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陸點非空穴來風或折射戰略轉移

  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後,又是揚言要推動兩岸交流「春暖花開」,又是宣布將逐步恢復大陸人士赴台,先行開放大陸商務人士入境,並因為明知大陸在蔡英文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將不會「接招」,提出了「建設性模糊」理論,仍是刻意避開「九二共識」。不過,雖然明顯地沒有誠意,但卻也有那麼一點善意。
  然而,不知是蔡政府部署了分別扮演「紅白臉」的角色,還是邱太三的想法根本不符「國安」團隊的戰略部署,卻屢遭自己人「打臉」。最新的一例,就是昨日突然傳出,「經濟部」與外貿協會早前為了在非洲增設據點,竟在未徵詢陸委會並獲「國安」高層同意下,就逕自決定裁撤南京、武漢、廈門、南寧等四處聯絡點,引發陸委會強烈不滿。
  海峽兩會簽署「ECFA」後,「兩岸互設辦事處」的議題也擺上了海峽兩岸談判的桌面。作為執行「ECFA」協議的聯絡機制,也是為「兩岸互設辦事處」打好基礎,外貿協會於二零一二年底以「台灣貿易中心」的名稱,在上海設立代表處,這是台灣地區在大陸地區設立第一個具官方背景的經貿機構。時任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當時還專程飛抵上海為代表處揭牌。北京代表處也在同年底成立。
  目前貿協在大陸共有上海、北京、廣州、成都、大連、青島六個代表處,及南京、武漢、廈門、南寧四個聯絡點。在馬政府時期,外貿協會在大陸這十處據點,是台灣企業拓展大陸商機的重要窗口,尤其每年在大陸各地舉辦的台灣名品展,更是台灣中小企業進軍大陸市場的重要平台。
  據相關信息源指出,二零一六年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急凍,台灣名品展也隨之停止。「經濟部」為配合蔡政府整體對外經貿政策,於早前要求貿協今年在非洲增設五處據點,但經費由貿協自籌。貿協因此規劃裁撤南京、武漢、廈門、南寧等四處聯絡點。
  信息來源說,但「經濟部」與外貿協會有意裁併大陸派駐機構與人員,卻事先未通報並徵詢陸委會意見,引發陸委會強烈不滿,甚至因此拒絕出席相關會議。為此,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曾直接與時任時任陸委會主委的陳明通溝通。陳明通明確告知,此事必須提報「總統府」「國安」高層會議討論決定。但隨後陸委會主委異動,此事也陷入停擺。
  有分析指出,在當前兩岸情勢下,若台灣未取得北京諒解就貿然裁撤這四處聯絡點,不僅可能引發大陸方面的負面揣測,未來貿協若想重新恢復設點恐怕也會有困難。而貿協方面則表示,目前初步規劃僅將廈門聯絡點改為聯絡員,其他三處聯絡點如常,另外六個代表處則不會有任何異動。
  這則消息見報後,引發各方關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此事凸顯了蔡政府各單位之間缺乏橫向聯繫,及內部團結不足的問題,並進一步聯想到,蔡政府要「腰斬」兩岸關係。由於事茲重大,因而即使是在清明假期,陸委會和「經濟部」都分別發出新聞稿進行反駁。
  其中陸委會澄清說,政府一體,各機關針對任何議題的討論,均以「國家」利益為考量,充分協調溝通,「陸委會與經濟部在本案上溝通順暢,有關陸委會不滿及拒絕出席相關會議等報導並非事實。」但陸委會也指出,外貿協會負責拓展全球貿易,該會考量整體資源運用,擬進行海外駐點調整,正由相關機關整合評估中,目前尚未定案。
  而「經濟部」也發布新聞稿澄清「並非事實」,貿協會配合「政府」政策,在「國家」整體資源運用及駐外單位整體布局等考量下,進行海外據點調整。至於擬調整中國大陸聯絡點案,目前尚在整體評估中,尚未定案。
  但對「海外駐點調整」這件事的本身,無論是「經濟部」的「尚在整體評估中,尚未定案」,還是陸委會的「目前尚未定案」,都擺明其否認有關裁撤大陸據點,增設非洲據點的說法,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就是正在研擬中,可能有分歧爭議,甚至是擔心大陸方面「想得更多」,而尚未取得共識。
  但估計,陸委會這條細胳膊將會拗不過「經濟部」這個粗大腿。眾所周知,貿協會屬「經濟部」督導主管,就像海基會屬陸委會督導主管那樣。而「經濟部長」王美花,是「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的夫人。顧立雄是蔡英文最倚重的近身幕僚,一直受其重用,當然「搏曬老命」地為蔡英文打拼,尤其是在「黨產會」主委任內,充當民進黨追殺國民黨的打手。因而蔡英文安排沒有軍方及情治背景的顧立雄出任「國安會」秘書長,除了是利用其繼續犬馬之勞之外,也是要進一步栽培。
  顧立雄與王美花這對夫妻之間,儘管公私分別,但夫人總會受到先生的某些影響,或是先生作出專案後,透露給予夫人放風,試探風向。因此,雖然「尚未定案」,但這個轉移戰略的意圖,已經基本定型,剩下的只是枝微細節而已。
  民進黨當局要進行戰略轉移,可能出於多種主客觀原因。其中的主觀意圖,當然是要在經貿關係領域與大陸「脫鈎」。但在「新南向政策」失靈後,便轉向非洲。
  兩岸經貿關係的現狀,頗為崎型。蔡英文上台後,堅持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因而導致兩岸制度性聯絡機制「停擺」,兩岸談判中斷,而且台海軍事態勢劍拔弩張;但似乎兩岸經濟關係卻繼續向好。有分析說,台灣當局之所以在疫情襲擊仍能保持經濟成長的佳績,全靠兩岸經貿,並彌補了大陸旅客不能赴台旅遊的損失。這也正是「新南向政策」對台商的吸引力不大的重要原因。--外貿協會現任董事長王志芳,就曾任「新南向辦公室」主任。
  但蔡政府似乎是仍然有意要在經貿領域與大陸「脫鈎」,減少對大陸的依賴,以「斬斷」大陸對台灣進行「以經圍政」的「利器」,為未來台灣當局進一步「去中化」,甚至推動「憲制台獨」,打好經濟基礎,以利於「台獨」上層建築的建立。
  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防止大陸會以斷絕兩岸經貿,作為「遏獨」的鬥爭工具,尤其是在目前階段,要走出類似「鳳梨事件」等的被動局面。
  在客觀原因方面,本來,是要籍著大陸經濟轉型,「騰籠換鳥」之機,推動「新南向政策」。但東南亞和南亞市場基本飽和,很難擠進。而且接收大陸勞動密集型及高污染企業中受惠的國家,也開始「騰籠換鳥」,如越南最近召開的黨代會,就含有此類的精神。在此情況下,民進黨當局也就提前佈局,進一步轉移到勞工資源更豐富廉宜的非洲去。盡管培訓和運輸成本較高,但可以擺脫大陸的「影響」,「台獨」政治利益高於物質經濟利益。
  不過,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情況。一方面,民進黨當局要「以武拒統」,「以武謀獨」;另一方面,美國加大對台售武力度。這兩者都在在要錢,導致軍費增加,因而「中央總預算」就擠壓了其他領域的開支,「經濟部」要開拓非洲,就阮囊羞澀,只能是以「挖西牆補東窗」方式處理之。
  更深一層,可能也是對兩岸制度性聯絡機制的「停擺」,表達不滿的「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