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特殊時間簡史

「兩會」,是年度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國兩會,將推遲至5月21日召開。相較正常年份的3月3日開幕時間整整推遲了80天。這是自1978年以來的42年間,中國首次推遲召開全國兩會。

並非首次延期

實際上,自1954年一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國兩會也曾數次推遲召開,延期並不鮮見。

1959年1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百零三次會議討論了國務院關於第二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推遲召開的建議,決定第二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改於1959年4月召開。

中國人大網刊發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及其歷史發展》一文曾記錄:從1954年到1966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面確立和曲折發展;從1957年下半年反右鬥爭起,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出現不正常的情况,表現在,人大和人大常委會會議不能按時召開,如二届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推遲次,與第二次會議間隔了23個月。

二届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1962年3月27日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闞珂也曾撰文談道:1959年至1961年,我國遭受了連續三年的嚴重自然灾害,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二届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是經過幾次延期才召開的,「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了經驗教訓,並代表國務院作了自我批評」。

「文革」期間,人大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均遭到了破壞,文革中並沒有公開宣布取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但長期不舉行會議,實際上等於取消了。從1965年1月到1978年3月,政協第四届全會經歷了長達14年的任期,僅召開過一次會議。在此期間,第三、四届全國人大也只是各召開過一次會議。

「文革」結束後,人大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恢復並進一步完善。從1978年開始,全國兩會同届同次同步.成為國家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一個重要標志。1982年憲法規定,全國人大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不過,這之後,全國人大舉行會議的時間並未固定。

1989年的七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出臺,規定全國人大會議每年第一季度舉行。在此之前,「兩會」召開時間並不固定,除了10月份,其他11個月份都舉行過大會。

自1993年八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起,全國人大會議固定在每年的3月召開。

兩會會期慣例

在新中國歷史上,全國兩會經歷了一個從召開時間不固定、届數不一致到屆數同步,再到會議時間統一在3月份召開,並形成慣例的發展過程。

全國政協一届全體會議在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召開,而一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是在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開。

1978年前,由於相關制度尚不健全,召開方式也相對不太規範。有時人大、政協不同時開,如1956年政協會議是1月30日-2月7日,人大則是6月15日-30日有時只開人大會議,不開政協會議,1955、1958年都是如此。開會時間也不固定,幾手乎每個月份都有,如1964年「兩會」12月下旬開幕,到1965年1月初才閉幕。這也是歷史上唯一一次「跨年兩會」

直到1978年,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同步召開了五屆一次會議。自此,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届數一致了起來,燈逐步規範化、機制化,毎年同時召開,一年一次。

全國兩會定在3月召開的慣例始於1985年。1985年起,全國兩會的開幕時間基本都在每年3月,只不過一直到1994年,都是在3月中下旬召開。但是,全國政協八届五次會議在1997年2月27日開幕,是一個例外。

為什麽全國「兩會」定在三月召開,權威的說法是,1982年,在修改憲法時許多人認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開會日期應固定下來,做到制度化,以便及時審查批准預算和國民經濟計劃。

確定兩會召開時間,國家原副主席榮毅仁曾起過重要作用。在憲法修改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榮毅仁說,人大開會沒有固定日期,看起來主動,實際上很被動往往通過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財政預算已經到了年終,工作不好辦,對發展民主、加强法制都不利。

1989年七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全國人大議事規則,確定了全國人代會在每年一季度舉行。「第一季度」的1月、2月受農曆春節影響,故春節後的3月成為首選。

對於兩會的具體開幕日期,現行法律並沒有具體規定。但自1998年開始,歷届全國人大會期間定在每年的3月5日開幕;不過,從1985年到1994年間,全國兩會開幕時間多在3月中下旬,會期多橫跨3月、4月兩個月份;自1999年開始,兩會開幕時間前移至3月上旬,歷届政協會期則間定在每年的3月3日開幕。從此,全國兩會開幕時間固定下來,這個日期已經21年沒有變動過。

同時,自1998年起,兩會會期也開始相對固定,除換届年份人大會期一般要長一些外,歷年兩會會期一般在10-12天左右。

一般而言,政協會議比人大會議提前召開幕2天,這主要是為了保証政協履行其職能。政協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人大在做決策之前,要把決策先提交給人民以及各界代表,在政協裏而進行協商、討論。把政治協商納入到決策層面中,決策前要進行充分協商此外,便於全國政協委員列席全國人大會議,參加對政府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等全國人大會議文件的討論。這樣安排有利於國家決策的民主化,也比較順暢。

對於全國政協會議開幕時間比全國人大會議開闢時間提前兩天的慣例也有迹可循。五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召開、全國政協五届一次會議於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召開,政協與人大開幕時間間隔2天,全國政協六届一次會議與六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開幕時間也是間隔兩天,但這一規律到第匕届、第八届會議時就變為柯時間隔1天、有時間隔2天直到全國政協九届一次會議於1998年3月3日至14日舉行、九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1998年3月5日至19日舉行,全國政協會議比全國人大會議提前兩天尸開的慣例才形成。

得一提的是,從1959年到1983年,政協會議基本保持「先於人大開幕、晚於人大閉幕」的節奏(1975年沒有召開全國政協會),因此會期也較人大會議更長。從1984年起,政協「先於人大開幕、先於人大閉幕」成為慣例。

「兩會」史上的「第一」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今北京)舉行,實際上是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於北京,國旗為五星紅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採用公元作為中國紀年;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人民政協歷史上的第一件提案產生於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是由郭沫若、李濟深等44人聯名提出的《請以大會名義急電聯合國否認國民黨反動政府代表案》。

從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工作,完成並實現了第一次基層代表普選。正是在基層政權普選的基礎上,全國逐級召開了人民代表大會,為第一屆全國人比代表大會的召開奠定了基礎;第一届全國人民代友大會於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大會第一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史稱「五四憲法」

同年12月召開了政協第二届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綱領》已經為憲法所代替;人民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已經結束。但是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綫的組織,將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

第一次差額選舉: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將候選人和應選人的等額選舉改成差額選舉,把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範圍擴大到縣一級。

人大代表的第一次質詢:1980年9月4日,五届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北京團的170多名代表就寶鋼工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向冶金工業部部長唐克等人提出質詢,這是人大歷史上首次質詢。

第一張棄權票:1982年,五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在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時,第一次出現了三位代表投棄權票的現象。新華社記者李尚志要求對此如實報道,他認為這能反映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同時也尊重新聞的真實性。與會的鄧小平、胡耀邦、楊尚昆得知後,對記者的做法表示贊同。

人民代表議案制度第一年:1983年首次實行代表議案制度。當年全國人大代表僅提出議案61件,而至2003年十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共收到代表堤出議案1050件。20年時間,議案收量提高了近18倍。

全國「兩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始於1983年6月召開的六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兩會」首任新聞發言人分別是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的曾濤和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的孫起孟。當時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後,全黨全國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且是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換届的會議,引起了海內外衆多傳媒的廣泛關注,都希望能够到北京采訪「兩會」。經有關方面慎重考慮,決定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首開新聞發布會先河,以示擴大兩會「對外開放」。1983年6月4日上午,「兩會」首任新聞發言人——六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副秘書長曾濤、全國政協六届一次會議副秘書長孫起孟,同時向中外記者發布了關於召開「兩會」的新聞。自此,「兩會」舉辦新聞發布會一直延續至今。

政府首腦舉行記者招待會是新中國的一個傳統,從周恩來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就開始了,但從制度上予以規定的是1987年。1988年,七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首場總理記者招待會隆重登場,4月13日下午,新當選的國務院總理李鵬和副總理姚依林、田紀雲、吳學謙,出席了有4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的記者招待會。

此外,本届人大一次會議產生了第一張反對票,1988年3月28日,人大代表、「立法委員」黃順興在第七届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公開發表反對意見,投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史以來的第一張反對票,這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歷史上首次出現的不同聲音,當時他還提出了設立「秘密投票處」的建議。

人大代表的第一個聯繫點:2004年初,浙江省義烏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曉光,第一個設立全國人大代表聯繫點,第一個通過電視廣告向選民徵集議案,從而引起關注。

第一次立法聽證會:2005年9月27日,全國人大就修改個人所得稅法在北京舉行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减除費用標準立法聽證會。此次聽證會是《立法法》規定聽證制度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過程中的第一次立法聽證會。

第一次出現農民工代表:2008年3月,有三位農民工代表參加全國兩會,這也是中國廣大農民工群體中首次有代表參會,他們是由上海、廣東、重慶三地分別選出的朱雷芹、胡小燕和康厚明。

第一次有互聯網人士參加全國兩會:2013年,互聯網行業有三位代表參加全國「兩會」,他們分別是李彥宏、馬化騰和雷軍。

「兩會」之最

歷史上會期最長的一次全國人大會議是1955年舉行的一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大會從7月5日到7月30日,歷時26天。

歷史上會期最長的一次全國政協會議是1962年舉行的全國政協三届三次會議,大會從3月23日到4月18日,歷時27天。

歷史上會期最短的一次全國人大會議是1975年舉行的四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大會1月13日開幕,1月17日閉幕,只開了5天。

歷史上會期最短的一次全國政協會議是1949年10月9日舉行的全國政協一届一次會議,因為開國大典前的9月21日至9月30日剛剛舉行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届全體會議,所以一届一次會議只開了1天。此外,1953年舉行的全國政協一届四次會議和1954年舉行的全國政協二届一次會議,分別只開了4天和5天,也是會期相對較短的全國政協會議。

2020年是中國許多大亊件的重要年份,比如: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中國經濟、社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這意味著今年的全國兩會備受關注,也將載入「兩會」史册。

(席志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