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同携手 弘揚曲藝共前行 ——第十届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綜述

一個大門分兩扇,進進出出一家人;

一道海峽連兩岸,世世代代一條根……

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促海峽兩岸曲藝交流發展的「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於11月23日至26日在福建省永安市迎來第十届活動的開啓,本届曲藝歡樂匯的主題爲「守望相助携手前行」 。

中國曲協主席姜昆,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楊發航,國務院台辦交流局副局長李京文,中國曲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曲華江,福建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嚴桂忠,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林瑞發,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莊偉廉,福建省三明市政協副主席、永安市委書記蔣先東等領導與嘉賓出席了活動。

本届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福建省文聯共同主辦,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福建省曲協、 《曲藝》雜志社、臺北藝術家文教推廣基金會、三明市文聯、永安市委宣傳部承辦,永安市文聯、永安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協辦。

活動豐富形式多樣 首次展覽反響熱烈

本次歡樂匯演展示、座談研討、紀念展覽、名家講座、實地采風……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兩場不同主題的曲藝專場展演分別爲「國色天香」 ——中國曲協送歡笑走進福建永安、「乘風破浪」 ——兩岸曲藝名家新秀小分隊交流展演,來自海峽兩岸的9個曲種輪番唱響。作爲本届歡樂匯的活動亮點之一,且是自歡樂匯創辦以來的首次展覽,「守望相助携手前行」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十周年紀念展覽展出了近240幅珍貴照片,重溫歡樂匯十年光陰,現場反響熱烈;「守望相助携手前行」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十周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回顧了歡樂匯十年的發展歷程,總結了活動的經驗和成就,展望了未來海峽兩岸曲藝事業的發展,以及曲藝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等;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帶來一場以《你離人民有多近人民與你有多親》爲題的名家講座,他結合幾十年來從一名演員到成爲藝術家一路走來的切身經歷,與大家動情分享了自己對藝術矢志不渝的熱愛和追求,以及爲人民創作演出的收穫與體會;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矮嶺戰場遺址的采風之行,讓參與采風的成員們實地感受了永安當地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接受了一次革命精神洗禮。此外,在第十届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成功舉辦之後,還將出版一本畫册,圖文幷茂、翔實展現十届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的舉辦情况。

研討勾勒發展框架 展演綻放曲藝魅力

從2011年到2020年,十届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歡樂有成。而十届歡樂匯的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曲藝事業的融合與共進,離不開海峽兩岸曲藝界專家學者、藝術家等的建言獻策。在本届歡樂匯研討會上,與會人員一起觀看了歷届歡樂匯活動回顧視頻,種玉杰、吳新伯、應寧、陳黎貞、吳慧穎等與會代表與大家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見,領導、嘉賓共聚一堂,一起擘畫中華曲藝事業發展藍圖。

姜昆在講話中總結和回顧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績。他說,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希望能與更多海峽兩岸曲藝界和支持曲藝繁榮發展的朋友們一道,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根,以「說書唱戲勸人方」的曲藝本真爲魂,用更加自信的態度,將內化爲民族品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發揚好。

楊發航在研討會上表示,十年堅定前行,離不開海峽兩岸有識之士的精誠合作;十年和衷共濟,感受到來自海峽兩岸的真摯情誼;十年育木成林,收穫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參與。對於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的未來建設,他指出,要堅持與時代同行,繼續將「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品牌做深做强;要堅持搭建海峽兩岸曲藝溝通的橋梁,繼續深化融合發展;要堅持守正創新,繼續傳承曲藝薪火。

木葉層層根系近,藝韵縷縷曲聲同。作爲每一届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的重點內容——展演展示,本届歡樂匯的展演同樣是精心策劃、量身打造,名家薈萃、雅俗共賞。來自海峽兩岸的9個曲種先後上演,异彩紛呈。從曲種形式來看,有來自東北黑土地的二人轉,還有北方代表性曲種京韵大鼓、岔曲、數來寶;有福建當地的特色曲種南音、南詞表演唱,也有臺灣少數民族的阿美說唱,更有家喻戶曉、喜聞樂見的相聲等。從題材內容來看,既有傳統曲藝經典節目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後生》 ,又不乏富含文化之美的《一字詩》和貼近現代生活的精彩之作《樂在其中》 ;有展示北京壯美的《問路》 ,還有描繪福建風光的《九曲棹歌》 ;有反映臺灣美食文化的《臺灣小吃》 ,更有飽蘊海峽兩岸情深的《海峽相思樹》 ……舞臺上,姜昆、種玉杰、戴志誠、李菁、李世儒、於連貴、應寧、賈旭明、張春豐、王超等曲藝名家新秀,曲唱人間情、書說古今事,可以說是好戲連台、美不勝收,爲觀衆們奉上了一出文化盛宴。

在11月25日的「送歡笑」展演中,還穿插了永安紅色故事《書寫在墻上的紅色記憶》 ,讓大家感受革命事迹、感悟紅色精神,讓紅色文化浸潤心田。

首創視頻交流方式 海峽兩岸「雲端」相匯

本届歡樂匯活動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海峽兩岸相關各方仍然積極準備,轉變活動模式、戰勝各種困難,最終使活動得以圓滿舉辦。特別是在展演和研討環節中,受疫情影響,臺灣的藝術家、演員和專家學者們不能赴大陸現場參加活動,便以視頻的方式積極參與,體現了「兩岸一家親、中華心連心」的理念,也反映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是連接海峽兩岸的一條無法割捨的精神文化紐帶。

在研討環節,臺灣方面設置了分會場,郭美女、郭孟雍、許能麗、葉怡均、朱德剛、郭憶如等以視頻的形式參與了發言交流。臺灣相聲名家朱德剛在發言中結合自身經歷談道,雖然大陸與臺灣的相聲不同,但各有所長、各有特色,大陸對臺灣相聲的接受度也是相當高的。「兩岸曲藝交流確實有其必要性,雖在生活背景上有些許的不同,但可透過交流活動達到彼此相互學習觀摩的必要性。期盼能彼此在藝術上精進,在生活上學習,達到守望相助、携手前行的完美目標。 」曲藝名家葉怡均則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臺灣的藝術家無法赴大陸現場參加活動,但盡了很大努力參與其中。她說,傳統曲藝是一個營養價值特別高的富礦,它裏面包裹著最核心、最基礎、最關鍵的文化基因,自己十分珍惜海峽兩岸曲藝界在2020年如此艱難的氛圍中仍堅定地互相扶持、携手幷進這份不屈不撓的情感與精神,共同迎接春暖花開的未來!

與會臺灣方面的代表們表示,海峽兩岸自首次舉辦曲藝歡樂匯以來,始終以展演交流等形式來共同創新曲藝文化的新亮點爲目標。在堅持保存曲藝藝術的地域性、民族性的特色同時,更在海峽兩岸搭建了一座曲藝藝術民間交流的平臺。希望海峽兩岸曲藝界同仁能够跨越海峽、携手創作出好作品,期盼更多的曲藝人相互切磋、共同勉勵,再創曲藝亮點,共促曲藝事業大發展。

臺灣方面同樣以視頻的方式,熱情滿滿地參與了本届歡樂匯的演出。曲藝名家朱德剛與葉怡均表演的相聲《笑的研究》 ,以默契的互動、詼諧的表演讓觀衆感受到了臺灣藝術家的風采;臺灣小朋友莊宥騰演出的單弦《馬芮奇遇》 ,由天津說唱團演員鄭力文現場進行伴奏,真正實現了「雲端」與現場的無縫融合;臺灣方面的專業團隊帶來的阿美說唱《禮冠傳承》 ,則讓大家耳目一新,感受到了濃郁的臺灣當地說唱藝術特色。

「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點項目,迄今風雨無阻、年年賡續,已連續在福建和臺灣成功舉辦十届,爲推動海峽兩岸曲藝交流互鑒、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鄧科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