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奔月採樣 實現四大首次突破

【香港中通社北京11月24日電】“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24日凌晨4時30分在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征五號”火箭成功升空。此次探月,“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從月球採樣并返回地球等四個重大首次突破,以此躋身世界探月先進國家之列。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4個重大首次突破包括:

一,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二,首次從月面起飛;三,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四,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若不計空氣阻力,它的數值大小為11.2km/s,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返回地球。

中國的探月計劃“嫦娥工程”於2004年正式啟動,“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中國仍處於“無人月球探測”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共有“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

目前,“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已經圓滿完成“繞、落”前兩步任務,若“嫦娥五號”探月成功,中國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三步走戰略目標。

業界專家表示,此次“嫦娥五號”探月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現有綜合實力的一次全面考驗,對未來中國人實現第二階段的載人登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表示,此次若實現帶回月壤或岩石任務,將對研究月球信息極為重要。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全國空間探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透露,此次月球採樣採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將為開展對月亮深層次的研究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實現了載人登月的目標。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用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美國的月球採樣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廣,共帶回月壤和月岩樣品總計約381.7千克。

與美國不同的是,前蘇聯採用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成為該領域的開路先鋒。

1970年9月,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個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月球16號”。它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返回艙最終成功返回。此後前蘇聯多次進行月球採樣返回,最後一次於1976年,“月球24號”當時從月球採集了約170克的樣本。

專家表示,中國在40多年後重啟人類對月球採樣返回行動,或向世界表明,中國有信心和能力承擔長期探月等太空任務,為人類探索及和平利用月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