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如何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後路,南北夾擊,朝鮮戰勢立即逆轉。中國組建志願軍赴朝。鮮爲人知的是,中國對美軍仁川登陸早有判斷。朝鮮戰爭初期,本文作者雷英夫時刻關注戰爭走勢,認真研究美軍指揮官的特點,準確預測出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爲國家領導人進行戰略决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神秘而重要的工作

1950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到一年,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揮師南下,很快占領了大部地區,處於一個準備慶祝全面勝利的狀態。

這期間,毛澤東主席一直在思考朝鮮問題,他覺得美帝國主義不會讓朝鮮人民軍如此輕鬆地獲取這麽重要的戰果。

在這之前,我一直在毛主席、周總理身邊做軍事參謀。後來爲了鍛煉我,讓我去部隊代職。朝鮮戰爭爆發後,一天我突然接到指示我立即回北京的命令。到北京後,有關領導給我分配了新的工作,工作地點依然在中南海(後來我的實際職務是總參作戰部副部長),主要工作是在一個軍事研究室,直接領受毛主席布置的重要研究任務。

朝鮮戰爭爆發前一天,在勤政殿開會的毛主席在會後叫住我,要我同他談談如何看待麥克阿瑟這樣一個軍事人物。我把知道的情况盡可能向主席報告,包括二戰中麥克阿瑟的主要戰績、他的冒險精神及他决策時如何固執,特別舉了他堅持登陸呂宋島,美國國會多人反對,他頑固堅持意見幷最後取得成功的例子。那一天主席與我交談了很多,聽著我的彙報,連連點頭。

此後沒幾天,根據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指示,我以總參作戰室主任和周總理軍事秘書的身份,帶一批從全軍調來的青年參謀在中南海居仁堂的一排平房內辦公,主要任務是集中研究和關注朝鮮問題,隨時報告研究情况。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這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即通過實戰培養青年指揮員。很多戰爭年代過來的將帥年齡增長,需要培養一批有知識的青年人,而結合實戰以及朝鮮戰爭形勢,讓這些青年增長戰略思維非常重要。我們這樣一群二三十歲的青年便開始了在中南海神秘而重要的工作。桌上擺滿了朝鮮戰爭形勢圖,每一天都對戰爭形勢進行詳細而縝密的分析。

到了1950年8月,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勝利在望。金日成向世界宣布:這個月將是朝鮮人民取得全面勝利的最後一個月,我們將以光復整個朝鮮半島來慶祝朝鮮統一,朝鮮人民軍將要取得的勝利是朝鮮歷史上空前的勝利。

但我們研究室的參謀們掌握的情况和作出的分析,與金日成的思考差距很大。當時研究室也有兩種不同意見,也有人認爲金日成只要能够占領所有港口,外部支援無所依托,朝鮮勝利是必然的。兩種意見相持,我們對著地圖激烈爭論。我和許多同志的意見判斷與金日成眼下的行動完全不一樣,我們提出了一些疑問:

一、朝鮮戰爭已開始一段時間,美軍駐扎日本的兩個主力師爲何一直未動?

二、眼下金日成把北朝鮮的主力部隊全部開到釜山三角洲,後方不就全空了嗎?而後方空虛,又看不出他們有什麽應急準備,這是兵家大忌。一旦被攔腰截斷,將無以應對。

三、朝鮮整個地形如一個長長的冬瓜,中間東西海岸很近,這中間如果被切斷怎麽辦?這不是勝利的前兆,而是暗藏危機!

四、美英軍隊爲什麽突然决定從地中海調集主力到朝鮮半島來?而不管蘇聯還是金日成,又爲何對美軍的行動置若罔聞?這是不是輕敵呢?

幾天來的情報,還有一些情况讓人生疑。比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顧問艾夫裏爾•哈裏曼率軍事人員突然到達東京,這樣一個重要的班底突然造訪東京,是否預示著美軍會有重大行動?

根據多方面分析,我提議作戰室馬上分兩組人員展開對抗性辯論,將所有因素都展開分析,幷在圖上進行演練作業,辯論後將情况歸納整理,迅速報告毛主席。

討論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深夜。最後我將意見歸納爲6條,意見集中到一點,即美軍很大可能在仁川登陸,攔腰截斷朝鮮半島,將朝鮮人民軍完全包圍。依據海洋氣象部門提供的情報,我們對登陸時間做了進一步測算,預計美軍會在9月15日登陸。

爲何作此判斷?我們認爲,這一天是大潮日,仁川海岸灘塗淤泥很寬很深,大潮時軍艦直接開到岸邊,便避開了灘塗淤泥,可以將大部隊直接送上岸。

這些分析判斷後來在麥克阿瑟回憶錄中一一得到證實。

就在我們作戰室研究出這個結果的同一天,麥克阿瑟在東京向美國總統報告:請批准我的請求,9月15日漲大潮時在朝鮮半島仁川實施登陸作戰,在南面我將以第八集團軍爲鐵錘,在北面將以已經登陸的第十集團軍爲砧,將北朝鮮的軍隊擠壓在中間,而後砸個粉碎。杜魯門迅速批准了這一計劃。

據麥克阿瑟說,當初他也對登陸地點有過多個選擇,如元山、群山、仁川等,之所以選擇仁川,是因爲仁川有諸多不利條件,如灘塗問題就是其一。但越是危險的地方,對方越是大意,越有可能成功。最後愛冒險的麥克阿瑟還是選了仁川。

精准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但當晚我們整理好6條意見後,我却猶豫了。我不能不想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黨中央、毛主席正在集中考慮戰爭後建設問題,我們的建議必須萬無一失,否則會影響領袖决策,責任極大!但若不報告,誤了戰機,損失更大。再三考慮,我决定先向總理報告,請總理判斷是否應該報告主席。

在西花廳,我向總理彙報說,根據我們的研判,認爲朝鮮正處在巨大危險中,有6條理由可以判斷美軍要實施仁川登陸。

總理放下文件,要我詳細彙報。

我指著墻上地圖向總理報告:第一,麥克阿瑟和美僞軍十幾個師擺在仁川灘頭,每8公里擺一個師,一個師兩萬人,差不多20幾萬人,爲何既不撤退,也不到一綫增援南朝鮮部隊?目的是要把朝鮮軍隊全部吸引到南綫,好一網打盡。第二,美軍駐日本有兩個主力師,戰鬥力非常强,但半島開戰後,這兩個預備隊却沒有增援迹象。他們在等什麽?我認爲,他們在準備實施登陸,這兩個主力師中其中一個師是海軍陸戰隊,就是爲登陸作戰準備的。

周總理接上我的話說:「還有就是朝鮮地形吧,中間細,容易南北切斷?」總理的分析與我們想到的一樣。

我接著說第四條,麥克阿瑟愛冒險,當年登陸呂宋島等島嶼,「五角大樓」都說風險大,不同意他的登陸計劃,可他力陳己見,堅持實施登陸,最後他果真冒險完成了登陸。這次他可能又想冒一個讓世人震驚的大風險。第五,仁川地形複雜,朝鮮人民軍認爲天險易守,所以防守部署較松。這一點美軍也很清楚。第六,眼下無論朝鮮還是蘇聯,似乎都沉浸在一派慶功氛圍中,處於一種勝利即將到來的興奮中,而這歌舞升平中本身就潜藏著巨大的危險。美英軍隊又從地中海抽調大批軍隊過來,說明在籌劃更大的陰謀。

彙報完畢,總理沉思片刻後對我說:雷英夫同志,關於你的分析,我和主席已有所思考,但有些具體的問題,你們從各方面的判斷更爲詳細科學,必須立即報告主席。說完他拿起電話,向毛主席報告:主席,剛才雷英夫同志給我講了他們對朝鮮戰爭的預判,他認爲美軍可能在西海岸登陸,我覺得很有道理,需要當面向您報告。

挂斷電話後,總理要我同他一起去見毛主席。

在菊香書屋,我向毛主席彙報完畢後,他鄭重地講了6個字:有道理,很重要。

總理談了他的看法後補充說,現在美英艦隊正向臺灣海峽異動,如果敵人有大動作,或許就在最近。

我鼓足勇氣報告:主席,我們對登陸時間也做了預測。

我們在對海洋氣象做了詳細研究後認爲,如果美軍實施仁川登陸,時間很可能就在9月15日。

毛主席問:有何理由?

我說:我們對9月到11月這三個月的海潮做了詳盡研究,9月15日、10月11日、11月3日,三個月共三個大潮日,三個大潮日各有兩到三天的好時機,仁川每個供利用的靠岸時間每天只有3小時,如果15日登陸,那天漲潮最高有兩次,一次是上午6點39分,一次是日落後19點35分。所以9月15日比另外兩天更爲有利,因爲一天可以運兵兩次。所以美軍很可能選擇9月15日。

毛主席聽完贊許說:「誰說我們游擊戰培養的參謀不行,我們的作戰參謀足可媲美二戰中盟軍最一流的參謀,可以跟蒙哥馬利的高參比一比。」他停頓片刻對總理說:要立即通知情報部門嚴密注視朝鮮和美日等動向。立即把我們的看法轉告斯大林和金日成,决不可掉以輕心,希望人民軍有後撤計劃和仁川防守準備。立即通知東北的十三兵團加緊準備,八、九兩個月一旦有事,立即行動。

事後我得知,我們的這些預判也正是毛主席所考慮的。

三道命令,即刻由總理親自布置下達。

離開菊香書屋後,我心中始終有幾分不安,那幾天,我常常徹夜難眠。我既怕我的判斷失誤,因爲那已經成爲領袖决策;又不願它成爲事實,因爲一旦預測成真,就預示著朝鮮人民軍可能遭受重大挫折。

1950年9月15日,美軍開始在仁川登陸。

早上5點,美軍第一師在仁川率先侵占月尾島。當天下午第二次漲潮時,美軍登島部隊爬梯登上3米高的防波堤,主力部隊迅速擴大防綫。到16日下午,美軍已經占領整個仁川。

美軍占據仁川後,便開始向漢城發動進攻。由於主力全集中在南部,駐漢城的人民軍付出了巨大犧牲。苦戰半個月後,損失重大。但由於事先得到了我們的判斷,他們做了一些準備,掩護了洛東江地區的主力撤退。

美軍仁川登陸後,爲穩住中國,曾傳話給我國領導人,說他們只打到三八綫。但在占領整個北朝鮮後,美軍又傳話說,在離鴨綠江40公里處停止前進,可他們的空軍已經在向我丹東進行投彈轟炸。

但毛主席向來不信美國的謊言!當蘇聯垂頭喪氣地說金日成只有到中國東北組織流亡政府時,周總理話裏有話地說,看著美國人占領朝鮮,見死不救,這說不過去嘛!

「小參謀」大有可爲

事後,毛主席又一次向周總理表揚了我們,他說,不要認爲美國人什麽都可以,我們的小參謀能精確預測麥克阿瑟的登陸時間和地點,這在軍事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美國人沒啥了不起,我們的小參謀是可以有大作爲的。通過這件事,要教育我們的幹部,特別是少數犯恐美病的人,那種想法是要不得的。

這件事後,毛主席鼓勵我們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作戰指揮。這對我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毛主席、周總理善於與參謀交流的偉人風範,也讓我銘記終生。

(雷英夫/口述、陳先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