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不醒的美國「裝睡派」

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美國對華施壓政策逐步走向「全政府」模式,達到「全方位」程度。這種調整意味著,特朗普政府開始充分調集幷利用包括行政和立法在內的各類國內政治資源,在經濟、安全、價值觀、外交、科技和輿論等各領域推行對華打壓政策,企圖遏制中國崛起。

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國內精英層出現了一批對華政策「裝睡派」,他們無視甚至否定中美關係正常化4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歷史性成就,否認當前兩國在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上互利共贏的事實以及推進合作的必要,甚至刻意歪曲歷史和現實,「爲反華而反華」,成爲近年來中美關係不斷下行甚至趨於緊張的幕後推手。

在美國這一群體「裝睡」行爲的背後,是霸權衰落的焦慮、國內政治的算計以及意識形態的狹隘這三種戰略和戰術心態。瞭解了這些,能讓我們更清楚美國在對待中國時强硬偏執以至於顛倒黑白的邏輯,而這一邏輯在當前中美關係的各個主要議題領域都有鮮明體現。

政客不遺餘力「帶節奏」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是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趨向非理性的主要推動者,是美國國內「裝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系列主張和行爲全面反映了上述三種心態,其中最爲直接和鮮明的表現,便是不久前他專門針對中國發表的一篇政策演講。

7月23日,蓬佩奧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講,從經濟、安全、科技、意識形態、國際秩序和抗疫等各領域全面攻擊、指責中國,宣稱美國自尼克松時代開啓的對華接觸戰略失敗,提出對華「不信任且核查」戰略,幷鼓噪要聯手其他國家對抗中國。這篇演講不僅充斥著明顯的對華戰略及意識形態敵意,還暴露了其基於黨派鬥爭的國內政治利益的赤裸裸的算計。

蓬佩奧涉華演講充分表明,美國「裝睡派」對霸權衰落的焦慮情緒、基於黨派鬥爭的國內政治算計連同其對華意識形態偏見,使之對歷史與現實的理解出現雙重邏輯謬誤。

從歷史上看,1972年中美關係實現正常化,在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時就已明確表示,中美雖然存在巨大分歧,但促使兩國走到一起的,是雙方擁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冷戰結束後,中美兩國基於共同經濟利益形成了全球化時代的合作關係。

上述兩個時期的中美關係發展,對維護美國自身利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美國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受益者。然而在蓬佩奧口中,尼克松開啓的對華接觸被扭曲爲美國對中國的幫助乃至施捨,他完全無視華盛頓對華戰略制定的根本出發點是維護美國的根本利益,反而將美國刻畫爲「受害者」和「被剝奪者」。

從現實情况看,蓬佩奧式「裝睡派」對當下中美關係的理解同樣背離基本事實。近年來,美國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同步相對衰退與中國和平發展步伐的加快,加重了這類美國政客在上述兩個維度上的戰略焦慮。在今年美國國內疫情肆虐和總統大選的特殊背景下,這一群體基於黨派鬥爭的政治私利,企圖極力通過「甩鍋」中國推卸自身政治責任。

然而,中國在這一過程中却始終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致力於穩定和發展中美關係:經濟上,美國不斷製造經貿摩擦,中國依然堅持通過談判妥善化解彼此分歧;安全上,美國不斷强化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中國在堅定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基礎上保持了戰略克制;意識形態上,美方不顧中美擁有不同的政治體制和發展模式的事實,不斷揮舞意識形態大棒針對中國,但中國始終致力於擱置分歧、協調合作;外交上,美國在頻頻「退群」幷推卸國際責任的同時,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橫加指責和阻撓,中國堅持秉持互利共贏理念,積極履行國際責任,成爲穩定國際秩序和推進全球治理的積極因素;抗疫問題上,儘管美國不斷「甩鍋」、污名化和抹黑中國,中國一直以開放合作的態度,致力於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抗擊疫情。

歷史和現實表明,蓬佩奧式的美國「裝睡派」政客對中美關係的曲解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完全是這一群體的三種戰略戰術心態使然,而幷非兩國關係的基本面出現任何根本性變化所致。這三種錯誤的戰略戰術心態,在戰略層面削弱了中美關係發展的基礎,幷在一系列具體問題上産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爲政治私利害人損己

近幾年來,貿易、科技與抗疫三大議題成爲中美關係中的熱點和雙方矛盾焦點,不僅對中美關係的穩定造成衝擊,也給美國自身利益帶來損害。

在貿易問題上,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爲代表,將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視爲對美國經濟霸權的威脅,同時爲迎合其國內反全球化力量的利益訴求從而實現自身政治目的,對華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發動貿易霸凌。

這一群體的上述內政外交盤算,使其對中美經貿關係的理解十分片面和狹隘,對作爲主流的兩國經濟合作以及相互依賴的事實選擇性忽視,結果不僅使中美經濟關係的正常發展受阻,最終也對美國自身利益造成損害。例如,對從中國進口産品加征關稅不僅沒有有效縮减美國的貿易逆差幷改善國內就業,反而使情况變得更糟了。

在科技問題上,以蓬佩奧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爲代表,將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日新月异視爲對美國科技霸權的威脅,連續將多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制裁「實體清單」,幷不斷强化對中國留學生和科研人員赴美學習和工作的限制,甚至運用長臂管轄粗暴對中企高管采取行動。與此同時,不遺餘力在國際社會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威逼美國在歐洲等地區的盟友拒絕與包括華爲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合作。

美國圍繞5G等科技創新領域對中國的圍堵和打壓,進一步暴露出這批「裝睡派」對美國霸權衰落的焦慮心態。

在抗疫問題上,以蓬佩奧和美國國會議員克魯茲、科頓等爲代表,完全無視中國爲全球抗疫做出的突出貢獻,爲一己政治私利不斷「甩鍋」中國,將新冠病毒稱爲「中國病毒」,淪爲國際輿論的笑柄。

自3月份美國國內疫情暴發,特朗普政府迄今在應對疫情過程中表現糟糕,加重了美國民衆的不滿情緒。爲推卸自身政治責任、轉嫁國內矛盾和挽救共和黨選情,一批政客顛倒黑白,將美國疫情失控的責任甩給中國,甚至借機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種種錯誤心態和行徑惡化了中美關係發展的美國國內民意環境,美國自身抗疫也亂作一團。

戳穿意識形態偏見

除了貿易、科技與抗疫三大熱點,近年來美國國內「裝睡派」在價值觀和國際秩序等層面同樣蠢蠢欲動,在涉華議題上充滿了意識形態偏見。美國國會議員盧比奧、霍利和科頓等,圍繞臺灣、香港、抗疫以及南海等製造話題、造謠生事、不斷攪局,是這一群體的典型代表。

美國部分國會議員利用其立法權力,在國會通過涉台、涉港等多個有損中國核心利益的法案,公然以所謂民主價值觀爲幌子,挑動兩岸對立和香港個別政治勢力的離心傾向,給中美關係蒙上了陰影。這種意識形態偏見不但無助於實現美國的戰略目標,反而會造成地區局勢不穩,最終傷及美國自身利益。

在抗疫問題上,在大力「甩鍋」中國之前,美國持有意識形態偏見的「裝睡派」還在疫情出現初期,就借機大肆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模式,希望以此襯托美國價值觀和社會管理模式的「優越性」。然而,病毒無國界,失敗的抗疫令美國「裝睡派」顔面盡失。

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持有意識形態偏見的「裝睡派」罔顧事實,對中國與東盟國家致力於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行動視而不見,對中國大力推動和落實「南海行爲準則」框架的努力充耳不聞,將其虛僞本質一次次暴露在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面前。不僅如此,美方一邊指責中國是國際和地區秩序的不穩定因素,一邊頻頻派遣軍艦在南海地區騷擾,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攪動地區緊張局勢,成爲地區秩序穩定的真正破壞者。

綜上不難發現,近年來美國「裝睡派」在對華問題上的歇斯底里,有其狹隘的內政外交利益考量,且這一利益考量本身就是凌駕於美國總體國家利益之上的,對中美關係造成了不利影響。明確這一事實,可以幫助我們更爲全面和立體地把握當下美國對華政策制定的國內政治環境,進而思考相應的應對之道,使中美關係擺脫目前的困境,重返健康發展的道路。

(王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