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共圖書館建設角度看推動文化澳門 陳觀生

疫情之下,澳門賭收冰封,澳門經濟一業獨大的產業弊端暴露無遺,喚起市場對產業適度多元的「渴望」。當中,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配套元素,也成為澳門產業多元的一個關注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賦予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使命。最近,有機構公辦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公共圖書館建設現狀及文旅事業投入情況,澳門在其中的評價頗高,也予人從這個角度來審視文化澳門的意義所在。

澳門公共圖書館建設亮點突出

最近,有內地智庫指出,縱觀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公共圖書館建設現狀及文旅事業投入情況,香港、澳門、廣州及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其公共文化服務目前已相應維持在較高水準。

智庫報告稱,就公共圖書館建設情況而言,深圳市公共圖書館整體建設情況較優,縣級以上及各類圖書館數量均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前列。在政府文旅支出方面,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優勢明顯,其中香港文旅支出總額最大,澳門人均文旅支出最多。

智庫報告指出,相對珠三角城市而言,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各類公共圖書館建設或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沒有出現短期大幅增長的情況。2016至2019年,香港各類公共圖書館數量一直保持在82間,包含70間固定圖書館及12間流動圖書館,其間並無新增。澳門各類公共圖書館數量在2016至2018年間實現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較為平緩。2016年澳門各類圖書館及閱書報室(間)共計70間,2018年增加至78間。

各地公共圖書館建設水準與地區文旅事業投入力度高度相關。報告分析指,各地文旅支出總額受經濟發展水準影響相對較大。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在這方面財政支援空間較大,如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城市,能夠為文旅事業發展提供更充足的資金扶持。除文旅支出總額外,文旅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也是衡量地方文旅事業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與文旅支出總額指標相比,文旅支出占比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區經濟發展水準這一額外變數對地區文旅投入力度這一因變數的干擾,切實反映地區政府對文旅事業及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視程度。2019年度,澳門文化、體育及康樂開支占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3.81%,位居榜首。同時資料顯示,2019年澳門人均文旅支出約達5083.12元,為粵港澳大灣區中人均文旅支出最高的地區。

報告說,總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文旅事業投入力度普遍較大,但內部各市及特別行政區的文旅支出存在較大差異。其中香港和深圳的文旅支出總額最高,而澳門的人均文旅支出以及文旅支出總額占政府一般綜合預算支出比重最大。

報告總結,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一方面對改善人民生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加大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能夠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大灣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另一方面,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能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並創造良好條件。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面對日趨激烈的城市「人才爭奪戰」,城市文化軟實力或正逐漸成為影響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作為城市形象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城市軟實力能夠進一步擴大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必經之路。

從公共圖書館建設推動文化澳門

公共圖書館的館藏大多是綜合性的。通常建有地方文獻的專藏。一些大中型公共圖書館常設有分館。服務物件廣泛,包括各種職業、各種年齡和各種文化程度的讀者。許多國家有專門的公共圖書館法,保證公民可免費獲得圖書館提供的多種多樣的服務,包括文獻外借、閱覽服務、參考諮詢、文化活動(文獻展覽、報告會、講座、電影、音樂會等)以及為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提供的專門服務等。

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成立後,一直重視文化建設。在公共圖書館系統建設方面,不斷改善管理和優化現有設施,加強對公眾的圖書館服務。其中規劃建設的新中央圖書館作為澳門的文化地標,其建設將會對本澳未來的文化、研究、科普及市民消閒設施有深遠的影響。

澳門中央圖書館創辦於一八九五年,原名為澳門公共圖書館,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更早建於一八七三年的澳門圖書館,這是一所社團性質的機構,旨在建立一所私立的圖書館以收藏國內外的圖書。包括八個澳門公共圖書館,以公共閱讀網相連的機構,計有:中央圖書館總館、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何東圖書館、流動圖書館、望廈圖書館、青州圖書館、仔圖書館和路環圖書館。以塔石的中央圖書館總館大樓為中心建立的澳門公共圖書館網,不僅要求為公眾閱讀在準備及運用方面作出一個合理的安排,而且要將一個更大更健全的資訊系統規範化。

澳門為遠東最早發展圖書館事業的地區,其第一所圖書館可追溯至1594年成立的聖保祿學院圖書館。于1727年,澳門成立第二所圖書館——聖瑟修院圖書館,及至1895年,澳督高斯達任命一個由中學教師組成的委員會,編寫國立書包章程,成立澳門第一所公共圖書館,即澳門中央圖書館。到2005年,澳門共有240多間圖書館,其中公共圖書館有47間,主要由文化局中央圖書館、民政總署、教育暨青年局及民間社團等四大系統辦館。眾多分館中較有特色的為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和何東圖書館。

民政總署大樓是一座典型的南歐建築,圖書館模仿葡國瑪弗拉修道院圖書館而建,內部裝潢豪華。這裡存放著葡萄牙在遠東的歷史文獻,前葡屬各海外領地的法令及政府公報,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約一百種葡文報紙,包括中國境內第一份西文報紙,即1822年的《蜜蜂華報》。

何東圖書館大樓建於1894年前,香港富紳何東爵士于1918年以一萬六千元購入,作為夏天來澳消暑的別墅。二次大戰日軍佔領香港時期,1941-1945年的數年間何爵士曾在此暫住。1955年何東爵士以93歲高齡在港病逝,其後人根據爵士遺囑將故居贈與澳門政府,並捐出二萬伍千元供買書之用。1958年8月1日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何東圖書館是港澳地區唯一的園林別墅式的圖書館。它建於遠離塵囂的崗頂小山丘上,樓高三層,前後均有花園圍繞,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建築藝術于一體的樓宇。也是中西藝術結合的典範。二樓「何東藏書樓」約有五千冊中文古籍,其中有明朝嘉靖年間的中國文史經典,近代著名藏書家劉承幹的嘉業堂藏書16種,內有《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等極為珍貴的古籍。

給傳承傳統文化賦予新意義

澳門是中國有著特殊地位的城市,它不僅在中西方貿易史上扮演過特殊的角色,更是西方神學、哲學和科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在華傳播的第一個中心。回歸祖國後,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提出之後,澳門獲得了新生命,也迎來文化和旅遊領域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契機。

澳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文化、旅遊色彩最濃的城市之一。2008年,國家發改委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港澳發展單獨成章,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2016年,「十三五」規劃繼續明確支持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臺。2017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及廣東省四方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中,在澳門部分增添了「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公佈標誌著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開展和落實階段。《綱要》明確支援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臺」是國家對澳門特區的重大部署和戰略定位,也是特區建設和發展的一項戰略目標。這一部署和戰略的實施與實現同樣需要文化先行,需要人文精神的滋潤和推動。文旅融合可以說是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過程中的一大亮點。近年來,多項旅遊與文化等多領域結合的專案陸續展開。時間跨度長達5個月的大型國際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集文化旅遊元素于一體的南灣•雅文湖畔、連續舉辦4屆的「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乃至澳門旅遊吉祥物「麥麥」的文創開發和旅遊推廣活動等都是澳門文旅融合發展的美好縮影。

澳門擁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匯歷史,是旅遊業的絕對優勢。近年城市急速發展,仍能保留相當多歷史建築,2005年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雖然過去近十年來,世遺城區的吸引力似乎不及越戰越勇的博彩業,但在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前提下,世遺城區又成為不可多得的重要元素。除了世遺城區歷史建築群值得世界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需要珍惜、保育。據澳門博物館網站資料,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十項,其中六項更屬國家級,包括粵劇、木雕——澳門神像雕刻、南音說唱、涼茶製作技藝、魚行醉龍節及澳門道教科儀音樂。上述部分文化遺產面對傳承問題,有需要及早部署,不致讓這些瑰寶只能陳列在博物館。

傳統文化如何保育才能延續生命力,這向來是一個學問。這些傳統文化面對部分傳統手藝即將失傳的困局。手藝經過幾代相傳,敵不過時代巨輪而逐漸式微,年輕一輩已不想守住傳統行業。為此,特區政府一方面強化及提升澳門特色傳統文化在當地及國際上的地位,讓承傳者覺得守住這份傳統是身份象徵;另一方面,政府以養起一個產業的方式,向承傳這門傳統手藝的接班人提供經濟資助,讓他們不會因為了糊口而放棄這門手藝,以真正保留傳統。更重要的是,為傳統手藝注入生命力,更是保育文化重要方式。畢竟社會發展,祖父輩開始經營的古舊行業,到今天很可能已非賺錢行業,維持舊模式甚至難以糊口。若要年輕一輩肩負起承傳歷史的使命,必須創造誘因及條件讓他們留下。

因此,公共圖書館建設無疑是反映公澳門共文化服務水準的有力指標之一。對澳門來說,更承擔著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對文化澳門的建設發展均起到最重要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