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應著眼「十四五」加快「雙循環」發展 劉紹滿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國家「十四五」規劃於明年開局之年。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指出,國家提出加快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這對於澳門來說,既是機遇與優勢,也是責任與擔當。可見,國家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新的歷史機遇。特別在疫情衝擊下,經濟產業結構單一困擾本地區發展,更需要有新的突破,而明年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始實施,無疑有利本澳對接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在防疫常態化之下,透過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相信將有機會進一步爭取內地巨大的市場,將有望逐步實現經濟恢復性增長,助力本澳「一國兩制」事業穩健發展及加快推動經濟復蘇。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今年是澳門特區第五屆政府全面展開施政的開局之年,也是極為艱難且極不平凡的一年,經受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今次疫情對新一屆特區政府亦是一大挑戰。新冠疫情令本澳的經濟出現嚴重衰退,旅遊博彩業收益首當其衝而大幅度萎縮,更是導致各行各業亦深受影響,大中小企業都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廣大居民就業和生活承受較大的壓力。正所謂「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正如行政長官賀一誠日有所指出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因應新形勢,國家提出加快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這對於澳門來說既是機遇與優勢,也是責任與擔當。他強調,澳門將繼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充分利用澳門的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發揮平臺作用,積極參與國家「雙循環」以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深化並擴大與內地和國際經貿科技交流與合作,持續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面對今年經濟的衰退,特區政府對明年度施政報告較審慎,雖然民生福利開支不因財政緊縮而減少,但報告內提到對於因應疫情而採取的臨時性緩助措施,則要視疫情變化及經濟形勢作出調整或不再延續,社會有聲音認為未必能回應居民要求,更擔心因受疫情的影響,本澳的經濟持續受到影響。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在發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时则指出,要不斷增強澳門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在推動自身經濟復蘇的同時為國家對外開放和高品質發展作出貢獻。澳門處於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兩個循環的交匯點上,這既是機遇與優勢,也是責任與擔當。澳門需要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利用特殊地位發揮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經濟雙循環。既要加快聯通內地市場,促進人員、貨品、資金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以融入國內循環,也要在國際循環中發揮雙向服務平臺的作用。要發揮綜合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引領作用,延伸旅遊產業鏈,帶動酒店、餐飲、零售、文娛等相關行業發展。他鼓勵業界推出更多特色旅遊產品,重點推廣澳門安全宜游的健康形象,加快旅遊業在疫情穩定後的恢復步伐,以帶動澳門整體經濟復蘇。他強調,在鞏固和提升傳統旅遊休閒產業的同時,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致力於構建符合澳門實際、適度多元、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結構,增強澳門經濟的發展動能和抗逆能力,鞏固提升特區競爭優勢,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可見,針對目前本澳經濟環境狀況,特區政府明年施政重點內容順應時勢,高瞻遠矚。積極融入國家經濟內循環;同時發揮本澳獨特優勢,在國際「雙循環」中發揮作用,不僅可助力國家對外開放和高品質發展,更應是當前和今後穩住澳門經濟、加快復蘇、推動適度多元的重要施政工作。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又曠日持久,澳門全體居民與祖國人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經受住了巨大考驗。明年澳門發展面對的主要問題依舊是疫情影響所產生的經濟和民生問題,一些固有的結構性、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兩者相互交織,將影響澳門經濟社會的發展。包括國際疫情持續,對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構成消極影響;經濟復蘇需時較長,增加居民就業壓力和生活壓力;澳門經濟過度依賴旅遊博彩業的脆弱性在疫情衝擊下更為突出;臨時性的經濟刺激政策和民生政策的負面性問題將逐步顯現等等問題。面對嚴峻複雜多變的發展形勢和主要問題,行政當局日表示將積極務實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幸有負責任的特區政府,當局明年施政的主要任務其中就是,有效防控疫情及加快經濟復蘇。無疑,新冠疫情依然是影響澳門明年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當局明年應繼續切實做好常態防疫工作。如行政长官日前所言的,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疫策略,從口岸檢疫、疾病防控、診斷治療和社區防疫等各環節,切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在不斷鞏固現有防疫成果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機制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機制,堵塞漏洞,排除隱患,密切監測疫情變化,善用電子化防疫技術,不斷提升預防、救治、檢測和協調的能力,保障隔離設施、藥物和後勤物資充足,籌備方艙醫院的預案。加強醫護人才儲備和抗疫隊伍建設,強化臨床、公共衛生和口岸等前線工作。借鑒其他地區經驗,建立分區分級防控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同時,應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尤其是與大灣區城市和內地其他地區的防疫協調和聯動安排;籌建青茂口岸衛生檢疫站,完善出入境衛生檢疫機制;做好進口冷鏈食品監控,嚴防新冠病毒傳入本澳;加強相關食安工作,阻斷各種傳染途徑。當局應加強疫苗採購工作,在疫苗正式獲批上市後,力爭儘早供應,以讓本澳地區更加「安全」,消除居民所想所擔憂的問題。

國家政策與發展戰略給予本澳未來定位與發展提供重大契機。特別中央五中全會釋放了國家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發展和增長的品質還將不斷提高的積極信號。而澳門有國家作為強大後盾,澳門居民可以很放心、很安心,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雙循環」是對一個國家經濟運行格局的客觀描述。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有對外貿易,都會有「雙循環」,不同之處在於以哪一種迴圈為主。中央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給我們兩個啟示:一是我們將更加注重國內大循環,並將其作為國內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二是在強調國內大循環的同時,要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絕不是閉關鎖國、主動脫鉤,而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簡而言之,「雙循環」就是謀求更高品質的國內大循環、更高水準的國際循環。筆者相信,在國家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這種背景之下,澳門剛好是處於國家雙循環的一個很重要的交匯點。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澳門經濟如果能夠發揮好「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可以說是左右逢源,未來的發展前景是非常靚麗的。

尤其,澳門比較小,產業單一,在國家支持下,澳門已經從橫琴作為融入灣區的重要一步。在國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澳門作為國家經濟雙循環的交匯點,可以發揮中葡平臺等優勢,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強調內循環重要性,不是狹義地強調自力更生,而是內外平衡發展,增強經濟的韌性和可持續性。澳門是雙螺旋的兩個節點,既屬於內循環,又連接外循環,是具有優勢的關鍵點,一定要扎實利用好。澳門作為自由港,並處於國家「雙循環」的交匯點,建議特區政府把握RCEP機遇,主動探索和充分利用「一國兩制」原則和基本法所賦予的特殊地位和優勢,積極尋求和爭取加入成為RCEP 的一員。正如有學者所言的,橫琴與澳門合作,將對中國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形成有力支撐。琴澳在推進合作過程中,要推進實現營商環境一體化。筆者希望中央當局應對橫琴推出更多有利發展的政策,正如行政當局所言的,橫琴能否深度合作的發展,更需要政策,例如筆者之前提出的建議當局在橫琴實施如同海南一樣的免稅島政策,相信有利澳門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建設好「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應更加注重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以制度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為著力點,加強與世界經濟的聯繫和外循環,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高水準開放反制逆全球化。

當前國家發展內外形勢發生中長期重大變化,對本澳的發展亦會有重大影響。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一个界面,大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当局未來應鞏固好博彩旅遊業「基本盤」,同時,應加快發展非博彩類產業,認真規劃和落實經濟適度多元化目標,再配合國家大局及大灣區發展,拓闊澳門的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日前指出,日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最新判斷和部署,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和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角度加以認識」,提出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並據此開展國家「十四五」規劃安排。澳門發展長期背靠祖國,而且通過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尋求多元產業的突破。特區政府要結合中央的最新判斷和定位,強化與國家相關部委和廣東省方面的溝通,認真聽取本澳各界的意見建議,確保在國家新格局中更好落實澳門定位、扮演好大灣區建設中澳門的獨特角色,促進本地多元產業實現突破、澳門居民共用發展成果的規劃設計。未來,澳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國家治理體系,在特區制度設計和規劃的過程中加強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銜接,用好用足國家賦予的功能和相關支持的政策,共建大灣區市場共同體系、共同家園,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在服務雙循環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因此,在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特區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在即將啟動的「十四五」規劃之際,本澳更應做好常態防疫與加快推動經濟復蘇之間取得平衡,增強本澳經濟的發展動能和抗逆能力,且要有「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信心,各界攜手同行、攻堅克難、迎難而進,抓住國家「雙循环」發展格局、「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機遇,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尤其本澳能融入在國家的內循环經濟體內,這是相當難得的機會,當局更要好好把握這一輪發展的機遇,尤其要繼續爭取在防疫保障下,讓更大的人流、資金流、物流互動發展,促進本澳的經濟能有更進一步的快速復蘇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