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爲什麽我們還要唱響《黃河大合唱》?

80多年後,再次吟誦、唱響《黃河大合唱》的詩句和旋律,仍然有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萬衆一心不可戰勝的力量噴薄而出,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之子張安東說,這正是經典作品跨越時代的力量。

來源於生活、服務人民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人民掀起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熱潮,以國共合作爲主要內容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建立起來。在這一背景下,《黃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延安誕生了。在抗戰烽火中,詩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在艱苦的條件下,與時代、人民共命運,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時代最强音。

《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爲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莊嚴謳歌了中華民族頑强鬥爭、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從延安窑洞唱響迅即傳遍全國,成爲全民族奪取抗戰勝利的號角。

抗戰勝利後,《黃河大合唱》在歷史的多個關鍵時刻,依然奏出中華兒女心目中的最强音。

1945年10月24日,在聯合國成立慶祝大會上,美國著名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用英文演唱《黃河頌》。

1955年10月30日,莫斯科舉行冼星海逝世十周年紀念音樂會,全蘇廣播交響樂團用俄語首演《交響大合唱黃河》。

1975年10月25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逝世40周年、星海逝世30周年音樂會」,由中央樂團合唱團演出《黃河大合唱》。正值「文革」期間,此次演出不同凡響。經毛主席批准按原詞演出,後在上海、天津等地演出,北京在工人體育館又加演三場,反響熱烈。

1983年6月4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市希瑪音樂廳舉辦「交響樂之夜」音樂會。由中國留學生黃安倫發起、組織,由大陸、香港、臺灣的中國留學生合唱團演出《黃河大合唱》。此次演出,是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臺灣留學生第一次在海外合作演出。

1989年6月25日- 7月1、3、7日,在臺灣省臺北市舉辦「抗戰勝利紀念音樂會」。由臺灣省交響樂團附設合唱團、臺北愛樂合唱團等聯合演出《黃河大合唱》,此次演出爲臺灣自1949年禁演《黃河大合唱》後的首次公演,轟動全島。

2007年,我國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飛天,帶去30首歌曲,其中就有《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這首歌不僅在地球上唱響,也在宇宙上唱響。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絡投票結果,《黃河大合唱》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偉大的藝術來源於生活、服務人民,《黃河大合唱》正是這樣一部藝術作品。這也是它能够穿越時空、曆久彌新的重要原因。」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知名指揮家俞峰說,《黃河大合唱》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高峰。

民族的音樂圖騰

《黃河大合唱》組詩(節選)

近代‧光未然

第三樂章

朗誦詞《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之水天上來

排山倒海,汹涌澎湃

奔騰叫嘯,使人肝膽破裂!

它是中國的大動脉

在它的周身,奔流著民族的熱血

紅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東山,河面銀光似雪

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男高音李初建表示,在中華民族歷經苦難的抗日戰爭時期,《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幷沒有一味地描寫苦難,而是用民族的音樂語言,贊美祖國的美好、歌頌人民的偉大、鼓舞中國人爲自由和民族獨立而奮鬥。「這部作品如同我們民族的音樂圖騰,它激勵著我們前行,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跪下、乞求、屈服,否則就會滅亡!」

80多年間,無數音樂人一遍遍唱響這首民族之聲。

2019年,在央視一套《經典咏流傳》紀念《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特別節目上,幾代演繹者齊聚一堂高歌《黃河大合唱》的場景,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98歲的李一非老人,在81年前參加了《黃河大合唱》第一次公演。97歲的解冰老人,是抗敵演劇二隊的老隊員,《黃河大合唱》是從這個演劇隊發展出來的。75歲的瞿弦和老人,是新中國成立後《黃河大合唱》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恢復者之一和朗誦者。55歲的俞峰,則是將延安魯藝的「黃河」精神在新時代裏重新唱響。

當李一非、解冰兩位年近百歲的老人被攙扶著走上《經典咏流傳》的舞臺上,她們站在年輕的合唱團裏,不遜於年輕人的昂揚自信,依然站姿筆挺,精神矍爍,用最響亮的歌聲,唱著戰火洗禮下的黃河咆哮,振聾發聵,激蕩著無數中華兒女的愛國心、民族魂。

這一幕深深感動著張安東:「無論身在何方,我們永遠嚮往著中華民族的强大和繁榮。」

2013年,張安東參加父親光未然100周年誕辰紀念音樂會時,見到許多至今仍舊熱愛《黃河大合唱》的人。「那個時刻,我突然意識到,這部作品太特殊了,它與當時的歷史掛鈎,包括創作故事、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共同的抗日故事,還有歌曲中黃河以物代人的精神、風骨,再不會有一個作品,能與它比擬了。因此,我决定要把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傳承下去。」張安東說。從此,張安東抽空,開始做《黃河大合唱》在全國各地的演唱活動。

2017年9月,張安東參與籌備了2019「五洲同聲唱黃河」系列活動。他和夥伴們開始進行「重走《黃河大合唱》創作之路」活動,還編輯出版了《黃河大合唱傳承談》。這部《黃河大合唱傳承談》由當年親身經歷《黃河大合唱》創作的人撰寫或采訪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學意義。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之際,張安東組織帶領樂隊和合唱團,在《黃河大合唱》的創作之路上進行了5天共計4場的演出。從壺口瀑布、乾坤灣再到延安,所有的演員都是自費。張安東說:「每當群衆看完演出都深受感動,這也更加堅定我做好這件事的决心。」

今天,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讓我們繼續唱響《黃河大合唱》,不遺忘也不能遺忘那些曾裹著硝烟、浸滿了血、跳動著無數生命的旋律,在這曲民族贊歌中奮勇前進、一往無前。

(吳雙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