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十大戰略方向

◇新基建既是强基礎、利長遠的戰略性、先導性、全局性工程,對當前經濟也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價值,應既著眼長遠,也不脫離國情,量力而行

◇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爲代表的十大戰略方向既是面向未來的戰略布局,也可看作是新基建的戰略投資方向

◇目前新基建投資雖然在固定資産投資中占比仍較低,但更具成長性和創新性,對供給側與需求側同時發揮滲透、融合、帶動作用

自中央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來,新基建相關領域及産業備受各方關注。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16.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下降19.7%。但從已發行專項債的項目投資結構來看,電子信息/互聯網/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冷鏈物流等「新基建」項目占比已從2019年的0.6%顯著提升至2020年2月的14.8%。儘管新基建投資在固定資産投資中占比仍較低,但更具成長性和創新性,對供給側與需求側同時發揮滲透、融合、帶動作用。

據悉,爲實現「六穩」「六保」,各省區市推出的新一輪基建投資計劃不完全統計已超過40萬億元,計劃中大部分是多年規劃中的傳統基建,新基建內容有限。

從長遠看,新基建是强基礎、利長遠的戰略性、先導性、全局性工程,近期看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內在需求,所以既要著眼長遠,又不能脫離國情,要量力而行,以新帶舊,將基礎設施投資逐步從傳統領域轉向新興領域,著力十大戰略方向的新基建布局,促進新舊基礎設施體系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加速整體轉型升級,支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智能化數字基礎設施是主導方向

主要包括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如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以5G、新一代全光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衛星互聯網等爲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灾備中心等爲代表的存儲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邊緣計算、量子計算、類腦計算、光子計算等爲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爲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構成互聯互通、經濟適用、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圍繞數據資源開發、感知、收集、傳輸、計算、調用、存儲、分發、處理和分析,基於海量數據和海量算力,大幅改進的算法和機器學習方式,大幅提升的算力,構建「萬物智聯」的信息網絡體系、戰略計算平臺、開源社區和數字孿生體,實現遠程實時調用數據資源和算力,塑造數字産業化及産業數字化生態,以支撑數字經濟、網絡强國、數字强國和智慧社會建設。

數字化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是底層支撑

這主要是指支撑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等,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建設先進光源、散裂中子源等支撑多學科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升現有設施性能及使用效率。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創新平臺是國家發展科技硬實力的必要基礎條件。

完善工程、産業、社會及綠色技術創新平臺,構建産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創新基礎設施體系,促進各領域、各區域科學、技術、工程、産業及社會創新交叉融合,基礎研究、數據密集型科研、應用研究及創新創業創造活動融通發展,必須提升和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數字化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及應用場景,夯實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體系底層支撑,以解决從「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瓶頸,從「可以用」到「很實用、很好用」的生産技術瓶頸,支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這類基礎設施具有適應創新參與主體的大衆化、創新組織機構的開放化、創新行業領域的跨界化、創新鏈接機制的平臺化、創新資金來源的多元化等新特點。

現代資源能源與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脉

建設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氫能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基礎設施網絡,提升特高壓、核能、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網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構建「多能互補、智能化調控」的分布式可持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能源互聯網及跨境能源網絡,支撑能源革命和能源强國建設。

加强水源工程和供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地質勘查、關鍵礦産資源獲取及綜合利用、重大特色資源綠色高效轉化及循環利用等資源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支撑資源革命和資源强國建設。

建設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綜合、智慧、綠色、平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體系,完善郵政、倉儲物流等「通道+樞紐+網絡」基礎設施體系,拓展延伸數字化、智能化交通物流新型基礎設施,支撑交通强國、物流强國建設。

先進材料與智能綠色製造基礎設施是製造强國和質量强國之基

建設材料供應與儲備體系,重點新材料生産應用示範平臺、測試評價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和新材料參數庫,建設産業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及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工廠、智能工廠及數字化創新生態體系。

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撑傳統製造業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建設綠色循環工業園區,智能製造基地等基地網絡。

建設可擴展的研發、生産、流通等數字平臺,在材料、中間供應商和生産者、用戶之間實現端到端連接,在供應鏈、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等强鏈補鏈固鏈的基礎上,形成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産業集群,强化「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支撑。

現代農業和生物産業基礎設施是生物經濟之基

建設符合未來生物經濟發展需求的農田水利設施,農業生物精准設計試驗基地,工業生物設計與生物製造試驗基地,生物風險防控、農業防灾减灾和重大疫病防治等設施網絡,農産品研發、生産、加工、流通、儲藏等設施網絡。

推進數字化賦能大農業轉型,將智能農機裝備,高通量、智能化精准種養技術集成體系,以及傳感器、自動化機器人和微型灌溉等設施用於農業生産,支撑構建高産、優質、高效、生態的智慧農業和生物産業,支撑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

現代教育、文旅、體育與衛生健康等基礎設施是社會基礎設施的主體

提升社會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加强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適老化基礎設施,加强社會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加强傳統與在綫醫療衛生體系銜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保障關鍵醫療設備與物資的應急生産及戰略儲備。

依托「互聯網+」「數字+」「智能+」,升級教育、文旅、體育與衛生健康基礎設施體系,增强社會基礎設施的完整性、儲備性和可及性,支撑教育、文化、旅游、體育强國和健康中國、智慧社會建設。

生態環境新型環境基礎設施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基石

建設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大氣、水、土壤、輻射等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及污水、垃圾、固體廢弃物等回收處理設施。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等生産、生活基礎設施,推進生産、生活基礎設施綠色化。支撑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空天海洋新型基礎設施是拓展未來發展空間的保障

建設基於天地一體的地面設施和控制系統、極地科考站、海底空間站、發射系統、衛星和航天器系統、空間站,構建數字地球大數據平臺,更好地拓展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海洋空間、極地空間和深地空間,支撑航天强國、海洋强國和地質强國建設,保障國家空天、海洋、極地、深地權益和國土安全。

國家總體安全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强國的安全基石

現代化强國基礎設施體系是一個複雜巨系統,必須確保足够的韌性和安全性。建設完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防範技術、標準及工程體系,提高重大風險監測、預警、防範和應急反應能力。

以人民安全爲宗旨,構建軍民融合,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生物、環境、食品、健康等重點領域安全於一體的國家安全物質、技術、信息和制度保障體系,確保國家工業控制系統、科技、金融及經濟社會環境等關鍵性基礎設施的物質體系安全、數據網絡安全與科技安全,保障國家總體安全與公共安全。

國家治理現代化基礎設施是實現善治的基礎保障

夯實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與標準、制度體系,深入推進智能城市、城市大腦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治理信息及服務平臺建設,構建開放共享、實時聯動、城鄉統籌、全域協同的科學决策及智慧管理治理系統與設施網絡。深化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支撑數字政府建設和政府治理、社會治理智慧化,提升國家治理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

綜上所述,新基建投資要充分尊重經濟規律、科技規律,明確市場、政府與社會機制的角色定位,平衡好全社會的成本與收益。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理念,對於公益性强、投資回報低、周期長的新基建領域,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爲主體發揮作用,統籌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避免重複建設;對於有良好投資回報的新基建領域,如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市場爲主體發揮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合理的制度和治理方案,確保設計和建造質量;由市場來引導新基建發展方向,不盲目追求「推陳出新」,保護社會投資獲得合理回報。

各地應充分重視新基建的通用性和普遍性要求,幷結合區域特性和階段性特徵,做好優質項目的科學論證工作。打造更具科技含量,更能引領帶動中小企業智能升級、保證基本民生、促進新供給與新消費的新基建體系。

(潘教峰、萬勁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