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金融合作應從開放金融法律人才開始 陳觀生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崛起,往往離不開發達的現代金融體系。2021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15處提及「金融」,明確提出建設金融強省,推進全口徑跨境融資和「跨境理財通」試點。金融業是推動本澳經濟適度多元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人才是行業發展重要基礎及推動力,金融業發展急速,需要人才類別多種多樣。

珠澳金融合作需創新模式

近期我們屢次看到珠澳兩地官員「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表述;國家發改委更是稱「研究探索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大灣區金融發展方向日漸明晰,珠澳要抓住時代機遇,打造珠澳特色金融產業。

自2009年《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出臺以來,橫琴就肩負著促進粵澳合作、支持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的使命。橫琴與澳門地理位置相近,具有較豐富的土地資源,對於向內地開展金融業務有更便利的政策和人才條件。同時,在政策的扶持下,橫琴擁有了自貿區、大橋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三區」疊加優勢,具備共建澳門現代金融產業的條件。

在粵港澳「9+2」城市群中,澳門擁有最高的人均GDP、特色化經濟金融結構,在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平臺方面有較深厚的積累。

去年11月16日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上,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肖鋼指出,琴澳金融合作的重點應該擺在進一步推進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上,為做好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要推動資金通,便利服務通,加快規則通。

第一,要推動資金通。要開展跨境貸款,允許內地的銀行貸款到澳門,也允許港澳的銀行貸款到橫琴。另外,要探索私募股權投資、創投和風投基金雙向募集、雙向投資、雙向流動的新模式。要進一步打通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管道,考慮到琴澳兩地中小企業比較多,應該適當降低企業跨境資金池的准入要求。銀行合作和聯動方面,內地銀行要擴大線上簽約、結售匯、進出口融資等產品。

第二,便利服務通。要努力把橫琴打造成跨境的金融服務中心,加快實施高水準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為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貨物貿易特別是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同時要支持從事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的新業態。要擴大人民幣和澳門元跨境使用的規模和範圍,借助已有的跨境錢包,以及現有的結算管道,進一步探索建立跨境社保、行車稅、保險費用繳納、代發薪機制。加快試行跨境理財通,拓寬兩地居民跨境配置金融資產的管道,同時完善保險業務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務。

第三,加快規則通。全面梳理兩地金融規則、資格、標準的差異,在這個基礎上深入研究這些規則、資格、標準怎樣統一,或者怎樣互認的機制以及步驟。同時,還要共同探討一些金融服務創新的模式。

但澳門的短板也較為明顯:地域空間狹窄、市場規模小、產業結構較為單一;金融機構以商業銀行為主,缺乏足夠的場地空間和專業金融機構。另外,澳門在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建設、特色金融人才儲備、人才引進和流動政策方面等仍存在不足。

今年的省兩會上,澳區政協委員馬志達表示,粵澳兩地在金融監管方式和金融監管制度方面都存在差異,兩地間既有跨境金融的開放,又有金融監管法域不同的協調難題。此外,粵澳兩地的商業金融機構與監管機構的資訊還沒有實現自由流動和共建共用,增加了合作隱性成本,直接影響決策品質和監管效果。

馬志達在提案中建議,建立粵澳金融監管合作機制,兩地可設計一整套統一的、合理的金融監管體系,兼顧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金融監管,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他表示,可以在橫琴探索實施粵澳金融監管試驗區,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為契機,按照監管「沙盒」理念設立聯合協調機構,兩地按共同原則對跨境金融服務進行監管。「可以在試驗區內探索金融體制和政策的重大改革」。

金融法律人才缺口大

金融業人才除了銀行業、保險業之外,還包括會計師、律師等專業服務業的專業人才。

根據澳門統計局暨普查局公佈的專業人員職位,澳門總就業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加,澳門專業人員就業人數也逐年穩步上升,繼續維持在澳門總就業人數的4%水準。澳門的專業服務業以獨資為主,比例約為70%;2003年以後,公司制的專業服務業數量有顯著的上升趨勢。超過九成的專業服務業都是人數規模在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

專業服務業因其服務有高度專業性,對行業人員的進入門檻較高,如醫生、會計、律師等,必須具備相關學歷和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才能勝任工作。如在銀行業招聘要求方面,有 69.5% 空缺要求工作經驗,要求高等教育學歷的佔 96.8%,要求懂英語佔97.6%、懂普通話佔98.8%。因此,和其他行業相比,專業服務業企業主有年輕化和學歷程度較高的特點。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0年第3季末本澳銀行有30間,較2019年第3季增加1間。銀行業全職僱員共 7,003 名,按年增加 285名。按職業統計,管理人員及經理有 2,039名、文員有 2,180 名(包括 728 名櫃檯服務員)。今年9 月全職僱員的平均薪酬(不包括花紅及獎金)為 29,740 澳門元,按年微升 0.7%;櫃檯服務員平均薪酬為 18,170 澳門元,微升 0.4%。保險業有653名全職員工,按年增加6.2%;平均薪酬為29,970元,上升2.0%。除銀行以外的其他金融仲介業有237名全職員工,按年增加9.7%;平均薪酬為25,110元,上升1.3%。金融仲介的輔助業務有346名全職員工,按年減少6.2%;平均薪酬為13,250元,下跌11.7%。

澳門專業服務行業分工細緻,專業化程度高,律師和會計行業比較有代表性。

《會計師專業及執業資格制度》於2020年12月1日生效。與《核數師通則》和《會計師通則》相比較,《會計師專業及執業資格制度》的主要改動包括合併 「註冊核數師」 和 「註冊會計師」,並統稱為 「會計師」。合併之後,「會計師」 將分為專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兩類。筆者翻查財政局網站,截止2021年1月13日,在澳門財政局核數暨會計師註冊委員會登記的執業會計師有123人,註冊會計師事務所有14家,提供會計和稅務服務的會計師有195人,提供會計和稅務服務的會計公司有3家。

據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在2020司法年度開幕典禮上的講話透露,截止目前,註冊有446名律師(較上一年增加23名)和133名實習律師(較上一年增加5名),分佈於100個獨立的事務所中。在律師之中,有91名是私人公證員。

從上述數據可見,澳門的專業服務行業人才缺口極大。金管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陳守信表示,人才缺口多樣,兼備金融和法律知識的從業人員十分不足,本地難供應人才,當局主要配合市場發展制訂人才培育規劃和優化培訓課程。他續指,金管局已著手編製《緊缺金融人才目錄》,為有志投身金融業的青年,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參考方向,期望透過落實多項工作,逐步建立具國際視野的本地專業金融人才隊伍。

開放專業服務人才市場

澳門專業服務業的人才資源短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供求關係緊張,人手不足;高質素專業服務人才過少,數量跟不上行業的發展。絕大部分有專業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首選在大型銀行、律師事務所和賭場的財務部門工作;和中小微企業相比,這類型公司機構能夠提供給雇員更為豐厚的薪酬和更理想的工作環境。至於初出茅廬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他們更容易被名氣和大量培訓資源吸引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比下,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吸納新雇員時難以與「四大」抗衡。不少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都出現了「有生意送上門都要推掉」的局面,原因就是人手太少,沒辦法應付接踵而來的生意機會,只能夠讓客戶白白流失。

其次是人才流失率高;專業服務業業界人士表示,中小微企業雇員經過兩三年的專業培訓,具備相當的業內經驗,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客戶資源和社會資源,或跳槽至其他大型公司機構,或自主創業,這種情況並不鮮見。不少企業為了留住雇員,不惜給出高於市場價的薪水加幅度,但是薪酬水準始終無法和大型酒店賭場看齊,結果遭遇被「拋棄」的尷尬場面。如此下來,專業服務業企業主頗有微言,中小微企業成了向大型公司機構輸送技術人才的「黃埔軍校」。雇員流失率高造成了惡性循環,中小微企業在投放資源培養公司新人時有所保留,新晉員工未能栽培成為獨當一面的經驗人才。

其三,行業出現青黃不接甚至後繼無人的趨勢。行業成才難等因素都導致到年青人不願意進入這些行業或者繼承祖業。

其四,儘管澳門專門服務業的專業分工細緻,專業化程度高,但是服務領域狹窄,主要依靠本土需求。澳門專業服務業的服務對象以博彩旅遊業為主,而且相當大部分專業服務人才也直接受雇於博彩旅遊行業企業。此外,澳門專業服務業企業規模小而分散,市場細分不明,沒有打造出專業特色和品牌,業務開發能力較弱。這些原因都導致了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僅限於在本土立足,難以做大,更不用說走出去,面向內地、亞太地區甚至是國際客戶,專業服務業水準在國際市場明顯缺乏強大的競爭力。

隨著現代金融業發展如火如荼,為配合發展。當局應重點配合新業態制訂針對培訓規劃,同時,借助本地及區域資源育金融人才,壯大金融業人才梯隊,填補業內多元人才缺口。

澳門如何提升吸引人才和留人競爭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與行業的發展程度高度相關,人才具高流動性,其流向有前景地方。從數據觀察,澳門金融業增長水準不輸鄰近地區,發展相對高速,如今更有新業態出現,像債券市場、財富管理、科技金融、跨境金融及融資租賃五大重點領域的發展方向,前景可期。

但發展證券交易、財富管理、金融分析等新興領域,則不是澳門金融業固有的強項,相關領域的人才未必即時跟上發展要求。雖然長遠宜從教育入手,培養本地人才,但只有引入外援才能解決燃眉。

從長遠看,人才的引進、培育、穩定並非單一因素可以達致。這需要當地的創新氛圍、適應全球資訊交流的基礎設施、先進的科技條件與手段、以及智慧財產權的法治環境,和鼓勵人才成長的配套政策等諸因素的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

因此,對於金融業等高端人才緊缺的行業,本澳應大開門戶、撤除所有關卡,引進外地專業服務人材,涵蓋如會計、法律等範圍,一則可打造澳門成為擁有國際化專業服務人材的商貿中心,吸引外資在澳投資於各行各業,更重要的是期望藉此培訓澳門青年人才。政府應制訂有關認可外地專業及外地大學資歴事宜,給予此等外地專才免除在澳考核及實習期的要求,暫准執業或受聘。此等外地人才亦可與澳門本土專業服務人材合作組成專業服務事務所,從而誘使外地畢業之澳門青年回澳工作,使能修畢有關專業在職培訓求,成為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