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不宜太急 自律才會健康

肥胖是慢病的「根」

什麽樣的人才算是肥胖?孟凡强解釋說,體重指數BMI>24爲异常,BMI>27.5以上就是肥胖。肥胖分爲三度:BMI27.5~30是一度肥胖,BMI30~35是二度肥胖,BMI>35是三度肥胖。這個指標適合亞裔人口的肥胖標準。

「有人說全身胖是種病,肚子胖真要命。腰圍、腰臀比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標,腰圍能衡量一個人是不是腹型肥胖。」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超重與肥胖减重聯合門診負責人孟凡强說,標準的腰圍指標值是男性不超過85cm,女性不超過80cm。如果男性超過85cm,就算不健康;超過90cm,就是腹型肥胖。孟凡强給出了一個「警戒綫」標準:男性腰圍超過85cm,女性腰圍超過80cm,或體重指數BMI24~27.5,具備其中任一條件就要到醫院看專業减重門診。

肥胖本身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肥胖跟遺傳基因有一定關係,但不是一對一的,父母胖孩子不一定胖。肥胖與生活方式影響也有一定關係,「像亞裔人一般不容易胖,但是我們的孩子到歐美國家時間待長了也容易胖,這就是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孟凡强說,如果一家人父母孩子都胖,那孩子的肥胖可能跟遺傳沾點關係,但主要還是生活方式的問題。

孟凡强說,肥胖看似不是嚴重的病,但好多病的「根」都在肥胖上,其實减肥也就是治病,只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比如痛風病人會去看風濕科,有的脂肪肝、反流胃炎的病人會到消化科,有的人哮喘、打呼嚕比較重會去看呼吸科或耳鼻喉科,他們都不會去看减重門診,但實際上這些疾病可能是由肥胖引起的。目前已知的20多類腫瘤都與肥胖有關,體重超標的人得腫瘤幾率比一般人高很多。

孟凡强說:「一個病人身上可能帶多種疾病,有些病不是我這個專業看的,需要另外一個專業醫生來看時怎麽辦呢?此時就不需要病人自己再排隊掛號,我會在診斷結果上蓋個章,病人拿著這個蓋章診斷找到推薦的醫生獲得加號,能及時獲得醫生的診治。比如一個肥胖病人去看高血壓,看高血壓的同時,醫生會推薦他去治療肥胖,把肥胖問題解决了。當這個病人瘦下來之後,血壓也會降下來,也就不需要再去看高血壓了。」 這種採用多學科綜合治療聯合减重的模式,不僅在患者就醫流程上簡單了許多,效果也更好。

管住嘴躺著都能瘦

有人减肥靠「餓」,甚至晚餐都省了。那麽,不吃晚餐能减肥嗎?孟凡强說,不吃晚餐能减肥,但不科學、不持久,還會帶來很多新問題。

「吃不胖,喝不胖,算計不到就發胖」。不吃晚餐减肥的前提是早飯、午飯吃得不多,中間沒有加餐,因爲熱卡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人體一天需要的熱量是有限的,雖然你沒有吃晚飯,但當天攝入的總熱卡如果很多,也是不行的。

正確的减肥餐吃法是「三餐不能斷頓,但每頓應該减熱卡總量」。「我們要均衡營養,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這些營養元素都要攝入,但是總量上要控制。」孟凡强打比方說,一盒飯端上來你不能全吃,只需要吃其中的一半飯、一半菜。每頓保持固定飯量,一個月後可以看看自己體重减下來多少斤。一個月减掉3~5斤體重比較合適,如果减掉的比這少,看不出來效果容易沒信心堅持下去,减多了又容易反彈。有些人爲了控制體重,吃白水煮菜,孟凡强說,這種方法儘管可以控制體重,但不建議。因爲有些油脂性食物對身體是有益的,長期不吃也不行。

孟凡强提醒,肥胖的人不適合喝含糖飲料,果汁、牛奶、豆漿都要適量,這些飲品會不知不覺把熱卡帶進體內,最好喝白開水或礦泉水。他說,「多喝水不增加熱卡,還有助于把身體內代謝的廢物排出去。」

孟凡强强調,不論你吃啥,只要把食物的熱卡「卡」住了,不但胖不了,而且還會减重,如果同時能適當邁開腿,體重還會往下降。「如果管住嘴的話,躺著都能瘦,相反,即使劇烈運動了,管不住嘴依舊還會胖,因爲在劇烈運動後,會消耗大量能量ATP,使得機體處于低血糖狀態,産生强烈的攝食願望,假如運動後再吃頓火鍋,就等于白運動了。」 孟凡强說。

孟凡强特別强調,體重管理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要想一蹴而就。胖不是一天胖上來的,瘦也不要想一天就瘦下來。正確的「减肥渠道」是通過生活方式來干預,養成健康自律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長久堅持下去,不僅可獲得漂亮的體形,也會擁有健康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