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臺胞對是否接種大陸新冠疫苗有選擇權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針對在大陸臺胞接種新冠疫苗的議題,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4日應詢表示,對在大陸臺胞的疫苗接種完全是出於同胞關愛,體現對臺胞一視同仁,回應廣大臺灣同胞的願望。  

大陸正進行新冠疫苗重點人群接種,臺灣方面陸委會要求臺胞“注意大陸疫苗風險”,妄稱大陸“不要把臺灣人民視為疫苗試驗品”。朱鳳蓮的回應指出,疫苗接種完全在自願申請、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進行,臺胞對是否接種疫苗有選擇權。  

她介紹,大陸在疫苗研發生產過程中,始終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截至2020年底,累計接種超過450萬劑次,實現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負擔性的統一,保護效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和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的逐步提升,將全面有序地推進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種,後續再開展其他普遍人群的接種。  

“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符合條件的群眾,都將做出妥善安排,逐步在全人群構築起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朱鳳蓮特別說明,我們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秉持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理念,一直非常關心在大陸臺胞的生命健康安全。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在各地工作、學習、生活的臺胞都得到妥善照顧,5名確診的臺胞都得到及時救治並很快痊癒。  

朱鳳蓮還說,台陸委會蓄意污蔑抹黑大陸疫苗,再次暴露其無視臺灣民眾健康福祉,製造與大陸對抗的政治惡意。我們對此予以嚴正譴責。臺灣多縣市設限 抗衡民進黨當局“萊豬”政策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民進黨當局自2021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一種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多個縣市政府早前修訂的“食品安全自治條例”隨之上路。民進黨當局肉類進口政策與縣市長“拒絕執行”的抗衡之勢,已然形成。  

臺灣立法機構2020年12月底表決通過關於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及相關“修法”草案,今年元旦正式開放美國“萊豬”和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  

一段時間以來,開放相關肉類進口的議題因食品安全疑慮與衝擊本地養殖戶利益引發多方反對,臺灣在野黨團、民間人士、農戶代表與民進黨當局進行過多次“角力”。民進黨當局堅稱“萊豬”經評估安全無虞且對本地產業無影響。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劉性仁對中新社記者說,民進黨此時“拍板”過去數屆執政當局未能做出的決定——開放“萊豬”,說明其無法抵抗來自美方的壓力,該黨是否有認真表達臺灣民眾的聲音也存在疑問。  

中國國民黨和臺灣民眾黨主政的10餘個地方縣市和議會,事先修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以拒絕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其中14個縣市甚至提出“解釋‘憲制性規定’”的訴求,形成民進黨當局與地方縣市間的直接衝突。民進黨當局則企圖以“行政解釋”方式化解此舉對其權威的挑戰。  

台“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表示,對外貿易和食品安全屬於台當局的“立法”並執行事項,全台應統一步驟。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包括新北、台中、嘉義等國民黨執政縣市均提出“加強稽查”措施,禁止“萊豬”在當地市場出現;甚至民進黨籍台南市長黃偉哲亦表態,“已布下天羅地網,吃不到‘萊豬’”。  

中時新聞網的快評文章指出,“萊豬”從進口到出現在市面,雖然有一定時間落差,但民間已風聲鶴唳,商家“爭先恐後”貼上“臺灣豬”標籤,許多民眾都說“元旦開始不吃來路不明的豬肉”。  

劉性仁表示,臺灣過去幾次修訂肉類進口政策,都沒有像這次造成絕大多數民眾的反彈。主要原因在於,此次開放進口的決策過程不透明、不公開;臺灣多數民眾不瞭解萊克多巴胺對於人體健康有何影響。因此,許多縣市政府不願配合當局政策,紛紛在許可權範圍內進行管控,再加上“臺灣豬”標章貼紙使用“太過浮濫”,使得民眾對食用豬肉失去信心。浙江台州市場採購貨物首次從大麥嶼口岸直航臺灣  【中新社台州1月4日電】記者4日從浙台(玉環)經貿合作區獲悉,一批市場採購貨物搭乘“中遠之星”輪經浙江大麥嶼口岸順利出海,並於1月4日抵達臺灣基隆港。該批貨物採購自台州路橋日用品及塑膠製品交易中心,共24個標箱。  

據悉,這是大麥嶼港對台海上直航承載的首票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貨物,標誌著浙台(玉環)經貿合作區開啟了對台貿易出口新管道。  

台州市於2020年9月獲批國家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浙台(玉環)經貿合作區緊抓政策機遇,通過發揮對台交流合作平臺優勢、對台海上直航管道優勢,積極挖掘對台市場採購出口貨源,推動該項業務在大麥嶼口岸“試水”。  

浙台(玉環)經貿合作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主動作為、精准行銷、提升服務,深入分析浙南市場情況,多措並舉拓寬貨源腹地,深耕細作優化客戶結構,大麥嶼對台海上貨運直航業務不斷拓展。 

 據瞭解,浙台(玉環)經貿合作區先後開通玉環蝦米出口、跨境電商(9710)出口等新業務,不斷刷新單航次集裝箱運量紀錄,助力大麥嶼港對台海上貨運直航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逆勢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