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首明年現金分享不變說起 劉紹滿

在新冠疫情衝擊之下,本澳今年以來的財政入不敷支,在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引起坊間熱議是否明年繼續有現金分享的問題,在較早日之前更有是團體以遞交請願信方式期望當局明年能繼續。而行政長官賀一誠近日強調,「明年現金分享金額不變,發放方式視乎居民意見。」,從過往的分享經濟成果、還富於民,轉變到現時的與民共度時艱,這無疑給予社會一種「定心丸」。在政府財政吃緊之際,當局繼續為社會有需要的廣大居民「雪中送炭」,真正體現今屆政府的仁政、德政之舉,真正將公帑使用到用在「刀刃」上。雖然政府庫房仍是充裕,但是「坐吃山空」並非長久之計,更重要的就是如何推動本澳能快速經濟復蘇,整個社會更應同心協力,共同想方設法提振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本澳整體經濟嚴重下滑,就社會關心明年現金分享會否延續,以及發放方式會否改變?對此,行政長官賀一誠近日強調,明年現金分享將繼續,金額不會縮水,但亦不會增加,因為政府庫房有些緊張。至於發放方式,則視乎居民意見,「如果大家認為原來的現金好,就按原來的現金方式。」至於疫情持續,庫房可以捱多長時間?賀一誠日前坦誠「唔使驚,有六千多億財政儲備,還可以捱很多年,但食老本不是好事。當然,居民有困難的話,冇理由不支撐,問題是如何更好的支撐,這要大家諗一諗。」他舉例如現金分享,全部居海外的澳人都有份,沒有區分,「大家摣永久居民身份證,公平性喺邊度?這就是我哋經常講嘅問題。」同時,他重申,公帑要審慎使用,因為疫情不知持續到何時,現時經濟差、失業率高,壓力大。當第二期電子消費卡使用期屆滿後,中小微企和餐廳都可能有危機,政府都會擔心,下月施政報告會提出措施幫助。此外,行政長官還特別關心社會廣大居民的生活,他感慨「大家都好辛苦,居民減薪、半薪、無薪,大家都知道,多謝居民對政府的體諒,但政府可以做嘅太少,因為只靠旅遊、博彩業,經濟結構死喺度。」故要用心調整經濟結構,不讓年輕人就業路窄、做莊荷。明年會加強基建,穩定建築工人的工作,「一個行業穩定得到,就穩定一個。」可見,今次新冠疫情對本澳社會經濟的重傷,行政當局是想盡一切為人民服務,認真履行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

對於行政當局明年將繼續實施現金分享計畫,對此,有專業界代表表示贊同政府的做法,並認為可研究現金分享計畫和電子消費卡的搭配發放,讓有關款項實現效用最大化,促進澳門整體經濟的乘數效應。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現金分享計畫涉及的財政開支約為七十一億元,在這特殊時期,這筆大金額的支出更要用在刀刃上,真正將資源投放到社會所需。經濟困難時期現金分享需要考慮帶動本地經濟。專業代表認為,首先,政府在財政收入銳減,財政預算出現赤字的狀態下,現金分享已不能沿用「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每年拿出財政盈餘部分與市民分享」的邏輯。過去,現金分享的資金會出現存入銀行或者流到資本市場,抑或到外地等澳門之外地方消費。但在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特別是財政預算出現赤字的狀態下,這一大筆資金應該留在本澳經濟市場,既可刺激消費,惠及中小企及不同行業。而且中小企得以存續,同時可以保住廣大居民的飯碗,這對於穩定社會是十分重要的。經濟動態的主要精神是因時制宜,不同時期應有不同的經濟民生政策,這樣才能讓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現時澳門經濟面對巨大壓力,在這特殊時期,現金分享的設計模式應有所調整,增強引導性的紓緩壓力功能,儘量把資金多留在澳門消費,讓社會各層面的經濟壓力得在一段時間內得到減輕。

特區政府較早之前推行兩期消費補貼計畫,從操作上及效益上,已證明行之有效及日漸成熟。根據政府公佈的資料,第二期消費補貼自八月一日開始使用以來,截至九月廿七日,共產生超過2,252萬筆交易,已使用消費額約20億澳門元,約占已發放消費補貼總額的六成,多個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惠。第二期消費補貼計畫整體推行過程順利,對促進本地內需、刺激消費、穩定經濟以及減輕居民生活壓力等,均起積極作用。至於第一期消費卡自五月一日投入使用截至七月中,總交易額約為17.8億澳門元,占已發出消費卡總額九成五,共產生約1,987萬筆交易,平均每筆交易額為89元。根據澳門旅遊學院調研團隊的估算,第一期消費補貼計畫實施的總體效益約18億至24億澳門元,發揮了拉動效應。從上述客觀數據反映,正如首期「消費補貼計畫」中期報告所指,在本澳整體經濟仍待恢復期間,電子消費卡達至五方面的效益:一,穩住內需市場;二,刺激消費氛圍;三,增加企業信心;四,紓解居民壓力;五,電子支付工具進一步普及,為商戶將來實現提質發展,創造更有利條件。特殊時期就做應變政策,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定引起社會各方爭議。這需要整個社會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才能把事情處理得好。這大半年來,澳門在防疫控疫及穩定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也許複甦之路仍然漫長,但絕不能洩氣。至少澳門整體經濟是朝好的方向轉變,社會仍然保持團結穩定。

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疫情重創經濟,庫房緊張金額不增。據了澳門特區政府《二○一九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指,去年一般綜合收入為一千四百○七億三千萬元,一般綜合開支為八百四十六億八千三百萬元,結餘總額為五百六十億四千七百萬元,撥入庫房儲備後,屆時本澳財政儲備總額將增至六千五百四十四億○三百萬元。當局指,去年一般綜合收入的經核准預算為一千二百二十四億四百萬元,較最初預算一千二百二十三億八千五百萬元,增加一千九百萬元。去年一般綜合實際收入為一千四百○七億三千萬元,較一八年減少五億八千三百萬元,減幅百分之○點四,當中,「經常收入」減少三億六千七百萬元、「資本收入」減少二億一千六百萬元。而去年一般綜合開支的經核准預算為一千○三十三億六千二百萬元,較最初預算一千○三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元增加一千九百萬元。去年一般綜合實際開支為八百四十六億八千三百萬元,較一八年增加十六億五千三百萬元,增幅百分之二,當中「經常開支」總金額為六百七十九億四千九百萬元,較一八年增加三十六億二千五百萬元,「資本開支」為一百六十七億三千四百萬元,較一八年減少十九億七千二百萬元。去年一般綜合收入為一千四百○七億三千萬元,一般綜合開支為八百四十六億八千三百萬元,由於實際收入大於開支,錄得政府一般綜合帳目結餘總額為五百六十億四千七百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執行結餘為五百一十四億五百萬元,自治部門及機構預算執行結餘為四十六億四千二百萬元。根據法律規定,在財政儲備當中的基本儲備所需金額獲得滿足的情況下,扣除中央預算執行結餘的百分之三並撥予社會保障基金的預算結餘款項後,餘下的中央預算執行結餘將轉至財政儲備中的超額儲備當中。可見,充裕的庫房也為惠民措施提供有力的保障,但也不能坐吃山空。

此外,據相關團體近日所公佈的經濟指數顯示,恢復仍不似如期,九至十二月經濟景氣指數預測值仍「欠佳」。內地逐步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注申請,旅客略增。九月在港上市的六大博彩營運商月度收市價加權平均後較最近五年的平均股價高3.4%,但九月博彩毛收入僅為22.1億元,較八月的13.3億元略回升,只是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雖然多項經濟指標略好轉,但經濟複甦緩慢和疲軟。據旅遊局公佈數據,「十•一」黃金周旅客僅約13.9萬人次,按年減85.7%。經綜合分析和推算,九至十二月本澳經濟景氣指數預測值仍維持在「欠佳」等級,分值在3-3.3之間。經濟複甦疲軟和不平衡,多項重要經濟指標雖略好轉,但仍未走出深淵,如博彩毛收入、旅客數目、酒店住客、入住率等在極度「低迷」等級,評分基準分值計算均停留在0分,處於有紀錄以來最穀底。疫情爆發至今,消費者物價指數基本呈逐月下降,由一月的2.98%跌至八月的0.03%。未來幾個月物價不排除有機會進入通縮階段。失業率方面,經濟反彈後勁不足,當前數據與心理預期存在一定差距,企業和投資者對經濟複甦前景信心或被動搖,失業率或繼續攀升。複甦困難重重,但有積極信號呈現。「十•一」黃金周八天長假期間,內地旅遊消費規模恢復過去七成水準。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增1.6%;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於報告中也預測內地經濟增長率為1.8%。綜合當前形勢分析和判斷,未來數月本地經濟景氣指數雖難回復至疫前水準,甚至較長一段時間維持在「欠佳」等級,但「希望總在明天」。隨著內地經濟迅速恢復,澳門經濟的外部需求有望隨之回彈。雖然預料經濟複甦速度可能較緩慢,但在全球疫情波動中可穩住陣腳。

本澳受新冠疫情衝擊至今已近十個月,經濟下滑、就業困難、企業及居民收入減少等情況持續,居民對疫情的影響相當憂慮。疫情嚴重暴露了澳門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旅遊博彩業的問題,長遠有必要加緊完善經濟及產業適度多元化建設。澳門作為微型經濟體,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為澳門打開充足的空間,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也指出,「疫情的到來,再次暴露了澳門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博彩業、經濟韌性不足等問題。必須加快思考優化澳門經濟結構的具體方向及措施,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並且付諸落實。特別是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為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好準備,為特區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牢固的根基。」本澳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當前澳門經濟是「大病初愈」,需要多些「營養」,重啟內地居民赴澳個人遊對促進澳門經濟復蘇是一劑強心針。同時,長遠來說,當局除了採取措施擴大內需之外,更應利用區域優勢,積極與大灣區城市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爲本澳中小企提供更有利的條件,令本澳企業在橫琴以及整個大灣區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及機遇,相信有助帶動本澳經濟向前發展,經濟收益不能再守住一個籃子裏。

在國際疫情持續沒能清除之際,本澳經濟複甦未如預期經濟景氣指數欠佳。疫情令到社會不少弱勢社群處於困苦中,為減低疫情對廣大居民的影響,現金分享對弱勢群體來說可謂雪中送炭。而隨著本澳及內地疫情穩定,期望政府需加快研究落實延長核酸檢測有效期措施的可行性,同時爭取簡化健康申報程式,提升內地旅客來澳意願,及優化協助轉碼通道設置,讓通關轉碼更順暢。內地居民赴澳旅遊簽注的放開,為澳門經濟引來了「活水」,但市場經濟畢竟由多重因素決定,從近月的情況來看看,不能過份樂觀,不僅需持之久恒做好防疫措施,還應繼續抓好經濟復蘇,透過融入大灣區發展,加快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