,到昨日他主動撤回草案,也剛好是七日。而從整個過程看,蔡易餘顯然是錯估形勢,以為炮製這個「去統」法案可以「建功立業」,並討好蔡英文和民進黨上層,誰知卻是踢到了鐵板,表錯了七日情,還要在臉書上自嘲一番,雖會被訕笑「打假球」,「沒關係,柯總召都願意當黑暗騎士了,我當小丑又何妨!」端的是尷尬萬分。

實際上,蔡易餘以為這個法案將能討好蔡英文和民進黨高層。他認為在台灣島內,因為國民黨不爭氣,民進黨將能實現長期執政,無需考慮國民黨制衡及選票的問題,「新獨派」正在形成,「老獨派」也在向蔡英文施加壓力,具有了「法理台獨」的社會政治基礎;而在國際上,「神經刀」特朗普本來就是不按法理出牌,對崛起中的中國實施圍遏戰略,挑起貿易戰,並進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對中國全面開戰,其他歐美國家也程度不同地埋怨中國。因而他認為推動「法理台獨」的時機已到,於是就「摸得天滑滑」地草擬了一份修訂《兩岸關係條例》的法律草案,擬將第一條「國家統一前」的文字表述,改為「因應國家發展」;第二十六條之一及第六十三條有關將國家統一的字眼,改為「國家管轄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時」。並找來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林楚茵、莊瑞雄等人連署。可能蔡易餘自恃是民進黨內「英派」的成員,並捐資參與由「英派」領袖陳明文牽頭成立,以抗衡「新潮流系」的「台灣世代文教基金會」的營運,因而在提交該法案前,竟然沒有交給民進黨黨團討論。該提案於上週五在「立法院」院會中「一讀」通過並付委審查,因而以為「搶了頭功」的蔡易餘,也就飄飄然了起來。

但蔡易餘雖然年輕,畢竟是在台灣大學修讀法律及在從政前是律師,而且還是民進黨前資深「立委」蔡啟芳之子,而且也可能是有人提點,知道這個法律提案,抵觸立法學三大原則中最重要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原則,——「憲法增修條文」仍然保留「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的條文表述之時,就刪掉《兩岸關係條例》的「國家統一前」,將會形成「違憲」危機。因而又再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修正草案」,提案內容主張「鑒於我國與中國之關係已不再以『國家統一』做為唯一最終目標,因應我國政治現實及發展,應修正『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以確保台灣未來國家發展。」提案中建議將「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中「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修正為「國家發展之需要」。

但是,這兩個法案的內外反應均不好,使得蔡易餘吃了一臉屁,而只得不但要撤回已經付委的《兩岸關係條例》修訂法案,而且連原計於昨日要完成交付程序委員會審議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修正草案》也一幷撤回。為何會是這樣的收場?可能是以下的幾個原因:

其一、大陸方面強硬反應。該兩法案拋出後,國台辦強烈抨擊:「台獨」分裂分子誤判形勢,企圖在謀「獨」的道路上「飆車」,是極其危險的。當然,由於蔡易餘只是「咖哩菲」,無需提高層次,但也就是這幾句嚴厲的詞語,也足可讓蔡易餘膽怯。也正在此時,傳出解放軍將會在南海軍演中,伺機攻占東沙島,這個珊瑚島的戰略位置,比金門島和馬祖島的國際戰略地位更高,因為可以扼住巴士海峽的咽喉。由於時間巧合,不少人都認為這是「蔡易餘惹的禍」。

其二、在政治及技術上均不可行。由於受到「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原則的約束,要讓這個議題成功,就需先行修訂作為「母法」的「憲法增修條文」,然後再修訂作為「子法」的《兩岸關係條例》。但「修憲」工程龐大,必須先行由「立法院」提出「修改憲法案」,這道「門檻」本身就極難跨過,因為國民黨團在「立法院」的席次占比百分之三十五點四,足够擋下任何「修憲案」。即使是能出得了「立法院」的大門。第二道「門檻」的公民投票進行「複決」,難度更高。因為必須要有全體選民的二分之一投下贊同票,才獲通過。而二零二零年「總統」大選的選民總數為一千九百三十一萬人,二分之一就是九百六十五萬人,因而即使是號稱獲得歷次「總統」大選最高票的蔡英文所獲的七百多萬票,全部都投票支持「修憲」,還差一百四十八萬票!

而且,在時間上也將「等不起」。不單止是法律規定的程序,包括「公告」半年等需要時間,而且必須由各政黨討論。因此,在「憲法增修條文」的修訂可能會拖延較長時間之下,《兩岸關係條例》的修訂法案,也就只能是被晾在一旁。。

正因為如此,被國民黨「看破手腳」,實行「激將法」,決定不做「剎車片」,還「聲聲急地催促趕快排上內政委員會的議程。這個「反常」的動作,可讓民進黨黨團心生警覺,而蔡易餘自己也「聞到陣除」。

其三、蔡英文不悅,尤其是對「英系」成員搞出這個「大頭佛」感到氣惱。這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將使蔡英文擔任「總統」的「正當性」受到質疑。蔡英文雖然是代表其黨綱中有追求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奮鬥目標的民進黨參選並當選及出任「總統」,但她的法統權力是由「中華民國憲法」賦予的。如果「憲法」修訂後抽去對應「固有國土」表述的「國家統一」,她出任「總統」的正當性及合法性就將會被抽離。

另一個層面是策略需要。這幾天,台灣政壇有一個傳說,謂只要台灣方面能夠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就不存在啟用《反分裂國家法》的問題。而蔡英文在出任「陸委會」主委時倚重很深,並稱之為「陸委會鎮會之寶」的林中斌(時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昨晚在朋友圈發放一條消息,謂台北大選後重點由政治轉至經濟,「反中」已完成階段性使命,可擱置一旁。聽說台北當局已在諮詢:一、如何擺脫中美對抗下被動的困局?二、如何啟動兩岸僵局下的互動?

從字裡行間看,林中斌似也是蔡英文的諮詢對象之一。在此背景下,蔡易餘此舉豈非是對蔡英文「贈慶」?!

其四、得不到賴清德和民進黨黨團的支持。賴清德號稱「台獨金孫」,「老獨派」也一直希望能以賴清德取代蔡英文。他自己也在「行政院長」任上,到「立法院」備詢時,公開說自己是「台獨政治工作者」。甚至在此前,以台南市長身份到上海進行市政交流活動中,與當地的學者內部座談時,公然大談「台獨」謬論。但在當選後,卻突然沉寂下來,除了是到美國訪問之外,其餘時間不見踪影。顯然,賴清德一方面是「屁股指揮腦袋」,既然是即將坐上由追求國家統一的「憲法」授權的「副總統」,就不能再說與「憲法」精神相反的話;另一方面是他將會遇到在兩岸關係領域持態比較溫和務實的鄭文燦的挑戰,也不得不小心行事。因此,當有人鼓動蔡易餘爭取賴清德的支持時,卻似有不知所措之態。而民進黨黨團更是冷漠以對這兩個法案,不但是因為蔡易餘不尊重黨團,沒有按照內規事先將法案交給黨團討論,而且也並不認同法案的內容。其中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兩岸關係複雜,國際情勢又因爲疫情的關係變得多變,「修憲」這件事情怎麽能够不慎重處理?他還說,「修憲」是重大議題,無論如何,終究得由黨團出面提案爲准(由黨團三長之一擔任提案人),即使個人提出,對此也不可能盲目支持。而黨團幹事長鍾佳濱的也認爲,該提案是個別「立委」的意見,雖然民進黨內有不少「立委」支持修法,但尚未成爲民進黨的內部共識,也不代表黨團立場。

而據蔡易餘毫不諱言地透露,他是在與柯建銘討論後,才決定撤回這兩個法案的。由於蔡英文對黨團的指令,是透過柯建銘主導實施,因而可以想見,柯建銘是奉蔡英文之命,命令蔡易餘撤回提案,不要干擾「五二零」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