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員出任大使,外交隊伍變陣擴容

山東省東營市原市長趙志遠近日履新,崗位却在非洲,他以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身份正式亮相。

近期還有一位地方黨政系統官員轉任大使,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兼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農融出任駐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新聞司最近也上任一位副司長胡鍵,他是資深媒體人,曾在南方日報工作多年。他們之前一直在黨政機關工作,從未涉足外交領域。

外交隊伍陣容近年出現的新變化引起外界矚目,不少地方領導幹部、高校或企業負責人等相繼加人,很多崗位不再是消一色的職業外交官。與此同時,外交系統和地方官員交流任職也漸成常態。

11月6日,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李榊被任命爲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而他一直在外交部工作,兩度在駐外使館任職。外交部歐洲司參贊張翔去年初也被任命爲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掛職兩年。

這些人事調整看似不同尋常,目前却已漸成趨勢。分析人士認爲,此舉有望優化外交人才結構,打破外交官「內循環」的格局。

地方官出任大使

出任大使之前,趙志遠長期在山東省任職,曾任濰坊市市長助理、市政府黨組成員,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山東省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局長、黨委書記等職。

農融的簡歷則顯示,他從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學專業畢業後回到廣西工作,此後一直沒離開過廣西。

此前,農融曾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辦公室副主任、合作處處長,自治區商務廳東盟國家及港澳臺地區處處長,防城港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副書記,貴港市委副書記、市長。

二人雖沒有外交系統的工作經驗,卻擁有豐富的外事工作經驗。1997年至1999年間,趙志遠曾擔任威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總經理助理、黨委委員、駐美國辦事處主任。農融則擔任過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綜合協調處處長、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助理,外事經驗豐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出任駐外大使的一般都是職業外交官。近幾年來,已有多位地方官員調任至外交系統任職。

2017幸11月,程學源出任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此前,他曾擔任過共青團廣東省深圳市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深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廣東省質監局副局長,廣東省僑聯主席等職務。

曾任麗江市-永勝縣縣長、縣委書記,麗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張佐,2018年3月出任中國駐孟加拉大使,並於2019年9月轉任中國駐北馬其頓大使。現任中國駐孟加拉大使李極明,之前也曾擔任雲南省外事辦主任。

原商務部外事司司長馬建春也在2018年出任西非國家岡比亞大使,他早年在對外經濟貿易部工作,其後任職於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電子商務管理司和信息化司、中國駐約旦大使館、駐埃及大使館。

此外,還有2011年出任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公使曲哲,後任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如今已卸任。駐外之前,曲哲長期服務於中糧集團,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中國食品公司董事總經理等職。

中國駐法國斯特拉斯堡總領館前總領事、察哈爾學會全國理亊會副理事長張國斌說,從2000年開始,中組部和外交部就開始了公選高級外交官的工作。至今,公選外交官仍在繼續。

這些外交官從地方、中央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和中管金融等機構選調出來,經過崗前培訓後,到駐外使領館任職。他們大多有過外事活動的經驗,這是科班外交官所不具備的履歷,也爲外交隊伍增添新血液。

外交官學語言居多

從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後,張國斌曾常駐非洲8年,法國11年,先後在外交部非洲司、辦公廳、禮賓司、釣魚臺國賓館、領事司任職。「在外交系統整整幹了40年。」他說。

作爲職業外交官,張國斌介紹稱,外交大使一般在外交系統內嚴格按照晋升程序,從基層逐級進行幹部提拔,嚴格考察後方能出任。

「這種職業不是光掌握一門外語就行。」張國斌說,「你得學國際政治、瞭解國際關係,千萬不要說翻譯就能當大使。」

任職期間,張國斌大量閱讀報紙、雜志和相關書籍,瞭解更多國內外的知識和國家外事方針政策,撰寫調研報告,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系統的學習、積累,他自稱,「我也不能算完全合格的一個外交官。」

外交官通常從學校選拔,經過考試進入外交隊伍。目前,外交學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也是向外交部輸送畢業生最多的高校之一。當前活躍在外交一綫的外交官當中有1000多人畢業於外交學院,每六位外交官當中就有一位畢業於外交學院,每四名髙級外交官中就有一名是來自外交學院的畢業生。

2016年,新浪網專欄作家賀文璞對中國外交高層的畢業院校與專業做過統計,他發現,71人中學語言出身的共有31人,占比43.7%。而在外交部的28位髙層中就有22人是學語言出身,占比髙達78.6%。

「這些外交大員們有相同的知識結構和類似的經歷,他們學習了不少西方文化,能够嫻熟地和外國人溝通,但是對中國國情却是門外漢,缺乏國際戰略素養,學歷和專業經歷使他們很難有創造性思維和開拓粕神。」20]6年,作者侯峰撰寫的一篇《外交人才的困境》的文章引起爭議。

文章稱,中國外交急迫需要注入大批有戰略頭腦,知識面廣,來自國民經濟重要部門和地方的領軍人物組成多元化外交團隊。

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建民生前接受《瞭望東方新聞周刊》采訪時也談到,「我們有的外交官存在‘短腿’現象,瞭解世界但不瞭解中國。」他認爲,外交要發揮橋梁作用,外交官需要具備一定的交流能力,不能光搞研究,要能與人溝通,用外國人懂的語言和外國人的思維把中國的問題講清楚。

人才招錄多元化

「中央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中國的外交官來源應多元化。」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建民生前和《瞭望東方周刊》談到,外交部正從全國從事各方面工作的幹部中選拔了一些外交官,到駐外使館擔任大使、參贊。

「如果外交官來源單一,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就會受到限制,我希望將來外交官也能到省市去就職,而省市領導也可以過來當外交官,中國外交官的素質就會有所提高。」他在報道中說。

張國斌回憶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在世界上設立的大使館、總領館越來越多,外交人員顯得相對匱乏。「我們也是形勢所迫,必須向社會打開大門,讓更多的優秀的人才進入到外交隊伍裏來,於是從地方上或有經驗的人員裏選擇了一批,對外交隊伍進行補充。」

2000年,中組部和外交部首次公開選拔髙級外交官。這批外交官來源廣泛,涉及黨政、群團、金融、經貿、文教等工作領域,平均年齡在44歲左右,最小的37歲,他們之後在外交系統工作一二十年。

現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就是首批通過公選産生的12名外交官之一。宋濤早年間在福建省任職,曾赴澳大利亞莫納西大學學習。進入外交系統後,先後擔任過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參贊、駐圭亞那合作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外交部國外工作局局長、駐菲律賓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劉顯法則是作爲第三批公選外交官進入外交系統。他在2010年外派駐洛杉磯副總領事,後來升任駐肯尼亞大使兼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人類住區規劃署代表。迄今,中組部和外交部已四次開展公選高級外交官。

從2006年開始,外交部對公務員考錄模式也做出相應調整,凡是符合國家公務員報考標準和外交部職位要求的高校應届畢業生和社會在職人員皆可報名參加。而此前,初級外交官僅從限定生源院校的應届畢業生中招錄。

目前外交部的招錄考試也納人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統考體系,招考實現了公開化^每年,外交部面向全國高校招聘人才,公開招錄的人數達100-200名左右。

2018年9月,河北經貿大學、河南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高校網站相繼發布了《關於推薦公選處級外交官人選的通知》。

《通知》指出,中組部、外交部通過資格審查、外語水平測試和考察等程序確定最終人選,在接受爲期8個月的崗前培訓和實習後,根據工作需要和本人意願,確定是否調人外交部。.

幹部交換的「旋轉門」

近年外交隊伍不斷擴充的同時,外交官借調到地方黨政系統掛職也成爲一種趨勢。

11月6日上午,珠海市九届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表决,决定任命李榊爲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李榊本科畢業於外交學院英語系國際經濟專業,曾在澳門大學葡文學院葡萄牙語專業學習。隨後進入外交部,曾任駐澳門特派員公署隨員、三秘、外交部非洲司處長、駐安哥拉使館參贊、外交部非洲司參贊、副司長等職位。

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曾在2010年至2013年任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曾在2004年至2005年間,任甘肅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

「中聯部和外交部交叉任職很普遍。」2014年9月,《上觀新聞》曾對外交系統人事進行盤點,並指出外交部和中聯部已經形成了幹部交換的「旋轉門」,兩部門在駐外大使間交叉任職也很常見。

比如,外交系統出身的戴秉國,先後擔任外交部副部長、中聯部副部長、中聯部部長、國務委員兼中央外辦主任等。而中聯系統出身的張志軍,擔任過中聯部政研室主任、中聯部副部長,之後是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黨委書記等。

據《上觀新聞》披露,首批公開選拔高級外交官中已有多人擢升爲省部級幹部。除了榮升正部的宋濤外,還有中聯部前副部長艾平,中國駐朝鮮大使李進軍,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外交部紀檢監察組組長謝杭生,以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沙海林。

公開資料顯示,宋濤在轉戰外交系統之後,2011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長。2013年11月,調任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2014年9月升任中央外辦常務副主任,到2015年11月,出任中聯部部長,晋升爲正部級。

「地方領導的想法和外交部結合起來,對推動雙方的關係非常有好處。」張國斌說,一些有經驗的地方官員加人外交隊伍,同時也讓外交人員去地方黨政系統任職,「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磨礪」。

(左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