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總設計師李東的「長征」

2019年12月27日晚20點45分,我國最大運載能力火箭長征五號,托舉我國最衛星,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實踐二十號飛向太空,衛星隨後進入預定軌道。經歷908天前「胖五」(長征五號的外號)第二次發射的失敗,歷經這908天的臥薪嘗膽,這一刻,長征五號總設計師李東難掩激動。隨即,他在明友圈中發布了自己創作的詞——《青玉案•復飛》,以此紀念「牌五」復飛成功。

「怎堪回首說斷箭,泪滿面,肝腸斷。風雨寒暑十三年,一夕霜過,江東父老,愧疚無顔見。枕戈飲膽九百天,萬般磨礪難盡言。今夜可敢片刻閑?硝烟才散,舉眸廣寒,何日月又圓?」

以詩詞傳情,這是屬於中國航天人的浪漫;以凱旋憑證,這是屬於中國航天人的涅盤。

萬水千山只等閑

長征五號生來注定不凡。

無數人的夢想由它承載,無數人的未來寄托於它。在經歷2016年「不够完美」的酋飛成功和2017年第二次發射的失敗後,壓力和質疑如潮水般涌向了長征五號背後的中國航天人。

長期以來,談及中國的某項技術或某個領域的發展,人們已經習慣用「大而不强」來形容。但在航天領域,中國人正用行動將這種說法擊碎——長征五號,這個相當於「航天强國」的入場券,將直接服務於我國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建設、火星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發展長征五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大幅度地提高中國人進入空間的能力。」李東說。

2016年11月3日傍晚,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伫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101工位。按計劃,它將在當晚18時實施首飛。

然而發射並非一帆風順,最終發射時間20點43分相比原定時間推遲了163分鐘。準備階段,麻煩接踵而至:先是火箭助推器氧排氣管道出現了問題;隨後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在預冷過程中,氫泵軸承處的溫度沒有達到起飛標準;20點37分時點火再次延後,指令幾度被暫停、重置;接下來,出現了中國航天史上罕見的一幕——進入倒計時10秒後,讀秒又被中斷;20點43分,長征五號在等待了163分鐘後終於緩緩升空、出塔、穿入雲霄,約30分鐘後與載荷組合體成功分離,首飛成功。

在事後采訪中,李東表示,163分鐘裏所有的事情都沒有超出團隊事先制定的故障預案,但「全人類現在大概進行過5400多次航天發射,這一次長征五號的發射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歡呼背後,包括李東在內的航天人開始整理分析63萬條原始發射數據一一這關乎「胖五」下一次發射能否依舊「轉危爲安」。

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第二次發射。發射飛行300多秒後,問題出現了。「突然之間,(長征五號)飛行曲綫就不大對頭了……」飛行曲綫未按照預定的方嚮往上跑,而是在往下「掉」——征五號第二次發射,最終失敗。

2018年4月16日,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故障調查情况,故障原因爲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一分機渦輪排氣裝置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烏蒙磅礴走泥丸

中國航天的發展向來不是一帆風順。

從1970年「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到1992年「澳星」發射失敗,這22年間,無一航天人懼怕失敗,但他們絕不容忍自己失敗。

1970年,中國人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那一年,李東剛剛3歲正是一個愛問問題的年紀。李東的父親常被他哭笑不得的問題問個沒完,這時,李東的父親就會說,這有什麽爲什麽呢,火箭都發射啦,

衛星都上天啦。「所以在我那會的記憶裏邊,發射衛星、發射火箭,是這個世界上,最神秘、最牛的一件事情。」李東坦言,這個想法就像一個沖子一樣,種在他的心底。

髙考填志願時,李東也犯了愁。有一天,他在圖書館看到一本《人民畫報》,上面有一張「長征三號」的照片。命運之花在此刻突然盛開,李東小時候的想法宛若一顆種子蘇醒般,「我就想如果我不去學航空航天,不去從事這個職業,我可能這一生都沒有機會去接觸一枚真正的運載火箭。」李東說道。

北航、西工大、南航——這是李東的髙考志願。上完北航的4年本科、西工大的1年研究生基礎課後,李東便來到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至今已工作了整整28年。這28年裏有16年,李東都與「長征五號」緊密相連,「可以說我這一生,就只幹了這一件事情」。

擔任長征五號總設計師非比尋常,「一生一事」的李東肩上的擔子在2017年7月2日後變得更加沉重。100餘天的故障排查與定位,180餘天的試驗驗證,最終確認失利原因。李東表示:「研製團隊對芯一級氫輯發動機逬行了設計改進,從結構、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采取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提高了對飛行環境的適應性。」

2018年11月30日,改進後的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長程試車過程中出現問題;2019年4月4日,一台用於後續任務的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出現了「異常振動頻率」。

「不帶一絲疑慮上天!」李東對研究人員說道。2019年7月,團隊完成了對發動機的結構改進,並完成了十幾次大型地面試驗。

至此,困擾長征五號兩年多的發動機問題,終於排查完畢。從長征五號第二次發射失敗到第三次發射成功,這908個日夜,中國航天人完成了鳳凰浴火、涅槃重生。

三軍過後盡開顏

908天,這樣的間隔時間——超出了任務失利後再進行後續飛行的周期,在長征火箭的歷史上是厲於比較長的。在這908天裏,一共有200多項技術改進、9項重大技術改進、40餘次15000餘秒的關鍵技術試驗、50多項應急演練、兩次實戰化演訓——「胖五」歸來時,已不再是從前的「胖五」。

2019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發射成功當晚,舉國歡慶,李東也在朋友圈表達了他的心情:「十三年的研製,兩年半的負重拼博,數不濟的波折磨礪、艱苦卓絕。復飛成功之夜,濃雲密布,因爲抬頭望不到月亮,才更愧疚因長五而影響的嫦娥五號任務,倍感壓力如山。怎敢貪片刻喜悅輕鬆?明年幾次重要發射,首尾相接,環環相扣,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敢半分懈怠,不容片刻喘息。」

1935年8月,24歲的錢學森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今天,以李東爲代表的中國航天人接過「航天報國」的使命接力棒,向葑星辰大海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一刻,一種使命,在此交接;一種精神,在此延續。

(鄒嘉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