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綰大局,立足澳門,放眼全國,胸懷全球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先後回答了三十位議員提出的有關防疫工作、振興經濟、扶助中小企、金融發展、教育、房屋、人才培養和引進、就業、工程、人資配對、體育發展、區域合作,以及政制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發展經濟到改善民生,事無钜細一一涉獵。但更是總綰大局,提綱挈領,提出了「四大產業」的大戰略,高屋建瓴,立足澳門,放眼全國,胸懷全球。可以說,這是一份賀一誠源自於其競選政綱和前後兩個施政報告,又高於其競選政綱和先後兩個施政報告施政綱領。
  值得注意的是,賀一誠在前往立法會列席答問大會之前,進行系列細密的前期鋪墊工作,打出「組合拳」,包括宣布提前發放二零二一年度現金分析,及公佈「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優化方案等。而且就在賀一誠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的前一天亦即公佈「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優化方案的同一天,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灣區之聲」節目,與央視新聞客戶端同時播發了《專訪賀一誠:粵澳共建深度合作區,迎澳門發展機遇》,賀一誠在受訪中宣示,澳門特區將在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立足于自身「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並暢談澳門特區如何把握機遇提振經濟,携手兄弟城市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而且,賀一誠還利用這個機會,首次披露了特區政府將會著力于「四大産業」,即大健康産業、金融産業、科技産業及文化基地。其中,大健康産業以中醫藥發展爲抓手;金融産業以證券和保險業爲切入點;科技産業以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爲依托;文化基地方面則將落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比他昨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中宣布這個戰略計劃,還早了一天,而且還比在立法會較為具體地介紹了「四大產業」的具體內涵。
  如果說,賀一誠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並回答議員們的提問,是他作為澳門特區和澳門特區政府的「雙首長」身份,向澳門特區唯一立法機關也是在半代議政制的民意機構進行報告,以體現既互相制約也互相配合的關係的話,賀一誠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灣區之聲」節目專訪,就是向中央匯報,並向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境內九城市官民進行宣導,體現澳門特區與中央及內地的關係。一句話,澳門發展並非是站在澳門看澳門,而是必須堅决執行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爲重點,全面推進澳門與內地的互利合作,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與此同時,也努力爭取國家及內地對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支持。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須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實際上,以經濟體量計,澳門可能還不如內地九個地級市中的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等四個「萬億元市」,單是廣州、深圳兩市,已是「富可敵國」--經濟體量已經超過世界上一些中等偏小型國家。而且經濟尤其是產業各門類齊全,各有偏重特殊。但澳門也有自己的優勢,除了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之外,還具有與國際社會聯繫密切的區位優勢。因而賀一誠在總結吸取博彩業單一經濟的深刻教訓之後,在此前已經提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及建設「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基礎上,提出發展「四大產業」的新戰略構思,是有利於澳門的可持續發展,保證澳門特區「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
  賀一誠特別談到了其中的金融產業,並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人民幣計價結算證券市場,而本澳正完備相關發展條件,因而表態有條件時一定會發展。賀一誠還表示,特區政府正關注央行數字貨幣在世界各地發展的趨勢,將與人民銀行保持溝通,適時研究發行數字化貨幣的可行性研究,為配合長遠發展需要,已計劃修法,增設發行非實體法定貨幣的相關規範,他稱本澳正加緊研究配合數字人民幣發展趨勢。
  這個發展方向,也符合國家的外交鬥爭對策。一方面,數字人民幣是要打破美元帝國的壟斷以至「勒索」,另一方面,在就連拜登也將中國定位爲「嚴重競爭對象」後,今後中企要到紐約交易所上市,可能會很不容易,但回流上海、深圳上市,可能達不到集資的目的,因而澳門還是要有發展債券市場,為國家做出特殊的貢獻,還是要進行準備的。而建立人民幣計價結算證券市場,就是建立債券市場的「初級階段」。
  但澳門卻缺乏這方面的專業尤其是高端人才。因而賀一誠昨日指出,本澳要發展大健康、金融、文化、科技行業需要有領軍人物,才能在本澳拉動相關新行業發展。鄰近地區有許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好多行業的領軍人物對澳門不會有興趣,故此本澳一定需要設立吸引人才的條件。
  因此,無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都要承認這個事實,並顧全大局。不要以「武太郎開店」或「自己不革命,也不準別人革命」的「假洋鬼子」心態,反對引進人才。這將不但無法推動澳門經濟發展,而且也將窒礙自己的進步,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引進高端人才產生「鯰魚效應」,反而可以激勵自己奮發圖强,以「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大無畏精神,進行良性競爭,有助於自己的成長。
  澳門作為旅遊消費城市,本身沒有資源,連土地資源也已基本枯竭,本來就是高度地依賴內地。在今後的不短時間內,由於一些國家的疫情仍然反反复复,國際免疫屏障建立仍有很大困難,澳門要恢復國際旅游業及國際線下會展業仍不太樂觀之下,內地尤其是廣東省的客源就更是渴求迫切。因而賀一誠昨日透露,特區政府不斷向內地相關部門爭取恢復自由行電子簽注,並與內地旅遊業界保持密切聯繫,對方已答應,一旦中央批准復辦境外旅遊電子簽注,優先出團地點一定是澳門。另外,也正在與廣東省方面協商,以接種疫苗代替核酸檢測,作為口岸通關檢疫條件的可行性。
  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屬於「開拓創新」的性質,與爭取內地支持是屬於「守成」性質不同。但從目前情況看,由于兩地所處地位及各自對發展定位的標定不同,可能還一時「談不攏」,必須繼續深入探討協商。當然,其中一些議題,連廣東省也不具權限。即使是GDP和稅收歸於澳門是屬於國家內部事宜,但廣東省也必須「聽中央」。而且更重要的是,屬於國際貿易範疇的產地來源及關稅,更是屬於「WTO」的國際關係事務。廣東省是中國作為「WTO」內的主權國家成員中的地方經濟體,而「中國澳門」則是「WTO」體制內的單獨關稅區,兩者除了國家主權的特徵之外,在「WTO」架構內在一定程度上處於平等地位。因而廣東省幷無自主權,就連國家外交部和商務部也須代表國家在「WTO」架構內進行談判。據說,當初是要建立「粵澳區自由貿易區」的,但最後拍板時只是「廣東自由貿易區」,並以南沙、前海、橫琴三個塊區組成,撇除了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兩個「WTO」單獨關稅區,是搞「廣東自由貿易區」,並以南海、前海、橫琴三個塊區,撇除了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兩個「WTO」單獨關稅區的主要原因。因此,有關的構想,可能較為複雜。尤其是在目前國際貿易領域的氛圍並不算佳的情況下,是否值得由國家出面,為這麼一個較小項目而「殺雞用牛刀」地進行涉外談判?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