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揮特區綜合優勢

  【本報訊】在“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的界別協商會上,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崔世昌指出,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澳門去年本地生產總值大幅下跌超過五成,再次突顯特區產業結構單一的短板,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就“不斷推進粵澳深度合作,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跨境經貿示範區”發言。
  崔世昌表示,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借鑒國際上其他同屬外向微型經濟如新加坡等案例,多通過區域合作以擴大市場規模,實現經濟多元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十四五”時期澳門特區需充分發揮單獨關稅區與自由港,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的綜合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深化與內地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崔世昌就推進粵澳深度合作的工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開放一線,管控二線,開放橫琴對資金自由流動。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在全球相關領域中的份額仍然較低,其中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有待進一步擴大;管控好橫琴和其他內地省市的資金雙向流動,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向前發展。
  二是分階段推進澳門特區與大灣區九市實現跨境經貿自由化。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在“十四五”時期,以橫琴作為起點,規劃分階段擴展至與大灣區內九市全境,逐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最終實現粵澳跨境貨物及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
  三是粵澳深度合作主動對接國家區域貿易協定。去年底,東盟十國及中、日、韓、澳、新西蘭的代表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現階段,世貿組織公佈我國在世貿框架下實施的區域貿易協定,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全國跨境經貿先行先試示範區,肩負起“十四五”時期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