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派毛主席長留去思

著名的歴史學者,也曾是在台3覽代表地位統派團體「中國統一聯盟」的主席毛鑄倫,七月二十八日在台北病逝,他七十三年的生命,見證了台灣走過的冷戰時期兩岸對峙,以及後來台灣政治勢力對於和中國大陸關係的操弄,毛鑄倫秉持對近代中國歷史的宏觀視野,堅持不懈以文筆與行動追求民族尊嚴與祖國統一,他的去世留下「但悲未見兩岸同」的遺憾。

毛鑄倫一九四七年底出生於山東濟南,一九四九年未滿兩歲,在繈褓中隨父母由青島到臺灣,小學中學求學平順,因資質聰慧且受到父親毛祖讓啓迪,早萌歷史興味與識見,一九六七年考入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第一屆,大學時代毛鑄倫已展現領袖特質,保衛釣魚台運動時是政大的學生領袖,一九七一年考入政大束亞研究所,後來曾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中共外交政策專題研究。

上世紀七十年代臺灣政經穩定勃發,社會上文化思潮湧動。毛鑄倫中學時代讀父親訂閲、由著名學者與立法委員胡秋原主辦的《中華雜志》,深受啓發,因欽仰胡秋原的文章學識與民族信念,大學時代便投稿《中華雜誌》,後來更加入成為雜誌筆陣,與陳映真、王曉波等志同道合的民族主義愛國者,服膺胡秋原的民族、人格、學問三大尊嚴訴求,對近世中華民族屈辱境遇以及西方殖民主義的浸淩擴張,多有論述,那時毛鑄淪也在其他雜志發表文章,文名鵲起。七十年代《中華雜誌》曾支持鄉土文學,對抗「狼來了」的右翼思想,是當時「鄉土文學論戰」的重要論壇,也年年舉辦「七七對日抗戰」紀念會。

毛鑄倫對尊長執禮從舊,老父壽辰皆領全家行叩首大禮,他佩服胡秋原的知識深廣、治學勤謹和為人風骨,見胡秋原年事益高,後來也無立委薪俸支應雜誌虧累,便一肩承起《中華雜誌》最後十年的主編之責,直到雜誌改為季刊以迄停刊。

一九七八年年底,毛鑄倫加入《中國時報》,很快擔任大陸新聞中心主任,發表許多對大陸問題的論述,受到關注,後來也曾任國際新間中心主任,涉獵視野甚廣。一九八八年胡秋原發起成立「中國統一聯盟」,宗旨是「促進民族內部團結與和平,建設民主統一國家」,陳映真成爲第一届的主席,一九九三年毛鑄倫成爲第四届主席,當時年僅四十六歲,是「中國統一聯盟」至今最年輕的主席,當時臺北報紙還刊出小的新聞,說台灣出了個「毛主席」。

毛鑄倫為人義氣,廣結善緣。二零零四年擔任「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後再任主席的紀欣,最近以《觀察》雜志創辦者名義發文,說:「毛鑄倫擔任統盟主席的兩年期問,正逢李登輝開始公然走向分裂主義,對台灣統派剛體更加不遺餘力地打壓分化,而毛鑄倫總能善用他特別吸引人的口才與絕佳的文才,大力推動島內的反獨促統工作,至今仍是統盟公認最受愛戴的主席。一九九五年卸任主席後,他仍長期擔任統盟執行委員,出錢出力,却從不强出頭。」

一九九一年一月《海峽評論》月刊在臺北創刊,主要爲探討祖國統一、中國前途與世界和平,王曉波與毛鑄倫兩人長期搶任正副總編輯與正副總主筆,主理編務之外,也發表文章,推動台灣追求祖國統一的信念,統盟與《海峽評論》舉辦許多活動,毛鑄倫一向熱心參與,也見證了香港與澳門回歸的中國統一歷史進程。

除了曾在新聞界工作十餘年,投身參與民族認同與中國統一的論述與行動,毛鑄倫一直在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後改爲臺北大學)專任大陸問題教職,因爲統派立場鮮明,教授升等多受阻抑,但不改其志,後也在世新大學兼課。毛鑄倫個性豪爽,樂交善友,年輕時由於喜好西洋流行音樂,還參加樂團,對於美國搖滾音樂發展與歷史,深何造詣,教學後期也曾開授「美國搖滾音樂史」的課程。

鞠躬盡瘁於中國統一

毛鑄倫長期有心血管三高與糖尿病問題,近八年來開始洗腎,但仍撰述不輟,去年因足部嚴重感染,先後住院近三個月,截去部分脚趾,出院後自費在年底出版了《病危困作》,作為他過去《海隅微言集》的一個紹篇,收錄近十年來在《海峽評論》、《祖國義摘》與《覬察》雜誌的一百四十五篇與文,山世界歷史發展、美國帝霸擴張、中美關係捭闔到兩岸問題剖析與台餺政局發展,他的文章除深宏的歷史視野,也有敏銳的直觀論斷,七月還發表《央視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幾點補充》,可諧鞠躬盡瘁於民族和平與中國統一志業。

(江才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