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用內地精準經驗是澳門成功防疫重要原因

 澳門健康碼系統新增補充登記地址功能,將於今日上午十一時起正式推出,將有十四日的適應期。山頂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昨日表示,經過反覆調試,該系統的伺服器問題已經解決,並設有多個後備處理方案及做好壓力測試。該系統在一個小時內可處理八十萬宗數據,若短時間內有大量人次使用,系統已預設暫停輸入地址功能,當使用流量降低後,功能便可再次使用。羅奕龍呼籲市民只需於十四天內完成登記便可,無需擠在同一時間登記。至於上次推出有關功能時曾成功登記地址的人士,不用重新登記,但可根據需要更改地址。他又表示,已優化地址填寫功能,選擇大廈名稱或街道名稱均能對應輸入。  澳門健康碼系統新增補充登記地址功能,是密切配合澳門特區政府制訂的「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機制」的配套措施。按照該「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機制」,將全澳劃分為三十個區,一旦其中一個區出現疫情,該區就變為中風險或高風險地區,該區居住人士的健康碼隨之轉變,無法出入境,政府會安排這些居民一星期內完成核酸檢測,完成後就有條件將他們的健康碼變回綠碼。但如果確診人士超過一定數量,例如十人,該區就變為高風險地區,整個運作更加嚴謹。而澳門目前尚未有需要實行該機制,只是作預防之用。  這是澳門進入常態化精準及精密防控疫情管理的措施,並迎接今春全國各地陸續注射疫苗後,內地居民在「雙保險」(即同時配以核酸檢測)更方便來澳旅遊的恢復經濟的科學管理機制。這是澳門特區政府及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虛心學習內地精準及精密管理經驗的成果,而且也與國家衛健委達成共識,國家衛健委和廣東省方面已經同意該方案,因而這也是澳門特區與內地緊密合作的樣態。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在防疫抗疫的領域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表現,更是兩地「心靈契合」的呈現。  其實,澳門特區的防疫工作之所以能夠交出亮麗的成績單,行政長官賀一誠和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以及奮戰在第一線人員,以至全澳居民的共同努力,固然是主要原因;而虛心學習內地經驗,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實際上,賀一誠以銳敏的洞察力,聘請鍾南山院士為顧問,虛心並認真地聽取其指導,對發現的病患實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並要求健康市民做好自我防護,包括保持距離,戴口罩等,再加上從香港機場接回的居民,實行「一條龍」的環閉式管理,即使其中有人確診,也不會「漏溢」到社區。這就是澳門能夠做到沒有社區感染病例的主要原因。  這與香港第三、四波疫情的爆發,是任由從境外返港人員尤其是機組人員及船員,自行返家或到酒店實行居家隔離,沿途接觸各種公開的公共交通工具,在住家或酒店隔離時也可隨便出街,或與家人朋友接觸等的做法,當然效果並不一樣。這也折射了某些香港人的「偏見與傲慢」,看不起內地的經驗和方式,而且香港特區政府也有一定的責任,不重視不參考內地的精準防疫方式。到因為其特首被延後赴京述職,驚覺時已經為時已晚。但即使是痛定思痛,徵用酒店集中隔離也是多日後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才開始實施,仍然耽誤了好幾天的時間。不像澳門,說幹就幹,而且當徵用酒店遇到困難後,賀一誠親自出馬,在記者會上「發飆」,終於觸動了各酒店尤其是附帶有大型酒店的博企,配合得十分完美,後來還成為自覺行動。  尊重和學習參考內地的先進經驗,正是澳門抗疫成功的一個主要特癥。而今日開始實施的澳門健康碼系統新增補充登記地址功能,及已經籌劃的「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機制」,就是在前一段時間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更上層樓」地虛心學習內地成功經驗的成果。其實,內地各地在去年二、三月間抗疫鬥爭進入最緊張階段,並陸續轉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時,各地都在摸索探索並逐步總結經驗,根據疫情現狀將省內縣域劃分成不同級別風險的類型,風險級別不同,管控措施不同,形成了一套「分區分級精准防控」的模式。在入冬後,個別地方有疫情發生,以社區爲單位實施差异化防控,根據地域疫情風險等級和社區疫情劃分,科學精准制定實施社區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治愈患者和解除醫學觀察人員回歸融入社區相關工作,助力全面推進復工複産,努力减少疫情防控對社區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這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抗疫防疫的特殊領域得到大幅的提升。只有擁有了這樣的精細化管理思維和能力,擁有了這樣的精細化管理體系,中國人民才能更有信心完全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去年八月國家允許十四天內無外國或境外旅居史的澳門居民,若持有七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七天內具有檢測訊息健康碼,可以入境內地免除隔離十四天後,歐陽瑜司長率團赴京訪問,拜訪國家衛健委等部委,吸取到內地「分區分級精准防控」的先進經驗,返澳後就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將澳門分為三十個小區管理。此後萬一有小區「失守」,也只是對該小區的居民實施「戰時管理」,其他小區不受影響,保證澳門的生活生產秩序可以正常進行,將疫情的影響限制到最低程度。這就如近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不斷公佈內地各地的疫情信息,對來自發生病例的中高風險社區的人員實行十四天隔離觀察,或解除該防疫措施,是同一個原理。  就此而言,該套機制的能夠成功研擬並實施,除了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人員自身勤奮之外,善於學習內地的經驗也是重要因素。澳門社會環境與香港不同,有一半居民其本人或其父母輩是來自內地,包括歐陽瑜司長在內的若干位高官,也是在內地出生或在內地接受高等教育,當然與內地沒有任何感情隔閡,對內地的各種新鮮事物及經驗也能欣然接受,並結合澳門實際情況,研擬適合澳門運用的機制。這也是澳門能夠較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內地更好地實現心靈契合的有利條件。這是與香港某些居民以至官員的「自我感覺良好」,對內地充滿傲僈與偏見,完全不同的。這正是澳門「一國兩制」事業成功實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以此類推,今後澳門在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加「一帶一路」建設,與內地十四億人民一道,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都將沒有任何心理障礙,並將會從中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