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回來了

停擺172 天的國內跨省遊終於恢復開放——7 月14 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複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經當地省(區、市)黨委同意後,可恢復旅行社及在綫旅行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 酒店」 業務。

急於出遊的人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數據顯示,消息一出,携程平臺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索量迅速攀升,國內跟團遊、自由行瞬時搜索量相比開放前暴漲500%。

炎炎夏日,跨省旅遊業務的恢復無疑爲陷入寒冬的旅遊業注入了强心劑。面對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常態,在保證「限量、預約、錯峰」 的前提下,整個行業正在有序回暖。

暑假成「旅遊復蘇小高峰」

8 月初,正在改造升級建設的貴州省黃果樹大瀑布景區入口處,省內外遊客來往絡繹不絕。藍色接駁大巴一輛接一輛地載著遊客前往景區內各個景點。經刷身份證和人臉快速識別後,遊客最快1 秒即可入園。

翻看著剛剛拍的瀑布照片,來自上海的譚思佳(化名)隨手發了個朋友圈。「原本想來貴州避個暑,沒想到天氣也挺熱的。人還這麽多,感覺大家都憋壞了。」 在外企工作的她每年都會出國旅遊,但今年因爲疫情的關係,「出國肯定沒戲了,就想好好在國內玩一下」。

譚思佳告訴《新民周刊》記者,早在兩個多月前,她和朋友就開始計劃這次旅行。「一開始就是在新疆和貴州之間猶豫,兩個地方風景都不錯,疫情也一直控制得不錯。但沒想到,烏魯木齊出現了散發病例」。而在時間上,她們也從7 月初改到了8 月,「就一直在觀望和瞭解貴州的相關防疫政策,比方說要不要有核酸檢測的證明等等。直到國家出了文件說,跨省旅遊恢復了,才覺得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去了」。

據瞭解,8 月1 日起,儘管黃果樹景區結束了長達100 天的免票政策,開始施行半價門票優惠,但作爲知名旅遊景點,這裏依然是國內夏日旅遊的「熱門」。記者從景區瞭解到,隨著避暑季到來,跨省遊恢復,景區也跟著調整了客流量限量措施,「最近這些天,我們每天平均遊客接待量都超過了1.6 萬人。但我們嚴格實行限流和實名預約,以保證景區客流量是有序回升的」。

「其實,大家的選擇和考慮的因素都差不多。」譚思佳表示,這段時間,她的大半個朋友圈都在西南地區。

據携程日前發布的《跨省遊恢復滿月人氣報告》顯示,跨省遊恢復一個月來,西南地區整體人氣較高,雲貴川各省目的地在人氣排行榜中排列較前。

在「跨省遊目的地人氣排行榜」上,從自由行、跟團遊等度假産品的訂單人數看,最受歡迎的目的地省份依次是雲南、四川、浙江、廣東、貴州、湖南、海南、陝西、廣西和重慶、甘肅。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分別爲麗江、三亞、貴陽、張家界、重慶、昆明、西寧、成都、九寨溝、桂林、蘭州。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旅遊學院院長王春雷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7 月14 日文旅部發布的通知,或許幷不能一下子就給旅行社帶來很多實際的業務,「它更具有一種象徵意義,即從政策上開始允許甚至鼓勵跨省旅遊,不僅給旅行社增添了信心,也向旅遊者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由於通知中明確,中、高風險地區不得開展團隊旅遊及「機票+ 酒店」 業務。出入境旅遊業務暫不恢復。王春雷認爲,從旅遊目的地的角度來看,目前全國低風險地區的旅遊恢復到了七八成,中高危險地區也在逐漸地恢復。而在産業結構角度,住宿、餐飲等剛性需求恢復得更加明顯一些,這一點在城市近郊和周邊遊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當然,也有一些資深旅遊從業者表示了謹慎的態度,認爲暑假旅遊存在的客觀阻礙因素極多——防疫形勢依然不會放鬆,核酸檢測以及目的地和出發地之間對於防疫監測的要求,會增加極高的時間成本,導致很多目的地幾乎無法成行;消費者收入預期悲觀,會影響當下的消費行爲;旅遊業在全面停頓近半年後,供應鏈已經受到嚴重損傷,資金的結算以及服務人員配備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遠距離交通成本的高昂,使得有利潤的複雜産品幾乎無法保持市場可以接受的價格。

王春雷則表示,在全國疫情得到穩步控制以及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等大背景下,暑假爲整個國內旅遊恢復迎來了一波小高峰,「因爲市場需求一直都在」。根據携程發布的《下半年旅遊意願調查報告》顯示,82.6% 的被調查者下半年有意願旅遊。對於長途跨省旅遊,有意願的比例也超過八成。57.1% 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今年出境遊恢復不了,會考慮增加國內遊頻次。從旅遊預算看,5000 元到10000 元的比例最高,占比39%。約30% 的人計劃花費1 萬元以上用於旅遊,還有3% 的人計劃花費5 萬元以上。

王春雷進一步分析,從消費端看,今年暑期旅遊市場呈現了三個基本特點,一是「點對點」 的休閑度假旅遊和本省市周邊的短途旅遊更受消費者青睞;二是親子遊、避暑遊等有暑期特點的跨省旅遊率先啓動恢復;三是在出行方式上,人們更願意選擇自駕遊、自助遊和私家團等高品質旅遊。

此外,王春雷還注意到8 月11 日《華爾街日報》和7 月29 日彭博社發表的兩篇報道。文章均與一些旅遊股票的投資有關,其中,《華爾街日報》以「免稅熱潮助推了中國旅遊業的股票大漲」 爲題,較看好中國旅遊業的回暖。

事實上,從上半年業績表現看,多家A股旅遊公司在二季度經營狀况得到改善,超出預期。伴隨基本面恢復,加上整個市場走牛的帶動,自7 月以來A 股旅遊板塊開啓集體上漲模式。此外,6 月底出臺的海南免稅購物新政策,更是催熱了相關個股連續大漲。

旅遊、餐飲、酒店股大漲是投資者對於旅遊業以及餐飲、酒店等相關生態圈下的産業下半年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的反映。

但由於時間跨度短,加上相關醫學專家認爲今秋疫情仍有反彈可能,王春雷認爲,和暑期旅遊相比,「十一黃金周」 不會有太大變化。

防控疫情與積極迎客,「兩手都要硬」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也於日前印發了《關於持續推進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明確2020 年將繼續推動景區門票降價,不斷完善門票價格形成機制,著力規範景區價格行爲,切實落實門票價格减免政策。

「景區門票免費或降價,是許多地方爲釋放旅遊消費需求而采取的促銷手段。其他還有政府發放的惠民旅遊券,甚至開設旅遊專列等,這些措施應該說都比較有效,畢竟消費者看的還是實惠。」 王春雷以清明節期間黃山市推出的安徽人門票免費政策爲例,「從景區容量管理的角度,當時黃山景區算得上是一個負面案例;但如果從政策的有效性來講,也恰恰說明優惠在很大程度上是會引導遊客行爲的」。

重新喚醒旅遊需求的關鍵在於打消遊客的安全顧慮。按照通知要求,旅遊景區要繼續貫徹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接待遊客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 調至50%。

「一方面要儘快恢復旅遊經濟,另一方面,目前仍有零星新發的疫情,而且隨著國際航班的逐漸放開,輸入風險始終存在。因此,防控疫情與積極迎客之間的平衡,政府公共服務和企業經營管理都要在透明化和精細化上下功夫。」王春雷提醒,跨省遊有序放開以後,要正面引導消費者,避免報復性的旅遊消費,同時遊客出行仍需做好個人防疫;而對於全國景區而言,也一定要嚴格落實實名制預約制度,推動分時預約遊覽,引導遊客錯峰出遊,防止扎堆。

「不光是進入景區、酒店等公共場所有相關防疫措施,早在我們從機場出發辦票時,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已經要求我們根據目的地添加當地的健康碼,測溫等步驟也是一個都沒有少。」 譚思佳表示。

顯然,這個夏天裏,掃碼、消毒、預約、限量,成爲各地景區的「新常態」。

據報道,在陝西黃帝陵景區,按照綫上預約、錯峰入園的原則,每天接待遊客不超過68400 人次,與此同時,做好疫情監測,落實測體溫、查驗健康碼、佩戴口罩遊覽等相關防控措施。自跨省團隊遊恢復以來,黃帝陵景區遊客和收入較之前有大幅上升。

在四川,各車站入口處測量遊客體溫、查驗健康碼;要求各旅行社提前準備好團隊遊客相關資料,幷確認好每名參團遊客健康狀况後報備。各景區按照相關防疫要求,對入園遊客實行「一日一進一測一登記」、憑「綠碼」 自助入園。四川還鼓勵經營企業采取掃碼支付等非接觸方式付款,要求星級酒店、旅遊飯店餐廳實行分餐模式,提供公筷公勺,推廣文明用餐禮儀。

江蘇省消保委也提醒公衆,跨省遊有序開放後,遊客跟團遊、自由行等仍需做好個人防疫防護。

爲提振遊客信心,7 月21 日,旅行社行業集體發起「安心跟團遊」 倡議書和自律公約,4000 多家旅行社響應;倡議書16條倡議包括安全上崗、遊客健康確認、安心合同、安心小團等,自律公約包括測溫、驗碼、安心車、安心餐、安心導等服務標準。

「雖然這些防疫措施會影響旅遊體驗,但反過來想,其實也是爲了能給遊客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旅遊環境。我個人很期待,通過這次疫情,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都能提高服務的品質。」 王春雷說。

譚思佳則對此表示出了些許無奈:「實際進入景區後,由於天氣炎熱,很多遊客就不戴口罩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保持距離,在人多的地方自己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危中有機,助力旅遊業提質創新

可以說,國內旅遊業復蘇已成必然。但出境遊,特別是需乘坐飛機的出遊,復蘇需要更長時間。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最新的預測顯示,2020 年航空業乘客人數將會下降至少55% 左右,比4 月份預測的46% 的下降更爲嚴重。同時,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也預計2020 年國際遊客人數很可能會下降至60% 至80%,倘若再次出現大規模疫情,情况將會變得更加糟糕。這一組織專家小組的大多數成員預計,國際旅遊將在2021 年下半年恢復。

早前,Airbnb(愛彼迎)創始人兼CEO Brian Chesky 在接受CNBC 采訪時就曾斷言:「由於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我們所熟悉的旅遊業已經終結,這不意味著旅遊業本身已經結束,而是我們所熟悉的行業運作方式,已經不復存在。」 王春雷表示,「這次新冠疫情在供給和消費端都促進了旅遊業的創新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制定出遊决策時會更加理性,旅遊産品創新和結構優化的步伐也明顯加快。」

而麥肯錫的調查也佐證了這一點,僅10% 的受訪者表示下一次出遊可能參加大型旅遊團。68% 表示根本不考慮這個選項;願意跟團的人群也更中意少於10 人的小型旅遊團,31% 表示會考慮小團,「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中國遊客向來喜愛跟團,特別是出境遊,跟團方便又省心。但如今,這些優勢已不足以抵消他們對大型旅遊團安全性的擔憂」。

的確,當前旅遊業的發展已經告別單打獨鬥的時代,更應以更融合、合作的姿態,進行全方位、多領域、整體化的運營。

「雖然疫情對旅遊業産生了巨大衝擊,不少旅行社倒閉,從業者離開,對行業元氣帶來創傷,但同樣也是一次提質創新、資源重整的契機。」 王春雷表示。

例如,不少景區景點「苦練內功」,一邊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創新服務形式,一邊綫上綫下相結合,綫上參觀、視頻直播、直播帶貨、綫下活動等交相輝映。

8 月初,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全國率先創建的雲上湖南非遺館正式上綫,場館運用VR 全景技術,將綫下展會送達雲端。遊客可通過湖南非遺官網、湖南公共文旅雲、微信端等入口「進館」 參觀體驗。場館還與京東湖南非遺商城雲上互通,一展一銷相輔相成,遊客可邊逛邊買,暢享多彩非遺,有效帶動文旅消費。

創新玩法不止於此,還體現在智慧服務上。貴州省推出「一碼遊貴州」 全域智慧旅遊平臺,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爲遊客提供精准服務,目前已經覆蓋全省400 多家景區。通過這個小程序,遊客只需掃一下二維碼,就可預訂酒店,聽語音講解,查詢景區天氣,獲得景區周邊衛生間、加油站、充電樁等設施信息,享受「吃、住、行、遊、購、娛」 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旅遊業從業者,也因爲這次疫情而抱團取暖。上海中旅僑務總經理高杰對《新民周刊》表示,今年641 位境內外旅行業者成立了潤勃生態旅行論壇。「大家反思旅行方式、尋找企業自救出路、推動國內生態旅行、踐行負責任旅行。」在高杰看來,這可能是疫情後重啓國內旅遊市場的最佳方式。

(應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