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答卷」 給世界注入信心

  頗具含金量的答卷
  全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2.3%、年初剩餘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爲市場主體减負超過2.6萬億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向世人展示了一份扎實而精彩的「中國答卷」,不僅國人爲之振奮,也給世界帶來信心與力量。
  這是一份很有含金量的答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嚴重衝擊,中國取得這樣的發展成績,極其不易。「中國答卷」不僅有量的擴張,更有質的提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進一步加强,科技創新不斷實現突破。這份答卷丈量著發展的力度,也傳遞著民生的溫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爲鮮明的價值導向。正如波士頓咨詢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所說:「中國經濟的『V』形反彈不是意外,更不是靠運氣,它凝聚著全體中國人民、中國企業和政府部門艱苦卓絕的奮鬥。」千錘百煉,始得真金。新時代中國頂住了重重壓力,中國經濟展現了生機活力和强大韌性,寫下了鼓舞人心的篇章。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爲50.6%,連續12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經濟仍在穩定恢復。
  路透社報道指出,今年兩會如期召開,昭示著中國已從疫情泥潭中成功抽身,社會經濟漸歸常態。
  有人曾這樣感嘆,當今世界,最大的確定就是不確定性。這份舉世矚目的「中國答卷」,爲世界帶來的正是難能可貴的確定性。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市場規模優勢,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未來10年累計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的商品進口額……巨大的中國市場,正以其澎湃動力和深厚潜力,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衆多聯合國官員和經濟學家眼中,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的「火車頭」,更打造了「未來國際合作和經濟發展的新願景」。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正是因爲有著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中國與各國不斷做大合作共贏的「蛋糕」。過去一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持續推進,中國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給各國企業創造了發展新機遇,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顯示,2020年,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國FDI逆勢增長,成爲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縮减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等一系列倡議和舉措,再次爲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寫下生動注脚。「全球最有魅力的市場」「外商全球投資首選國之一」……面對中國張開的雙臂,衆多外企紛紛爲中國投下信任票,表達著深耕中國市場、分享中國機遇的信心和决心。
  「6%以上」體現自信與穩妥的平衡
  政府工作報告說,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2021年預期目標設定爲6%以上,向世界表達了推動經濟持續復蘇的决心信心。
  3月5日,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在解讀政府報告時說,今年提出GDP增速的預期目標爲6%以上,有三方面的考慮。首先是經濟恢復的情况,預計今年的經濟總體上能够保持平穩運行。其次是考慮基數的因素,從GDP數據上看,全年可能會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最後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在確定今年GDP預期目標時,不僅要考慮今年的情况,也要統籌考慮明後年,盡可能做到預期目標在年度之間不要忽高忽低,能够保持經濟長期平穩運行。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宏觀政策的配合。孫國君表示,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延續和優化去年的政策邏輯和著力點,不會急轉彎。
  「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加大對市縣基層的財力保障。第一個是中央本級支出繼續安排負增長,而中央財政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7.8%,增幅明顯高於去年。第二個是今年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意味著財力更快到達基層,這是對基層落實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孫國君表示,在减稅方面將繼續執行一些制度性减稅政策,對去年出臺的階段性减稅政策作一些優化調整。
  孫國君介紹,經過集中攻堅,一批重大風險隱患得到有效處置,金融風險趨於收斂、總體可控。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因素影響,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設置具體的GDP增長目標。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敢於設置GDP底綫目標,這本身就體現了自信和底氣。同時,「6%以上」不僅是一個總量目標,也有著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內涵。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幷要求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這都會進一步推動中國新能源發展,讓綠色清潔成爲經濟發展的底色。同時,從「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到「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都提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將進一步促進科技自立自强、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讓創新驅動釋放更大動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6%以上」的增長目標裏,還包含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著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能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正增長,得益於有效的疫情防控,這背後是「一切爲了人民」的價值取向和「一切依靠人民」的力量源泉。
  「6%以上」的增長也將是散發著民生溫度的增長,是惠及千家萬戶的增長。「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繼續扶持中小微企業;「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繼續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增加30元和5元」,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給人民群衆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6%以上」的增長將不僅體現公平正義,更具有更可持續的內需基礎。
  五年規劃,中國發展的密碼
  這是一本140多頁、A4紙大小的册子,翻開正文第一頁開宗明義:「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是「我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
  在這份提請十三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從創新驅動到鄉村振興,從綠色發展到區域協調,從國民素質到民生福祉,緊扣時代脉搏,國計民生皆有深謀遠慮;從時間的銜接、空間的布局到重點領域的突破,環環相扣、相互支撑;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到專欄中的重點工程,再到一幅幅詳盡多彩的示意圖、規劃圖,美好藍圖徐徐鋪展,目標任務和實現的「抓手」清晰明確。
  從「一五」到「十四五」,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計劃)的編制實施,串聯起、指引著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現代化進程。在一個個五年規劃的接力中,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連續11年成爲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2020年經濟總量超百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擁有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强大國內市場;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困擾中華民族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徹底解决。五年規劃深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强大生命力,成爲國際社會瞭解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
  讀懂五年規劃(計劃)這個「密碼本」,就會明白中國的發展成就,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敏銳分析國內外形勢變化、果斷抓住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實事求是明確目標任務,億萬人民一步一個脚印、踏踏實實幹出來的。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發布,中國將建設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火星捕獲,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火星成功;雄安新區塔吊林立,容西片區大規模建設拉開序幕,未來之城加速生長……
  這個春天,未來之光照耀神州大地。
  走向下一個5年,展望2035年,代表委員眼中的未來中國什麽樣?
  2021全國兩會,上海代表團首次以代表團名義提交了2件議案和2件建議。兩件代表團議案分別是「關於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議案」和「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修改《公司法》的議案」。
  以全團名義向大會提交議案,意味著全團半數以上代表共同希望在該領域加强立法。
  近年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已取得不少成就,從各方面促進了殘疾人、老年人及全社會成員參與社會生活。不過,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完善工作相對滯後;二是依然存在無障礙設施不健全、被侵占的現象;三是無障礙的社會環境有待進一步營造。
  據統計,當前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群體,2.4億60歲以上的老齡人,對無障礙環境需求日益增多,因此亟需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以法律制度來保障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滿足社會成員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
  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也是展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人權保障成就的重要內容,正當其時。
  1993年頒布、經歷五次修訂的《公司法》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公司法在保護中小股東、規範關聯交易、完善公司董事和擴充公司合幷等方面需進一步完善。比如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衝突如何平衡,公司的注册地址不對,進入訴訟後,人難找,財産難查,怎麽破?
  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是《公司法》的重要宗旨。在現實中,中小股東對公司持有股份數量較少,對公司的控制力和支配力與大股東差別較大,由此便會産生大小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中小股東由於其地位、控制力、影響力有限,往往在這種衝突中處於劣勢地位。
  「公司法要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代表們認爲,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維護始終是法治關切的重點。2019年修改的《證券法》在强化信息披露義務等內容的同時,專設「投資者保護」一章。《公司法》在修改中需要加强銜接,更好地體現對股東,特別是對中小股東的保護。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路徑。」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伴隨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新應用落地,未來中國經濟將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企業將緊抓中國經濟新機遇,推進數據共享、綠色物流等」。
  數字化大潮下,全國人大代表梁倩娟帶動大山深處的鄉親們通過電商平臺打通農産品銷路,甘肅隴南「長」出網店1.4萬多家,銷售總額達200多億元,帶動22萬人就業。「下一步要延長産業鏈條,提高産品附加值,帶動更多鄉親增收。」梁倩娟說。
  在來自産業一綫的全國人大代表邢京龍看來,未來實現轉型升級,關鍵在人。「我建議完善企業激勵機制,出臺政策提高技術工人待遇,鼓勵更多年輕人走技能成才之路,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熱詞裏的兩會
  依法治國、社會保障、鄉村振興、「打虎拍蠅」、綠水青山、金融風險、教育改革、住有所居、數字化生活、社會治理……歷經20多天,超過520萬人次網民投票選出的2021年全國兩會熱詞排行榜,日前由人民網正式公布。
  網民積極參與投票和留言的熱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召開的全國兩會,意義非凡、備受矚目。
  2021年高居熱詞榜首的是「依法治國」一詞,投票人數達到342萬。這也是自人民網開展兩會調查以來「依法治國」一詞首次登頂,展現出過去的一年我國一系列法治建設舉措深入人心,以及全社會對法治中國建設的關注與期待。不少網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幷施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印象深刻。
  民生向來是每年全國兩會的熱點,「社會保障」連續三年位列熱詞榜前三。「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展望未來,網民留言大多涉及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與之相對應,「教育改革」「住有所居」「數字化生活」等與民生直接相關的熱詞均位列榜單前十名。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病醫院院長庹必光始終將目光聚焦於貧困山區基層醫療。這幾年,他的足迹遍及貴州60多所縣級醫院,詳細瞭解其發展痛點,努力推動縣級醫療「强筋骨」。
  「西部貧困山區基層醫療水平依然不高,需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人才培養。」庹必光說,今年將重點關注縣級醫院建設和完善基層醫保政策,幫助破解群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在老年人數字生活方面,我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亟待解决。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建議,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儘快納入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建立智能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推動智能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能技術適老的宣傳推廣。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在「切實减輕女性生育養育教育負擔」的提案中提出,要同步謀劃减輕生養負擔的措施,解决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的顧慮。
  丁磊建議,從生育成本高、産假過短、兒童醫療短缺、托育體系欠發達等實際痛點入手,减輕女性及其家庭在生育、養育、教育全環節上的負擔。酌情推出夫妻共用産假制度,提高男性共同撫養責任,國家承擔女性生産費用,提高兒童醫療保障,增加嬰幼兒托育機構數量等舉措。
  回顧近三年的熱詞榜,2021年最大的變化是「鄉村振興」的高關注度。數據顯示,「鄉村振興」獲得313萬票,占投票總人次的60.2%,首次進入熱詞榜前三名。這是對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最好回應。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從網民留言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如何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最受期待。
  2021年,馬化騰在《關於積極利用數字科技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共享發展的建議》中提到,他所做的2021年最新的問卷調查顯示,沒有特色産業、缺乏人才,是農村網民認爲目前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村網民對互聯網技術在農村的推廣應用訴求迫切,超過九成網民希望儘快在農村推廣互聯網技術。
  基於過去一年的調研和實踐,馬化騰提出的一些具體建議包括: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鄉村治理基層骨幹,加强農業科技、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技能培訓;在鄉村公共服務和應急管理的「數字化」領域,系統化推廣政務公開、便民服務、鄉村特色等平臺;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解决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等。
  正風反腐領域熱詞,在此次調查中依然熱度不减,「打虎拍蠅」位列第四名。網民投票認爲,2020年整治不作爲、慢作爲、假作爲、亂作爲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取得實效,幷且重點關注金融領域反腐。談及對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期待,懲治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案件、高壓懲腐查辦「大案要案」兩項內容得票最高。
  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綠水青山」「金融風險」「社會治理」等熱詞因此上榜。
  兩會熱詞反映的是時代大勢,折射的是民意期待。一個個熱詞,既勾勒出奮鬥的坐標,也標注著幸福的刻度。
  從這個春天出發,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强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信心滿懷,鬥志昂揚,在新征程上闊步前進。
(陳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