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載飲「頭啖湯」

1982年,可口可樂副總裁哈利來廣州簽約。彼時黃埔大道還是條泥濘的爛馬路,可樂濃縮液跨越太平洋來到黃埔碼頭,在珠江邊的灌裝廠分裝打包後用大貨車運輸到珠三角各城市。貨車駛出工廠大門,馬路塵土飛揚。

6年後,寶潔進駐廣州,落戶在廣州開發區三角形孤島上黃滘河之南。根據後來的報道,寶潔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馬睿思的回憶裏對「當時的廣州城市景觀完全沒有提及」。

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舉辦,152家世界500强企業的CEO們對廣州的印象已經大爲豐富和多元:「現代化的新中軸綫高聳入雲」「廣州塔的曼妙曲綫令人著迷」「珠江兩岸夜景美輪美奐」。

40年前,「春天的故事」正是從南粵大地唱起。進入新時代,中央决定設立廣東自由貿易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十九大以後,黨中央對廣東這片改革開放熱土又寄予殷殷重托。

從改革開放「試驗田」到如今布局三大國際樞紐、培育六大千億元新興産業集群,40多年來,廣州GDP翻了500多倍,可以說,今天的一切都發軔於已深深注入老廣血液中的改革先鋒的基因。

勇於創新的企業家故事、體制機制改革前沿經驗,凝結成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廣州力量,推動老城市走向活力四射的未來。

慣飲「頭啖湯」

「頭啖湯」,廣東俗話,意爲第一撥出鍋的湯。「頭啖湯」味道最鮮,但起得早才有,等不得慢不起。

1978年以來,廣州以飲「頭啖湯」的膽略,在全國改革開放中時時處處「先行一步」,大膽探索實踐,創下無數全國第一。

1980年,鼓勵個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傳到廣東。捧著國營廠「鐵飯碗」的幹部子弟高德良不甘平庸,籌集500元,領了工商執照。

1980年10月,他還爲「個體戶」請命,給中央領導人寫了一份報告。3個月後,國務院領導批示,政府部門决定著手研究解决他提出的問題。1983年,國家實施允許個體經營者貸款的政策,廣州便是試點,高德良成爲最先獲得貸款的受益者。

隨即,第一批個體工商戶開始在廣州創富。老廣們率先實踐「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國策,推動了社會價值觀念的新變化。

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和互聯網進入中國。1995年,丁磊南下廣州創業,研發了一套電郵系統。按照當時電信行業的政策,個人不能開展此項業務,但廣州電信局特地開了「綠燈」:買下了這套中文免費郵箱系統。

1998年,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了全球中文網站排行榜,網易名列榜首。

2010年的一個夜晚,騰訊廣州研發部總經理張小龍向騰訊CEO馬化騰建議開發一款新産品,很快得到回復:「馬上就做」。2011年1月21日,微信在廣州誕生。

廣州人對一切變化有著與生俱來的敏銳性,特別善於把握機會、創造機會。

從第一代個體戶高德良、容志仁、陳興昌,到網易丁磊、歡聚時代李學淩、微信張小龍、長隆蘇志剛……創新英雄、創富傳奇在這座城市接力。

改革激活了珠江水,40多年來諸多新業態在廣州出現。

1979年,廣州「東湖新村」工程簽約。它是內地第一個商品住宅項目,第一個引進外資開發的住宅項目,第一個實施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1984年廣州率先全面放開建築市場,施行招投標。1998年,天河城成爲中國最早的shopping  mall。

廣州製造體系完備厚重的「家底」,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已打好。

1973年,白雲山農場靠著兩口舊銅鍋、24名知識青年、兩台老式壓片機,成立了白雲山制藥車間。沒有原料、沒有先進設備、沒有銷售渠道。白雲山人走出廣州,到全國各地建立了800多個經銷點,成爲全國第一家主動走出去自建銷售網絡的企業。2020年,廣藥集團的整體銷售收入預計達到1200億元,是1980年的一萬倍。

總結廣州的改革闖關之路,要用一句老話:「大路不通走小路,小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殺出一條血路」。

緣起「廣州魚」

從改革開放初期率先進行價格闖關,推進開始,廣州就想他人所不敢想,破除舊的思想觀念,倡導商品經濟理念,是全國最早重視發展民營經濟的地區之一。

誰能想到,一系列影響全國的物價改革,來源是廣州市民想吃魚。

1978年底,全國第一個可以自由貿易、自由議價的國營河鮮貨棧在廣州芳村開業;1979年3月,廣州又開放了塘魚和冰鮮魚市場,允許計劃外的塘魚和冰鮮上市。

「廣州魚」就此吹響全國城市價格改革的號角,隨後,非公經濟發展也率先在廣州得到鼓勵。

據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長朱森林回憶,廣東改革不是先從農村改革開始而是先從城市價格放開開始的。「1978年芳村最先放開河鮮、蔬菜、塘魚價格,此時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正召開,這是廣東最早的改革。1981-1983年,全市蔬菜、塘魚、水果等價格陸續放開。到放開猪肉價格時,政府采用補貼方式,把市民因價格上漲造成的損失補回一些。」

每一次制度的變革,都爲這座城市激活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如今的營商環境改革,廣州依然領跑全國。進入新時期,制度改革又一次按下加速鍵: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整體性、系統性謀劃的「廣州改革60條新舉措」讓人充滿期待。

比如,廣州推動市場准入從以正面清單爲主向以負面清單爲主轉型,最大限度將「剩餘决定權」賦予市場主體,根據「非許可不可爲」原則,用政府權力减法換取市場活力乘法。經過新一輪行政審批改革,廣州的政府審批事項精簡率超過90%。

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劉江華認爲,40年來,廣州的改革開放實踐結出了豐碩的經驗之果:一是解放生産力始終是改革的基本方向;二是厘清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始終是改革的重點;三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始終是改革的核心。

開放「領頭羊」

時至今日,去白天鵝賓館「嘆早茶」仍是很多老廣的習慣,絡繹不絕的游人賓客也成爲這裏的日常。

白天鵝賓館第二任總經理楊小鵬回憶,如今「四門大開」不分階層開門迎客的做法在賓館成立初期却是石破天驚,因爲當時國內涉外酒店都是「閑人莫進」。

正是在這裏,不少廣州人完成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次洗禮。正如著名企業家霍英東所言:「你說改革開放好,講一通道理沒有親眼看有力。開放是什麽樣,到這一看就知。」

改革開放以來,以白天鵝賓館誕生、廣州經濟開發區設立等爲標志,世界在廣州這扇「南風窗」中,看到無數「中國機遇」。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始終把自身放到國家開放大局中確立發展定位、謀劃戰略舉措,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促合作、促共享。」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說。

1957年創辦至今的廣交會被譽爲中國外貿「晴雨錶」,於新中國而言,是打開通向世界大門,與各國平等互利、互通有無、對外貿易的時代窗口;於廣州而言,則是這座千年商都重新邁步,開啓一段開放發展偉大歷程的標志。

2000年前後,本田、豐田、日産三大汽車企業進駐,全球化的力量成爲廣州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撑。

從1984年,廣州被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爲沿海開放港口城市,隨後設立廣州開發區,到199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若干决定》,再到2012年和2014年先後獲批南沙國家級新區和中國自貿區(廣東)南沙片區,廣州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州順應潮流,加速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

截至2018年,世界500强企業累計已有301家進入廣州,120家把總部或區域總部設在廣州,共設立921個項目。

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所說:在互聯互通形成的多極多點網絡格局中,廣州作爲國際大都市擔負節點樞紐、開放門戶、引領帶動和戰略支撑等重大功能使命。

邁向全球城市

今天,世界的目光聚焦廣州,探討的焦點不再是廣交會常見的「全球買全球賣」話題,而是全球産業與創新的合作共贏、創新「財富」如何從廣州進入中國等新課題。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提出,廣州的目標願景是「美麗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城市性質爲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商貿中心、交往中心、科技産業創新中心,逐步建設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

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院長李郇說,廣州要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邁向「引領型全球城市」,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持續强化開放動力。

事實的確如此,廣州謀新篇布新局,大力推進全球樞紐型網絡城市建設,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貿易之城」正變身「創新之都」。

GE醫療集團在亞洲的首個生物科技園放在了廣州。國際創新巨頭紛紛「落子」廣州,思科智慧城、富士康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産業園、冷泉港價值創新園、賽默飛精准醫療客戶體驗中心等世界級産業創新項目接踵而來。

與世界互聯互通加速了創新要素的流動,也爲廣州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在由全球化與世界城市(GaWC)研究網絡編制的全球城市分級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中,廣州的排名上升至Alpha級別,在世界一綫城市中排名第27位。

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表示,廣州的高排名得益於其全球連通性。

第16届亞運會、世界經濟論壇商業圓桌會議、G20峰會協調人會議等高端國際會議(活動)、世界航綫發展大會……一場場國際盛會,正是廣州「全球連接能力」的重要體現。

40多年來,廣州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目前已構建起國際組織-友城網絡-重大活動的寬領域城市國際交往格局,與全球71個城市、41個港口以及120多個區域性民間組織或機構建立了友好關係。

2018年5月,全球光學巨頭德國卡爾蔡司第五家工廠再次落戶廣州開發區。

「每次大家都說,不要把鶏蛋都放進一個籃子。但討論來討論去,結果5個『鶏蛋』都在這裏。」在卡爾蔡司光學集團中國區總裁彭偉看來,廣州就是「保險櫃」。

(張靜、楊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