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誰的機遇?

在全球經濟深陷空前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亟須挖掘新潜能,增添新動力,新基建因而格外引人矚目。

新基建正在成爲推動中國經濟全面戰略轉型的新支點、新引擎。作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其基礎性、全局性、關鍵性特徵極其鮮明,既有基礎支撑作用,也有全局協同影響,還有引領帶動作用。

對於數字經濟發展而言,新基建是最具主導價值的共性基礎産業群。大力發展新基建,如同再次吹響集結號,將推動占GDP三成的數字經濟步入更快的發展階段。

新基建的短中長期效應

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開始之際,中國搶抓機遇,在智能製造、消費電商、電子政務、網格治理以及智慧城市建設中積極探索。從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數字經濟到新基建,逐步推動新一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成爲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短期來看,圍繞新基建産業發展的配套制度建設,有利於推動以人民爲中心的「六保」「六穩」目標任務的實現;通過新基建領域産業的發展,可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激活主體、維護安全、穩定供應,促進應用、帶動消費;通過此次疫情,暴露出供給、需求、前中後臺、公共服務、社會治理諸多領域的短板、斷點、堵點和不協調,則需從問題出發加以研究解决。

中期來看,有利於加速推進智能技術對傳統産業的賦能,推進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基建的融合,暢通軟硬網絡連接通道,提高數字經濟滲透率,展現數據生産要素價值,完善要素市場體系。通過在全球視野下審視産業鏈、供應鏈的薄弱和被動環節,可在新基建的統籌規劃中,著力實現基礎、關鍵、核心部件、基礎科研平臺、通用軟件、協同創新組織等各板塊的穩固和自主可控。

長期來看,有利於推動地區和國家治理組織、機制、制度的優化,進一步推動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向統籌協調複雜系統的方向深化改革,形成由智能技術推動的改革新紅利,實現産業現代化、經濟高質量發展、區域協調及城鄉融合發展。

誰的機遇

在不同體制、不同規模、不同區域的各類市場主體中,科技民營中小企業與新基建具有與生俱來的契合性。在數據驅動創新的數字經濟環境下,這類企業不僅身負創新使命,生來貼近用戶,而且市場敏感、機制靈活,具有極强的適應性。

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市場需求牽引、創新投融資環境日益改善的背景下,新基建領域的科技民營中小企業將迎來新的拓展機遇。如此次疫情衝擊下,受益於新技術應用,率先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科技信息服務企業、消費電商、遠程會議服務平臺、綫上綫下結合的物流快遞企業等,營收或股價呈現大幅增長。

未來城市的發展理念和功能也會逐步改變。受益於新基建的發力,城市將加速轉型升級,各地爭相推動的智慧城市建設也將步入快車道。

對於發達地區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城市群而言,人口的流入和集聚一方面爲其帶來了發展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也凸顯了拓展生活空間和産業發展空間的客觀需求。未來,圍繞大城市群的都市圈將是新基建的有機拓展區域。

新的技術减弱了傳統工業對於城市傳統基礎設施的依賴,特別是對勞動力要素的依賴。隨著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技術的應用,中西部地區因其自然資源、空間優勢,也將對用地需求較大的現代産業形成較大吸引力。

風險和挑戰

與此前大規模興建「鐵路、公路、機場」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新基建也面臨著一些新挑戰。

一是擺脫對外依賴性制約,形成自主發展能力。在國際競爭環境呈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深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背景下,與新基建相關的技術、産品難以獲得穩定的進口來源,亟須突破外部約束,形成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開放合作需要尋求新突破。

二是關乎全局戰略意義的新基建,需要處理好各地實踐與整體統籌的關係。在中央、部門、地方的管理架構下,如何構建有力的體制機制、組織,統籌規劃、系統協調,搭建協同平臺,是高效推進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三是創新多元化籌措新基建巨量資金的方式。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蘊含著創新、技術、跨領域的多重風險,如何設計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是核心,需要通盤設計,創新中央、部門、地方、企業、社會力量、個人共同參與的籌資和分享機制。

四是應對新基建對傳統産業分工下的教育體系的巨大挑戰。對此,不僅需要提升從業者的數字化技能,還需要提升消費者的應用技能;不僅要改革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還要面向新産業勞動者、科研人員的未來需求改革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複合型人才。

現階段做什麽?

新基建的經濟效應,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步顯現。現階段需要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建立起跨領域的平臺組織和規制,推動技術及管理標準的快速迭代。應推動政府主導模式向市場主導模式過渡,建立多主體參與及多元治理機制,幷做好數據資産權屬、價值評估及交易的法制建設。

具體而言,建議如下:

一是强基礎,補短板。消費類電商、電子政務的實踐已有基礎,應用較廣、有一定規範性,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統籌布局,梳理與其關聯的新基建技術、服務、組織、標準,解决信息孤島問題。對於因行政分割所導致的不能充分連接的問題,研究疏通堵點、接續斷點、激活盲點的解决方案,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相關領域,形成應用示範,總結經驗,逐步推廣。

二是統籌規劃,夯實基礎。結合十四五規劃制定,在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專題研究新基建的一攬子推進計劃,保障人力、財力、用地、組織、激勵的長效機制,夯實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礎」。

三是試點發行多方參與的政府類、企業類債券,鼓勵民營資本主導的投融資,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家積極投入,建立保障企業家權益的激勵制度。

四是加快高校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數字商務、科技金融、數據管理等相關專業設置,鼓勵開展部分傳統專業與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專業的跨學科融合試點,加大綫上教育和各類在職培訓,設立數字經濟青年領軍人才計劃和新基建教育公益基金,適應數字經濟以及新基建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彭麗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