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後再出發

用了將近兩個月時間,疫情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完成了又一次「平戰轉換」。

進入4月以來,中國經濟加快復蘇的信號愈發明確。不僅僅是電商銷售數據、食品銷量這種「輕量級」指標的恢復,還包括工業用電量、汽車産銷等「重量級」指標的全面反彈。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中國發電量、社會用電贄雙雙同比已轉爲正增長。其中,發電最增長從2月份的-8.2%、3月份的-4.6%,恢復至1.2%,用電量增長從2月份的-10.1%、3月份的-4.2%,恢復至1.5%。

而電網企業監測數據顯示,有色金屬、醫藥、電子、化工、鋼鐵、機械等工業行業用電量已基本達到或超過去年水平。至於物流運輸,鐵路裝車數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快遞業務量已明顯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在汽車領域,除乘用車産銷依然低迷外,工程類車輛、貨運車輛的生産和銷量已經全面恢復。整車企業的日均産量甚至好於2019年同期,處於産量高位。

如果只看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數據,或者金融信貸部門的單純數據增長,還存在一定貨幣因素和周期錯配,那麽,來自電網監測數據,以及物流、産銷貸等數據的全面復蘇,則明確顯示出中國經濟在實體經濟層,無論是供給還是需求,都已經觸底反彈。

高層頻密亮相紛赴地方

4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陝西省,開始了爲期4天的一系列調研考察活動。這是2020年2月以來不足三個月時間內,習近平第5次基層調研,也是第3次離京調研。

2月10日,習近平在北京朝陽安貞街道小區調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3月2日,在北京軍事醫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醫學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3月100,飛往疫情重災區湖北省武漢市考察和指導疫情防控工作;3月29日至4月舊,在東部浙江省考察疫情並推動復工復產;4月20日,又移步西部密份陝西。

兩個半月時間內5次公開調研,節奏明顯快於以往。外界評論認爲,中國領導人如此高頻率的公開活動相當少見,不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此舉或有展示高層態度和穩定人心的用意,此外,也有助於直接瞭解疫情後的真實社會狀況。

習近平的這幾次調研,亦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疫情形勢的變化,以及中國高層防控疫情政策的相應調整。特別是3月末4月初,習近平在浙江省舟山港碼頭、汽配模具園區等處瞭解復工復產情況,表明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從「以防控爲中心」到「防控與復工復產兼顧」的正式雕整。

本來,按照習近平有關「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的說法,內地的「暫停鍵」應該到習近平到訪武漢爲止,最遲也應在4月8日武漢解封後宣布抗疫「勝利」。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自3月起疫情開始在全球登延,且一發不可收拾。中國「戰疫」很快轉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第二階段,預定的復工進度也被打亂。

自農曆新年前夕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大型政務禮儀活動幾乎停滯,除了政治局常委或政治局全體會議,中共高層領導也大部分消失於公開場合。現在,隨著內地疫情受控,政治局常委會的口風變成了「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釋放出要打持久戰的信號。此種狀況下,其他高層領導也結束了疫情期間的蟄伏狀態,逐步復工。

4月21日,中紀委書記趙樂際結束了在甘肅的4天調研。4月22日,國務院常務副總埋韓正在北京出席了一個「雲開工」儀式,埃克森美孚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違設的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是埃克森美孚在華獨資建設的重大石化項目,總投資約100億美元。更早時候,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北京視頻約談24名縣委書記,隨後赴雲南.貴州實地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而在此期間,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已趕赴南弛籽戰脫貧攻堅,還一連兩天在河南、山東實地督導複糧和生猪生産。曾在抗疫一綫擔任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督查組副組長的中共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已經先後召開了4次會議,部署「掃黑除惡」專項工作。

從官方發布的行程中可以看到,此次高層紛紛離京調研,內容覆蓋從疫情防控到復工復產、脫貧、春耕、反腐乃至掃黑部署等等方面,原本屬於日常的工作在此時却傳遞出不一樣的信號。有外界評論稱,中共中央高層的一系列動作表明,被新冠肺炎疫情擾亂的中國社會秩序正在全而重啓,並快速恢復原有節奏。

而這項工作,無疑正成爲當下中國治埋越來越重要的著力點。在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表示,「(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而推進復工復產達産,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推進」是新近開始使用的詞語,而在疫情防控初見成效時,使用的是「適時啓動」.後來變成了「積極破解」,然後才是現今的「全而推進」。一定程度上,這反映了中國在復工復產政策上的適時逐步調整,也說明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好轉。

從「一級響應」到全面重啓

此次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武漢市和湖北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已由應急超常防控轉向常規化防控。其中最顯著的一個標志就是,4月27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率領的中央指導組離鄂返京。根據央視新聞的報導,孫春蘭及中央指導組是經過習近平批准後離開的。

孫春蘭可以算是中國高層在抗疫最前綫的代表,在過去三個月扭轉疫怡怙勢的時間段裏,扮演了道要角色。1月27日,大年初三,根據中央部署,以她爲組長的中夬指導組抵達此次疫怙的「風暴眼」武漢,對新冠肺炎疫悄一綫防控工作展開全面「督戰」。

就在中央指導組離鄂返京前-天,國家衛生健談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迎報稱,經過武漢和全國援鄂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至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全國本土確診病例則降至100以下。

大約是在1月下旬,中國逐漸形成舉國動員抗擊疫情的國家狀態。而輿論普遍以1月23日武漢封城作爲中國開始應對疫情的一個重要節點,此後內地其他省市區相繼跟進,陸續宣布進入一級應急響應狀態。

1月2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會,對疫情防控「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並成立了「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兩天後,孫春蘭臨危受命作爲「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組民率團抵達武漢,傳達中南海的部署要求。

此後經歷最嚴格的「封鎖」、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篩查以及迅速啓動的問責機制,中共最高層及其直接授權的中央指導組採取了一系列强有力舉措。包括徵調力量籌建容納數萬人的「方艙醫院」,調動全國和軍方數萬醫護力量無條件投入「抗疫鬥爭」,累計逾5萬人感染的武漢最終在2月份控制住了疫情,並於3月14日實現了「零新增」。

被疫情陰霾籠罩的武漢逐漸復蘇。各大「方艙醫院」於3月全部休艙,政府在4月8日解除封鎖後,武漢逐步恢復對外聯系。與此同時,全國其他地區疫情也基本得到控制。

3月10日,習近平「突然」現身武漢視察疫情防控,這一疫情後首次離京視察陂認爲是中共確信已經扭轉局而的象怔。隨即,封鎖長達兩個多月的離鄂通道於3月25日重啓。4月22日,武漢交通全面恢復運營,至此,中國全境因疫情而採取的區域隔離措施全部解禁。

儘管近期因境外輸入性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等,導致疫情一度在局部地區的東北邊境城市出現死灰復燃,但北京隨即採取强化篩查、限制和收窄境外輸入的强力措施嚴防境內反彈與境外輸入,重新掌控了局面。

武漢「解封」並恢復與外界的人員、貨物等流通,意味著已經爲社會重啓奠定了基礎。而有效的復工復產,不僅僅是居民日常基本生産生活物資和服務供應,更不僅僅是緊俏的醫護産品供應,而是涉及到從農業到工業、再到服務業的有序復蘇。

據官方數據,截至4月14日,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可以說,工業産業大體已經恢至於農業方而,一季度第一産業增加值下降了3.2%,而農業生産整體形勢相對良好,糧食價格一度波動之後,目前巳經轉趨平穩。

不過,服務業恢復情況尚不樂觀。據4月17日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份服務業生産指數下降9.1%,而1-2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已經下降了12.2%。這主要是因爲影院、商場等人員較集中的服務業單位目前仍被限制營業,國家內部人口流動也未完全放開,但隨荇疫情防控態勢的持續好轉,以及此番習近平在陝西鼓勵「社會生活秩序恢復」,相信服務業復蘇可期。

在此背景下,最具信號意義的學生返校、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工作,基本從4月中下旬開始,在全國按照疫情高中低風險水平評估逐步恢復一畢業年級優先,先行開學。

4月26日,多地小學一至三年級開學復課,而涉及大盤跨省流動的顯早一批高校學子,也於同日開始分批、錯峰陸續返校。

而萬衆矚目的全國兩會召開日期,也於4月29日坐埃落定,定於5月21日起在北京召開。似乎,一切都在恢復正常。

政治局定調「極不尋常」「前所未有」

疫情衝擊下,4月17日發布的中國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基本不出所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頭三個月中國國內生産總偵(GDP)較上一年同期收縮了6.8%,是自1992年官方開始發布季度GDP數據以來首次出現下滑。與前一個季度相比,一季度GDP還比降幅更大,達到9.8%。

4月18日發布的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數據顯示,受創最重的是住宿和餐飲業,同比收縮達35.3%。其他受創嚴重的行業還有批發和零售業(-17.8%)、建築業(-17.5%)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4%)。

儘管降幅已經相當驚人,但仍有分析認爲某些方面的數據可能被低估。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裏查德在4月20日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認爲官方數字過於溫和,未能確切反映一季度客運崩潰、貨運低迷的實際狀況。

但即便是6.8%的縮減程度,也足以令人沓驚。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中,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區負責人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說:「中國經濟收縮的範圍和程度令人震驚。」他認爲,依賴中國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復蘇的困難很大。

疫情打擊下的就業市場也堪憂。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2月中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6.2%,到3月時仍達5.9%,明顯高於去年同期,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是就業壓力最大的重點就業群體。

據新華社報道,4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疫情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這些措辭,都是以往沒有過的提法。

當天的政治局會議還提出,「穩」是大局,必須確保疫情不反彈,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綫。具體怎麽做到穩大局呢?從「六穩」到「六保」,即從「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到「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其中重合的部分是就業。

中共以往每個季度才召開一次與經濟相關的政治局會議,但此次疫情以來,已經召開三次這樣的政治局會議,最近一次是在4月17日第一季度數據發表當天。外界分析認爲,這意味著在中央高層看來,形勢相當複雜。而國內疫情基越本受控之後,經濟將成爲新的重點。

4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强在北京視頻連綫6省市主要負貴人,專門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走勢的意見辻議。李克强要求,當前應對疫情嚴重衝擊,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必須加大宏觀政策調力度,切實做到「六保」,努力實現「六穩」。

「做到‘六保’趙底綫,實現‘六穩’是目標。」李克强說,「一定要堅持實求是的原則,科學研判經濟走勢,這是我們下一步更有針對性出臺宏觀調控政策的依椐和前提。」他還稱,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足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在此次疫情受到的衝擊最大。

疫情終將會過去,但普通民衆感受到的,却是日常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事實上,隨著各地陸續復工,預想中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出現。原因很簡單,中國家庭這些年在持續加杠杆之下,已沒有多少儲蓄。更不用說,很多普通家庭的收入就是每月薪資發放,房貸、生計都有賴於此。目前遭遇疫情衝擊,獎金縮水和工資下調均在預期之內,消費開支只能削減。

這也正是李克强所强雕的救助企業的真正用意所在。企業是經濟活動的節點與支點,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由企業來實施的;沒有企業,就沒有就業崗位與未來收入流,也就沒有經濟增長。企業不只是一個統計單位,它關係到一個個的個休,以及這些個體後而的家人。如果企業倒閉,那麽一個個企業背後,無數的員工以及家庭都將遭遇滅頂之災。

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行動起來。據上海市國資委信息,按照「應知盡知,應免盡免」要求,截至3月8日,上海國有企業共受理1.4萬戶中小企業的減免申請,涉及承租面積980萬平方米,申請減免租金約12億元。當然,類似舉措如何落實,需要各方面協調,而這也怡恰體現了不同地方的政府治理水平。

平衡復工與防控

儘管復工返崗在漸次推進,但爲了防控疫情需耍,中國的一些城市仍未恢復至往日的熱鬧情形。而另一方面,中央强調要完成今年預期的經濟社會目標,凸顯穩經濟、穩就業已與疫情防控變得同等重要。只是,在復工與防控之間找到平衡並不容易。

中國的管理模式決定,相較中央政府對穩經濟、穩就業的迫切性表態,對地方政府而言,疫情防控才是考核其政績的頭等大事。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具體執行中,即便在非疫情主戰場,也會更側重在人員管控方而施力,在某種程度上延滯了返工復崗進程。而在幫助企業渡過疫情危機政策方面,更普惠的減免稅等一攬子救助扶困政策盅要得到切實落實。

對此,中央政治局會議强調指出,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以實行分區分級精准防控爲抓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要按照科學防治、猜准施策原則,以縣域爲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要實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盡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衆生産生活的彩響。

更大的挑戰是,隨著各國陸續「封關」,海運港口靠泊作業受阻,空運停飛停航成本飈升,導致全球供應鏈受阻,海外需求被「冷凍」,復工的外貿企業而臨著當下最致命的一環——訂單被大量取消。「好不容易復工了,但却沒有訂單了。」東部沿海地區一家外貿從業人員對記者說。

因爲外貿的祛礎是需求,隨若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家庭收人的枯竭和資金短缺的公司擱貫投資計劃,全球需求直綫下降,中國外貿企業也難獨善其身。

而作爲外貿大省,江浙一帶的外貿企業受疫情衝擊同樣明顯。當地一家模具生産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公司已經全面復工,但眼下最麻煩的還是海外銷傷業務,因爲大部分國家都‘鎖國’了,東西根本運不出去。不過這個行業不像服裝紡織品那樣季節性强,訂單取消不明顯,也沒有太大損失,但預計新訂單情況不會樂觀。」

4月23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受疫情影響,3月中旬以來外貿退單以及棄貨拒收現象增多,訂單問題顯現,企業生産經營壓力加大,工業經濟運行仍而臨較大挑戰。

「當前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工業經濟運行而臨新的閑難和挑戰,形勢仍不容樂觀。」黃利斌稱。

據最新官方數據,受疫情影響,中國1月至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14.5億元,同比下降36.7%。雖然降幅比1月至2月收窄1.6個百分點,但形勢依然嚴峻。

與此同時,因受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暫時斷裂,而各國對醫療防疫物資的專求猛增。一時間,許多國家都出現了自主建設相對完整産業鏈的聲音,美、日等發達國家更是出臺相關政策,總在吸引製造業問流,以求走出困擾其多年的「去工業化」困境。如果這些聲音和嘗試真的成爲後疫情時代的行動潮流,無疑將給作爲「世界工廠」的中國帶來巨大挑戰乃至危機。

「現在需要的是解困政策,不是刺激政策。搞大規模放水、大範圍投資、刺激經濟增長,就會偏離解困的目標,也解決不了當前問題。」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竹撰文稱,現在要把腦子裏固有的保增長等目標放一放,集中力量做一件小事緊急情況下解決老百姓和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幫他們減輕困難,渡過難關。

他指出,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不能採取簡單的放水、刺激、擴張政策,要有針對性地級解老百姓、企業而臨的問題。救急,是第一位的。

「地方政府更瞭解企業面臨的問題,需要承擔更多貴任,要更務實。政策應該更寬鬆,給地方政府更大的自由度,去因地制宜解決問題。不務實、不作爲的,應該問貴,但要以老西姓的怦價爲第一標準。」王小備稱。

病毒仍將是長期挑戰

就在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2020年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堉長6.8%的時候,還有人擔心,中國政府這樣毫不掩飾地公布經濟「衰退」,可能意味著中國經濟狀況相當槽糕,中國政府也將不得不放棄原有的經濟增長目標。

然而,在同一天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却出乎意料地再次提出了「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表明中央並沒有改變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總目標,而大規模的財政紓困和刺激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要確保在第四季度實現原定全年目標,意味著第一季度的損失,要在第二季度搶回來,並在第三季度實現加速增長。這種中國政府特有的官方用語,目前已經在中國多個省份的政府會議和工作報告中出現。顯然,中國希望用「報復」式的投資和加速增長來搶回因疫情失去的時間。

這也意味著,中國不僅能够應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和經濟衝擊,而且擁有長期應對危機,在打擊下迅速恢復、持續生産並發起反擊的能力。據統計,目前僅中國各省級地方政府規劃的投資規模,就已經接近5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20年的當年投資就高達近20萬億元。相當於2019年中國GDP的近兩成,是一季度産值縮減數額的近7倍。

不過,在病毒還在全世界球虐之際,從一場幾乎讓中國陷人癱瘓的疫情中完全恢復過來談何容易。

在東北邊境出現一系列輸入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後,當地政府採取了新的活動限制措施,具體包括延長隔離期限、禁止外人進入住宅小區,以及警告居民遠離髙風險地區。其中,包括人口超過1000萬的省會城市哈爾濱。

當地官方媒體報道稱,新的限制措施出臺之前,有關部門已通報了數十起新感染病例。專家稱,這些病例都與從俄羅斯和美國返回的中國公民有關。不過,迄今爲止官方公布的新病例數位不多,這些限制措施也遠沒當初武漢「封城」那麽嚴格。

哈爾濱的疫情,可以追溯到一名3月中旬從美國間回國的女性,這波疫情也已蔓延到了附近的遼寧省甚至上海。入境後,當地曾對這名女性進行了4次核酸檢測,每次都是陰性。後來她將病毒傳染給了鄰居後才確診。官方稱,截至目前,這波疫情已經導致至少80人受到感染。

哈爾濱的許多病例都與當地兩家醫院有關,原因足有一名感染者沒有得到適當的隔離。此後,由於陪護在醫院的走廊扎堆聊天,導致病毒在醫護人員、患者和護工之間傳播,引發聚集性感染。當地政府關閉了這家醫院進行消殺,並發布了禁止去醫院探視的新規定,還對防控不力的官員們進行了問責。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曾光在接受採訪時說,病毒檢測失敗是一個警告,目前還不清楚這次的病毒爲什麽這麽難檢測,而又這麽容易傳播。

疫情隨時可能反復的情況表明,這項任務無淪對中國還是對其他國家來說,都將異常艱巨。尤其在中國,疫情反復的風險更大,因爲大部分地區人們的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公共交通開始擁擠,餐館重新開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大多數人戴著口罩,病毒也可能很容易傳播。

這種擔憂,讓人們對經濟能够迅速重啓的希望不再那麽篤定。至少在研製出疫苗或其他更有效預防措施之前,復發可能會是一種新常態,這將導致又一輪大規莫的檢測和重新實施嚴格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而跨越國際邊界的旅行限制,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此種狀況下,中國的疫情警報當然不能就此解除,而中央顯然也已做好「常態化」抗疫的準備。4月8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著重强調「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意味著新冠疫情是一場隱形的攻堅戰,難以短期內速戰速決,只有高度重視才可能打贏這場「持久戰」。

(張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