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經歷的一次失敗空投核實驗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直腸癌晚期去世,年僅62歲。

鄧稼先去世後的一天,二機部副部長趙敬璞請許鹿希到家裡,交給一張她之前從未見過的照片。照片上是芒芒戈壁,兩個從頭到腳被防護服遮得密密實實的人,站在空曠的核試場上;旁邊個子矮的,正是趙敬璞。

試敗失敗 鄧稼先直奔爆心觀察

在核試驗場留影紀念是件很不尋常的事情。上世紀70年代末,一次重要的空投核試驗發生重大事故,核彈沉重地砸在試驗場區的戈壁灘上。這次試驗的核彈,從加工、運送到多次投放訓練,時任九院院長、試驗總指揮的鄧稼先都親自參與。起初,一切順利。但正式試驗那天,起爆口令發出後沒有聽到爆炸聲,一分鐘後沒有見到升騰的蘑菇雲——出狀况了。

試驗失敗,首先要找到彈體,查明原因。據鄧稼先司機回憶,雖然有關部門立即安排了部隊進場搜尋搶險,但鄧稼先和趙敬璞連防護服都顧不上穿好,就從100多公里外的觀測點坐車直接衝進場地,奔赴爆心觀察。可是,他們幷沒有發現碎裂的核彈。

晚上,搜尋部隊傳來消息:碎彈已經找到。鄧稼先立刻召集九院各分隊長開會,安排第二天進場考察,幷反覆交待要認真細緻地工作,摸清相關情况。

進入現場 沈中毅將上風口留給同事

第二天,鄧稼先帶領考察小組分別乘車進入爆心,趙敬璞同行。這是兩人第二次進入事故現場,防護措施已嚴格到位。當行進到彈落地點時,鄧稼先才發現,其實昨天他們已經接近彈坑了。

鄧稼先深知碎裂核彈的核輻射將達到怎樣可怕的劑量,但他顧不上個人安危,把司機和趙敬璞留在吉普車上,自己走到彈坑前仔細查看了彈體。直到他判斷出爆炸原因爲化爆,確定核彈設計沒有大問題,才鬆了一口氣。

在鄧稼先的率領和指揮下,進入靶區的考察小組共七人。

到達彈坑後,總體設計室主任、試驗總體設計負責人沈中毅把搜尋區域分爲四個象限,將上風口的兩個象限區域分給了同組的馮紹曾和栗潤年,自己查看下風口。另外兩人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查看完畢離開,而沈中毅則耗時一個小時才查看完畢。

值得慶幸的是,那是沒有風的好天氣,核彈碎裂後泄露的放射性污染物沒有隨風飄散到更廣區域。

回到營地,經專業醫生測試,沈中毅等人身上的放射性劑量超過正常值幾百倍,被立即送往青島救治。在場考察的領導、技術幹部、解放軍戰士、司機,均被安排到各地接受治療。但鄧稼先卻沒有進行充分的療養治療。

醫院體驗 鄧稼先拒絕住院和療院

事故發生幾天後,他回到北京,在307醫院做了體檢。許鹿希至今清楚地記得,鄧稼先的尿檢指標高得可怕,醫生們覺得沒辦法再做進一步檢查。許鹿希提出立即住院或到康復機構療養,鄧稼先却以工作太忙沒時間爲由拒絕。許鹿希急得大吵,他還開玩笑說,不上班就沒工資。

無奈,許鹿希帶著鄧稼先去北大醫院中醫科找到一位熟人。大夫看了檢查結果,奇怪身體怎麽會敗壞到如此地步,追問是否受到什麽大劑量毒品的刺激,兩人都無法回答。

鄧稼先心裏惦記著查清事故原因,很快就帶著藥回到位於四川三綫的工作單位。

沈中毅和同事們深入研究自現場帶回的大量資料信息,仔細查看當天影像記錄,反覆進行力學試驗,終於查明,包傘技術不規範導致降落傘不能打開,光彈落地導致試驗失敗。九院的核彈設計沒有問題。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武器研製任務異常繁重。鄧稼先在生產和試驗基地兩頭忙,完全顧不上自己的身體。當時基地的生活保障條件不足,缺乏新鮮蔬菜水果,人們吃罐頭吃得叫苦不迭,鄧稼先却不以爲意,忙起來甚至會飢一頓飽一頓。他把藥交給警衛員代熬,藥吃完了也沒有找大夫重新號脉,許鹿希只能原樣抓了藥寄過去。喝了一陣子藥湯,鄧稼先感覺身體有勁了,讓許鹿希把草藥換成速溶的小袋顆粒。他就這樣吃了兩年中藥。

從被國家選調從事原子彈研究,鄧稼先就和妻子約定,不在家談論工作,也不許妻子詢問。後來許多人對許鹿希說,老鄧太辛苦。許鹿希永遠記得鄧稼先說過的一句話,爲了這件事,就是死了也值得。

如今,當年的親歷者已年過八旬,有幾位已離世。憶起往事,馮紹曾、江崇濱等人對沈中毅充滿敬佩,因爲沈中毅把相對安全的上風口留給戰友,自己堅守在危險的下風口。更鮮爲人知的是,在挑選進場小組成員時,江崇濱拒絕了兩名主動請纓的同志,原因是自己孩子大,妻子是大學生,萬一遇到三長兩短,能够把家撑起來。

面對核輻射危險,從大科學家到基層科研人員,從部委領導到普通工人、戰士,大家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在他們看來,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這份事業,也就安心了。

(吳明靜、沈晏平、王燕、陳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