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太久也傷身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出自《黃帝內經》的《素問‧宣明五氣篇》。文中爲何既反對「久視」「久立」「久行」之運動狀態,又反對「久坐」「久臥」之休息狀態呢?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久」字。

勞和逸、動和靜是調節機體氣血運行的重要方法。動則氣機流暢,血行加速,周身舒暢。但動之過久,或過於激烈,就會促使氣血運行過速,甚至氣血賁張,或「勞則氣耗」。此時應中止運動,靜下來休息,使氣血緩和,運行減慢。氣血運行,不可過速,也不可過慢,平和順暢爲要。其實勞逸動靜,也是「中庸」之理,勿太過,勿不及,適宜爲度。

視、臥、坐、立、行是人生命活動的五種體態,有靜有動,有勞有逸,貴在有度,如果失度,就會發生病變。

久視傷血:目開竅爲肝,瞳仁又爲腎所主,久視理應損傷肝腎,《黃帝內經》爲何獨獨說是「傷血」,而不說傷肝腎呢?

明代醫家張景岳曰:「久視則勞神,故傷血。」清代醫家張志聰則說:「久視損神,故傷血」。兩位醫家一曰損神,一謂勞神,損、勞二字的意思相似,皆從血與神之間的關係進行解釋。血與神的關係密切,一方面「神化於血」,同時「血以蘊神」,故損神即傷血。雖曰人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但眼睛要發揮視覺功能,只有獲得血液的滋養才能視物、辨物。若久視用目過度,耗血過多,就會傷血。

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長時間讀書看報,看手機,或沉迷於電視、電腦,否則就會引起視力疲勞而耗神傷血。

久臥傷氣:臥是休息狀態,與「勞則氣耗」相反,靜臥睡眠本可養氣,但如果久臥反而傷氣。張景岳說:「久臥則陽氣不伸,故傷氣。」張志聰則曰:「久臥則氣不行,故傷氣。」不伸、不行皆有氣鬱不暢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適當的睡眠休息有助於及時消除人體疲勞,恢復旺盛的體力與腦力。但長期臥床、過度睡眠又會使人氣血不暢,臟腑功能活動減弱,出現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食少納呆、頭暈氣短等氣病症狀。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睡久了會一身痛,爲什麽呢?因爲「久臥則氣不行」,氣滯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要保持正常的睡眠時間,不宜睡過久,做到適時起床、適度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久坐傷肉:坐和臥一樣,也是一種休息狀態,有助於消除疲勞和恢復體力,但久坐反而對身體不利。《素問‧痿論》:「脾主身之肌肉。」意指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失其健運,則肌肉萎弱不用。

久坐休息,氣行懈怠,脾運行緩,故張志聰曰:「脾喜運動,故久坐傷肉。」人體在活動後,適當靜坐休息,可以使活動之餘的氣血津液滋養肢體肌肉,使肌肉豐滿健美。久坐不但使人體氣血運行遲滯,肢體肌肉失去血液的營養,而且會影響脾胃運化,使人不思飲食,進而影響脾之所主的肌肉和四肢。

久立傷骨:適當、適時的站立,可以鍛煉骨胳與關節,促進其正常的功能活動;長時間站立,反而會導致骨胳與關節過勞,下半身氣血運行遲滯,出現腰酸背痛、腿軟足麻等症狀,嚴重者還可使骨胳與關節發生病變,功能障礙,甚至導致畸形。老年人因腎精虧虛,體力不支,更不應久站久立。

久行傷筋:《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若肝之氣血充盛,筋膜得其所養,則筋力强健,運動靈活。適當走動、跑步,可以使人體筋膜更加柔韌强健,運動靈活;但長時間過度運動,又會使筋肉處於一種緊張和疲勞狀態,變得脆弱,容易受傷。若活動量過大或活動過猛,更可能突然嚴重傷筋,出現筋肉挫傷、關節扭傷等。

值得注意的是,五勞所傷,有時是複合性傷。如久坐之時,同時看手機,則久坐、久視兩傷也。既傷肉,又傷血,幾方面都傷的情况十分常見,尤其要注意。

上述五勞的行爲——行、立、坐、臥、視,把人體主要體態都涵蓋了。我們理解「五勞所傷」,應重點猗眼於「久」。久則過度而有害,暫而適度則有益,可以化害爲益,適當的用眼養血,適當的臥床養氣,適當的靜坐養神,適當的站立養骨,適當的走路跑步養筋。

總之,勞逸、動靜需要間行,勞則逸之,逸則勞之,勞逸結合,調節動靜,貴在適度。如此則可避免五勞之傷,而養人身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