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兩岸漸行漸遠

疫情初期,正當大陸抗疫面臨物資緊缺時,各方伸出援手捐贈物資,民進黨當局却別出一格,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一句「禁止口眾出口」非常刺耳,顯然是針對大陸而定,落井下石之舉深深刺痛大陸民眾的感情。相較之下,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在台協會」發布所謂的「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每周向美國捐贈10萬片口罩,隨後又加贈100萬片,親美的背後是「聯美抗中」,赤裸裸的「以疫謀獨」。

如果說對大陸冷血符合民進黨的先天基因,但對臺灣民眾也同樣無情,著實讓人寒心。民進黨當局不但以「防疫第一、弱勢優先」為由刁難後續近千名滯留湖北臺胞返鄉,還對陸籍家厲一刀切,拒絕其入境,甚至急不可耐地關閉「小三通」,研議關閉「大三通」。難怪島內民眾怒斥民進黨當局「泯滅人性,沒有良心」。

大陸1月間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2月開始快速蔓延,善於政治操弄的民進黨顯然不會錯過「抹黑」大陸的「天賜良機」。民進黨部分政客公然稱「大陸是威脅全人類健康的元凶」,無視世界衛生組織和大陸多次通報疫情防控信息,惡意中傷大陸「以政治理由干預臺灣參與防疫的國際合作」,無視臺灣民眾的生命健康權。此外,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民進黨當局却「不甩WHO」,仍以「武漢肺炎」為名,還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視,「秀」出其道德下限。

為了政治利益,即便在防疫關頭,民進黨當局也不忘升高兩岸對立對抗,不惜「借疫謀獨」。臺灣地區候任副領導人賴清德高調訪美,並冠以所謂「有史以來最高規格人士訪美」之突破。同樣是新當選的立法機構負責人游錫坤,借新冠肺炎疫情大放厥詞,不僅聲稱「疫情有利於强化所謂‘臺灣國家意志』」,還向「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杰提出「要美國支持臺灣加入WHO」「台美簽訂具有『國家』間協議性質的自由貿易協議」,甚至公然要求台美所謂「複交」,其囂張程度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在蔡英文成功連任後,筆者認為她會借機大力推動「台獨」,甚至從暗箱操作搬到臺面上,兩岸關係會更加緊張。事實證明,「反陸抗中」已不僅是民進黨當局固化的思維模式,更是根深蒂固的「台獨」基因,已超越地域、人道乃至人性。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顯然民進黨當局已不承認「同根生」。在可預見的未來,深植「台獨」基因的民進黨當局還活躍在臺灣政壇,大搞政治操弄,「抹黑」大陸,煽動仇視,借機謀「獨」就不會停止。

不過,對於民進黨當局為一己之私,不斷拉高臺海動蕩的風險,玩火自焚的做法,解放軍在台海接連的軍事演習、巡航,警示意味異常濃厚。正如國台辦所言,「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絕路,只會給臺灣民眾帶來深重灾難。一些政客自我膨脹,逆勢蠢動,罔顧廣大臺胞的福祉安危,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反「台獨」不等於「反台」

鑒於民進黨當局將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頻頻借機挑起兩岸對立,有島內媒體疾呼,要防止兩岸「民粹」火山對撞,更切莫讓大陸全民「反台」。有臺灣學者認為,大陸輿論出現空前的「反台」「仇台」「恨台」情緒。

雖然「反台」在島內並非新詞,但近期出現頻率確實甚高,顯示出島內民眾對大陸民眾悄緒變化非常關注,亦十分敏感。不過,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反「台獨」不等於「反台」。島內媒體、學者乃至民間輿論,近期渲染所謂的「反台」情緒,其實就是反「台獨」,或者是反民進黨,個別民眾的極端言論並非兩岸民意的縮影,更不是兩岸同胞感情撕裂,「仇台」「恨台」無從說起。

事實上,大陸反「台獨」情緒也並非因疫情而高漲,早在蔡英文2016年上臺之後,大陸民眾對「台獨」憤怒與敵對,就伴隨蔡英文的去「中國化」「親美媚日」以及高調「行獨」而日積月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讓大陸民眾再次看清民進黨當局的「謀獨」之心。換句話說,在大陸全力抗疫期間,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雪中送炭,一而再再而三落井下石,民進黨當局已然成為兩岸公敵,並不僅僅是大陸民眾仇恨的對象。而那些為了蠅頭小利,借機散發製造仇恨、醜化大陸等言論的親綠名嘴和媒體,無非是跟西方媒體一鼻孔出氣,撈取商業或政治利益罷了,在新聞政治化的台灣已司空見慣,絕不能代表臺灣民意。

同樣需要明確的是,儘管民進黨當局行徑卑劣,但不代表大陸民眾因此將臺灣放在敵對面。相反,—直以來,大陸民眾是非分明,正所謂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這裏的朋友就是臺灣同胞,豺狼自然是「台獨」勢力。

其實,我們更應該放大正面與論和事實宣傳,大陸沒有因民進黨上臺而減弱惠台措施,「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足以顯示落實臺胞同等待遇的决心。而眾多臺灣明星和普通民眾,對深處疫情的武漢也給予各種祝福和援助。

兩岸同文同種、血脈相連的情感,或許是涓涓細流,而非滾滾江河,但也不是民進黨當局簡單粗暴的政治操弄就能切斷的。換句話說,大陸這麽多年來對臺灣的真情實意,遠遠超越了「台獨」分子的呱矂。

民進黨當局極力製造對立,破壞兩岸交流,事實上也未能阻擋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勢,大陸仍牢牢把握台海局勢的主動權。

疫情促兩岸融合步伐加快

疫情快速籠眾全球足以證明,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疫情面前,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如今,臺灣面臨本土病例與境外輸入病例的雙重壓力,疫情導致島內檢測能力、醫療體系、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等種種困境。其中,疫惝帶來的經濟衝擊慢慢顯現,在全球的產業供應鏈和消費需求鏈面臨「雙斷鏈危機」時,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臺灣經濟注定受到嚴重衝擊。

不妨列一些數字更加具象,「航空雙雄」華航、長榮單月營收分別衰退近25%與35%;島內五星級酒店晶華、六福、寒舍則分別年減近三到五成不等;上半年旅行社預估就倒閉500家;無薪假人數創9年新高……對此,民進黨當局祭出特別預算為產業紓困,却因標準模糊不清遺指「空白支票」,民調顯示83.5%的島內民眾認為經濟會大幅衰退。

相較之下,大陸各地積極協助台企復工復產。江蘇、福建、上海、廣東等地均出臺具體幫扶政策,江蘇「10條」、福建「24措」、浙江嘉興百億授信,昆山緊急協調數萬口眾……在陸台資集聚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台企復工率逾90%,福建等地規模以上工業台企已全部復工復產,代表性企業——富士康各園區復工率均超八成。

更令人驚喜的是,大陸疫情基本受控之下,台商投資大陸、分享兩岸融合成果再度掀起熱潮。臺灣國喬公司投資500億新臺幣的泉港石化項目簽約、首家兩岸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落地厦門,聯芯集成電路製造項目、厦門宸鴻科技手機觸控項目、古雷煉化一體化一期項目、東南汽車DX9車型開發項目等兩岸合作工業項目將加快推進……

台商積極布局大陸市場,重大台資項目順利推進,顯示台商深耕大陸的信心與决心,也說明大陸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惠台政策舉措效應不斷顯現。也正如台媒評論所言,臺灣經濟的改善和出路只能主要依賴大陸市場。

當然,兩岸融合發展不止步不僅表現在經貿,更體現於兩岸同胞共同戰「疫」。我們在看到蘇貞昌的無情,看到民進黨當局不斷阻擾滯留湖北臺胞返鄉的反人道,看到「台獨」勢力不斷「抹黑」大陸抗疫之餘,還應該看到張庭夫婦、周杰倫、林心如等臺灣明星向大陸伸出援助之手,更應該看到在陸台企臺胞捐款捐物。疫情無情但兩岸有愛,同胞守望相助,勢必將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繼續深化。

抗疫應成兩岸合作契機

其實,新冠肺炎疫情理應成為兩岸緩和關係的「天賜良機」,如果說蘇貞昌一開始是高調宣布緊急援助大陸多少口罩,務實協商臺胞返鄉,而不是夾雜太多政治考慮,即便會有綠營人士跳出來說三道四,更多應該是肯定的聲音。就如同第二批滯鄂臺胞返鄉一樣,兩岸各退一步,大陸允許華航前往搭載,與東航共同執行臨時航班,既幫滯留臺胞排除「有家歸不得」的苦悶,又給兩岸帶來一股暖意。

此事說明,在社會誤解和對立情緒日益上升之際,兩岸同樣也能基於親情人倫、民族情感下釋放善意降低敵意,轉化成兩岸共同合作防疫。而對民進黨當局來說,理應把握這個契機,為兩岸關係發展累積積極能量。畢竟,病毒才是兩岸公敵,而不是對立。

更重要的是,隨著全球疫情擴散,兩岸都從內防轉為外防。即便民進黨當局可以保證有能力應對,物資、設備、醫護均不缺乏。

歷經兩個多月戰「疫」的大陸,有更多的治療經驗和應對方法,且隨著疫情降溫,物資供應能力提升,如果臺灣求助,相信大陸會不計前嫌,全力幫助。

另外,經過疫情考驗的大陸已經重新站起來了,尤其在全球仍陷於病毒困擾,經濟遭全面衝擊情况下,大陸仍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馬車。而全球經濟衰退成真,外向型經濟的臺灣難獨善其身,占四成出口市場的大陸反而成了可以依靠的重要對象。相反,如果依舊「媚美抗陸」,甚至鼓吹所謂「兩岸脫鈎」,只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鍾智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