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農倡按需消費 攜手提振經濟信心

  【本報訊】有傳媒關注該次補貼措施與上兩輪派發電子消費券有別,採用先消費後獲優惠券的方式。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回應表示,去年疫情變化及遊客幾乎清零,因此推出 2輪電子消費卡計劃,希望為市場灌入資金,屬應急處理,而今年面對經濟復甦需時,雖然疫苗開始注射及普及,但亦需有提振經濟的方法,他認為「今年不是政府要做甚麼,而是大家可以做甚麼」,希望透過優惠措施鼓勵消費,他稱,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消費決定,無須勉強一定要消費多少金額,而是帶動內需穩經濟,保住大家的飯碗。
  內循環要市民參與
  李偉農稱,面對外圍環境不確定和變化的現實情況,更要建立內循環消費機制,支撐自己的消費市場,他強調內循環不僅靠政府、還要有市民參與,又稱「部分問題要靠時間解決、部分問題要靠方法」。
  被問及措施會否推高物價,李偉農表示,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相信CPI(消費物價指數)會相對穩定。而且當市場有選擇的情況下,相信消費者可以作出精明的決定。去年推出兩輪消費卡當中,不少商戶都有折讓。市民 「可以用腳決定自己的消費選擇」,重申每個人都是獨立消費者,按各自的實際需要進行消費,以此帶動經濟,保住就業環境。
  李偉農又提到,現時本澳境內有 8間移動支付機構,市面機具普及。在不計算電子消費卡下,去年移動消費 63.3億澳門元,相等於 2019年移動消費的 5倍,是 2018年的 71倍。目前共有 76萬人實名登記,連同非實名登記,共逾 100萬名使用者。他稱未來透過實名機制消費,某程度方便政府監管。而8家移動支付服務公司會收行政費,按照市場運作及營運成本等機制,政府亦需要遵守。
  最終目的是保就業
  至於日前有建築業失業工友硬闖勞工局,政府即公佈新一輪經援措施。被問及新措施是否回應失業工友行為時,李偉農回應表示,建築工程有周期,現時大部分工程處於基礎工程階段,隨着工程開展,對不同工種的建築工人提供機會,呼籲工友參與就業配對計劃。建築業對體力需求較高,較輕鬆的工作有餐飲業,現時客觀環境無法改變,但可以改變想法,應對客觀環境。李偉農強調,要理性表達訴求,情緒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讓勞工局幫大家。
  他重申在去年立法會預算辯論時已回應過議會及社會人士,援助計劃冇閂後門,但需要研判,今日推出的方案是結合社會各界意見後得出,希望在復甦中段提振內需,形成內循環,最終目的是希望保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