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全球旅遊業將如何自救與發展

旅遊業是世界經濟當中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産業之一。據世界旅遊組織最新統計,全球一季度跨境遊規模同比下降22%,預計全年下降58%~8%,損失9100億~12000億美元,威脅1億~1.2億個相關工作崗位。其中亞太地區受損最重,全年入境遊人數將下降42%,北美和歐洲次之,分別下降40%和39%。

全球旅遊業將以何步速復蘇

旅遊業是對全球就業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過去五年來,旅遊業貢獻了全球GDP的10.3%和新增就業中的四分之一。旅遊業癱瘓不僅會給本行業帶來巨大損失,還將觸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整個供應鏈工作崗位大量流失。各國政府紛紛采取優惠貸款、稅務减免、資助旅遊營銷活動和發放旅遊電子優惠券等方式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各大旅遊公司也在積極自救,開拓創新,逆境求生。

隨著疫情緩解和越來越多的國家「帶疫解封」,旅遊業將從冰封期逐步過渡到解凍期、復蘇期和增長期。據世界旅遊業理事會預計,旅遊業將以緩慢、謹慎、分階段、不同步的形式回歸。首先在國內市場以「短途旅行」方式進行,然後再拓展到近鄰國家和地區,最後才是跨大陸旅行。從地區看,亞太地區將率先復蘇,歐洲則隨著邊界管控鬆動和重新開放迎來解凍期;從空間看,本地遊→周邊遊→國內遊→國際遊依次展開;從時間看,2020年第四季度旅遊業將出現復蘇迹象,2021年爲主要恢復期,2023年之前恢復正常水平;從遊客類型看,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將成爲首批再次開始旅行的人群。

新的趨勢值得注意

與此同時,旅遊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

一是智能化旅遊成爲熱點。各旅遊企業和景點積極創新,利用油管、臉書和相片墻等平臺開發網上虛擬旅遊。各種綫上遊、雲遊、直播火爆。迪斯尼公司推出disney+流媒體平臺在歐洲七國同時上綫,播放量激增;南非野生動物園開發「野生動物直播遊」,收視率激增;英國旅遊公司ThomasCook開發雲旅遊産品,實現190%的營收增長。我國故官、布達拉官等旅遊勝地推出的網上直播活動也受到國內外網友追捧。虛擬技術在疫情之下進入加速發展期,廣泛使用于旅遊服務、飯店,未來發展潜力巨大。

二是清潔防疫「安心遊」成爲新常態。這場疫情將是旅遊業的一個新轉折點。疫情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遊客將更多選擇公共衛生有充分保障的旅遊目的地。酒店無接觸式服務、娛樂設施保持社交距離、加强清潔和采取防護措施等將常態化。美國旅行協會近期推出旅行「新常態指南」,規定公共場所需保持社交距離,營業部門要爲遊客提供「非接觸式」服務幷制定專門的防疫計劃,實時掌握工作人員身體狀况,建立符合美疾控中心規劃的應對流程,等等。

三是創新型高品質産品更受青睞。高星級、重體驗的高端産品异軍突起。據調查,我國國內在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出遊的人們更關注品質,預定酒店中的四星、五星級占比達55%,跟團遊和自由行用戶80%選擇了精品團和私家團。很多景區也在有針對性地積極研發創新型旅遊産品,努力提供高品質和定制化的服務。

我國內旅遊消費潜力巨大,2019年國內遊人次達60.1億,占全國旅遊總人次的95.2%。應進一步挖掘國內旅遊消費市場,在加强安全防疫的同時推出有針對性扶持政策,積極推動旅遊業復蘇。同時加快發展虛擬旅遊市場。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加以推廣,面對國內外開發虛擬旅遊産品,同時加强與國外旅遊公司的戰略合作,不斷提升自身旅遊産品的國際化、智能化水平和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快「智慧景區」建設。通過「雲平臺」爲景區網絡實名購票和前置分流提供支持,通過綫下布置取票機、智慧閘機等設施讓遊客體驗現場秒入園、行程智慧化等服務,同時實現智能測溫、人臉識別、分時入園、削峰填穀等需求,促進景區旅遊提質升級。

(楊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