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一輪青年政策公開諮詢說起 鄒玖勝

《澳門青年政策(二○二一至二○三○)》諮詢文本日前正式公開諮詢,新一輪“青年政策”的制定,不僅承接了指導青年成長和培養澳門人才的使命,也在過去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注重培養青年的時代意識及責任擔當,可謂與時俱進。

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個地區的競爭力影響著該地區的市民生活質量,人才儲備是地區競爭力的重要資源,社會的發展是依靠著世代傳承、更新和轉化,每一個地區希望穩定發展下去,都需要新一代年青人來接棒,承擔未來更多的社會發展。因此,一個具前瞻性和系統性的青年政策,對一個城市或國家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

據了解,新一輪青年政策對象年齡將由現時十三至廿九歲上調至十三至卅五歲,並把澳門青年劃分為四類基本群體,包括在學青年、在職青年、在職在學青年、待學待業青年。至去年底,澳門十三至卅五歲的青年人口有廿一萬九千九百人,佔人口總數約百分之三十二。上調政策對象年齡,是考慮到現時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及平均受教育年期延長,就業起點年齡延後,與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青年政策互相銜接,以及滿足更多青年群體多元需要等因素。政策願景為“育身心,展德才;勇擔當,建未來”。在過去各界的大力推動下,現行的青年政策已為青年營造了較好的成長環境。然而,隨著社會進步、國家政策、國際社會的政局變遷,在未來,除了繼續關注青年的品德素養、身心健康,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外,還將進一步注重培養青年的時代意識及責任擔當。政策五大方向包括“傳承愛國愛澳,增強家國情懷”“錘煉品德修養,提升身心素質”“增強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共建和睦氛圍,營造包容社會”以及“提升社會參與,融入國家發展”。

此外,還將通過“加強愛國教育,增強家國情懷”“加強品德教育,宣導健康生活”“提升綜合素養,增強核心能力”“加強人才培養,促進多元發展”“加強對外交流,拓展發展空間”“加強雙向交流,營造正向氛圍”“促進社會共融,確保機會平等”“支持青年結社,發揮社團力量”“培養參與意識,關心社會發展”及“保障資源投放,整合各類資源”十大措施,全面促進青年發展,説明青年融入區域合作以及國家發展,同時加強青年歷練,培養青年的責任擔當意識,發揮青年力量,為社會作貢獻。

對於《澳門青年政策二○二一至二○三○》正式諮詢,社會各界多表示支持。澳門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社事委副主任鄧文基認為,政府新制定的青年政策具有遠瞻性和全面性的考量,值得肯定。但新政策因為擴大了覆蓋範圍,就會出現與以往不同的訴求,例如:住屋,教育,醫療等,因此,政府應該要做好各方面的協同工作,使政策落地有聲。當中,新政策對象年齡將由現時的13至29歲上調至13至35歲,比以往多了30歲以上的群組,也帶來了許多不同的訴求。這一群組的青年人很多已經奮鬥於職場及組成了家庭,對於他們來說需要關注的切身問題是有機會向上流動,親子教育及住屋問題,這可能比以往的普遍訴求更具複雜性和挑戰性。建議青年政策應與現時澳門未來10年的人才規劃結合,推出專業培訓和行業動態分析,為青年向上流動和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關聯起來。同時要關注現時青年家長的需求和期望:青年家長一方面要適應親職角色的挑戰,另一方面又面對經濟的壓力;因而需要更多的專業支援服務。『30 ~ 35』歲的在職青年與『13 ~ 29』的青年需求大為不同,他們正處組建家庭或成為父母,其需求包括持續進修、工作、家庭等議題,應增加青年政策跨部門小組的組成單位,加入與青年發展有關的其他部門,使新的青年政策有關青年需求部分可以得以落實。

澳門青聯理事長蔡文政則認為,青年政策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檢視機制,其是青年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建議透過跨部門跟進小組提供的各項計劃行動方案,按完成的數量、質量及執行力等進行評鑑,以分析評估青年人對社會的觀感、對自己能力的認同、執行計劃的方法等。指出現時青年政策大部份都是政府舉辦的計劃,但有些工作是社團做得比較靈活、貼近社會環境,例如在不同特質、不同層面、不同背景的青年培訓和生涯規劃工作,一些點對點的創業創新和實時資訊平臺等,社團更能突顯其靈活操作的優勢。新一輪的青年政策除了考慮各個範疇的計劃外,亦應吸納一些優質、具持續性及符合社會成本效益的青年社團,向其提供支援計劃,並納入成為新一輪青年行動計劃之內,藉此增強青年社團對青年政策的參與感。而政府如何持續提高服務水準,就是透過年度行動支援和每年與青年社團作行動計劃階段性的檢討,檢視個人或特定群體的持續發展能力狀況,規劃設計出關注各項核心能力的一體化人才培育、評鑑及選拔制度,發掘並善用這些有能力承擔部分社會責任的個人和團體,發揮其與市民的溝通優勢,最大化公共政策的認受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相關指標藉以瞭解個人或群體能力的特徵、特長,從而發現改進的空間,並因應檢視的結果深入研究分析各樣優劣的成因和影響,以制定更為合適的發展方向,讓個人實現職涯描繪,讓學校或青年機構負責人更有效地制定和精細化服務計劃,以推動持續的青年發展及協助青年在不斷改變的社會環境中提升競爭力。

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認為過去十年的青年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並取得一定成效。她認同今年政府繼續推出《澳門青年政策(二○二一至二○三○)》諮詢文本所提出的五大方向十大措施的內涵,其中加入“傳承愛國愛澳,增強國家意識”的政策方向與目標,亦把澳門青年劃分調整為四類基本群體。未來可以更精準推出政策以助青年成長,能讓本澳青年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助力青年融入區域合作以及國家發展,培養澳門青年的責任擔當。黃潔貞回顧《澳門青年政策(二○一二至二○二○)》推出後,政府朝社會參與、身心成長、關愛氛圍及社會流動推動青年發展,成績有目共睹。因應近年社會的形勢,諮詢文本在過去的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愛國愛澳,促進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引導本澳青年建立正確的國家意識,瞭解國家及本澳的歷史和發展定位,準確認識和擁護一國兩制的落實,增強青年朋友以至全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後繼有人。建議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開展,加強對外的交流合作,多組織前往內地及葡語系國家的交流考察,協助青年走出去尋找更多的發展機遇,擴闊國際視野。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以來,澳門已經一直培養和孕育出很好的愛國愛澳氛圍,成為社會的核心價值,這有賴本澳幾代人的努力,潛移默化地將這核心價值牢牢地植根於澳門。澳門特區成立後,作為社會基礎的“一國兩制”方針得以全面貫徹,也是構建於愛國愛澳精神、社會各界團結凝聚的力量之上,愛國愛澳也是延續“一國兩制”的生命力。而為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特區政府亦非常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工作,尤其是近幾年,加大了工作力度,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二零一四年,特區政府在二零一三年提出的構建四大民生系統長效機制的基礎上,再提出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以“人才建澳”作為基本的理念,除加大力度完善教育領域相關法律法規之外,逐步建立人才培養的各項制度,其中就有“精英培養計劃”等。按照“精英培養計劃”,將從社會各領域中以優中選優的方式選拔最優秀的人才,通過派出去學習、進修和實習等,幫助和促進本地精英人才的歷練成長,為澳門培養並儲備高端人才。為統籌人才培養工作,二零一四年,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了直屬行政長官的人才發展委員會,履行人才需求的預測、人才培養與激勵、人才資源的運用三大基本職能。二零一六年,特區政府在社會各團體原有的青年培養工作基礎上,推出“千人計劃”,每年遴選一千人赴內地交流學習。“千人計劃”作為特區政府青少年人才培養的重要項目,透過與國家教育部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合作,組織澳門的年輕人,包括大學生、中學生等前往內地參觀考察、交流學習,為澳門年輕人提供更深入、準確瞭解和認識內地最新發展的機會,為鼓勵年輕人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緊密融合,及時把握發展的機會。

青年是人的一生中從青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這一階段標誌著更強的經濟獨立性以及對社區和政治的參與。這種參與不僅對個人和社區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能夠讓青年男女為與青年相關的政策的制定與形成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澳門青年聯合會從二零零八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該計劃秉承愛國愛澳的宗旨和服務社會的理念,致力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培育一群關心國家民族發展、實踐“一國兩制”政策方針、胸懷服務社會心志的優秀青年群體,為“澳人治澳”作出貢獻。“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以18歲至39歲澳門大專院校學生及年輕的專業人士為對象,通過舉辦提升議政才能、拓展領導能力的培訓活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國家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領導潛能,為澳門的持續發展孕育更多優秀而富使命感的生力軍。

然而,這一傳統工作方式對澳門青年的效用和吸引力正在減弱。為此,有意見建議未來在培育青年領袖的工作,可嘗試從兩方面推動。一是建立多元溝通管道和建言平臺機制,讓青年成為政策規劃者和社區間的橋樑。除學會發言,也應當讓青年領袖們學會聆聽。社區工作離不開溝通、評估和歸納,再提出實際可執行的改善方案,青年不缺少激情與創造力,讓青年學會和不同年齡、階層的市民溝通,認識社會不同持份者需求,是讓青年群體參與到社會治理實踐責任擔當的重要起點。

另一方面,搭建實踐平臺加強領袖培訓,搭建或完善不同社會服務平臺讓更多青年參與,如劃分出商業創新、心理諮詢、法律法規、醫療衛生、助殘服務、環境保育、關愛社區、兒童服務、老人居家服務、扶貧援助等不同範疇和領域的服務平臺,促進青年關注國家發展,留意本地社區事務,以培育國民素質,讓青年成為特區施政的強力後盾。

一個全面的青年政策是能給予青年一個恰當的角色,特區政府有責任為澳門年輕一代成長、成才、成功多搭平台,打好基礎、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