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講壇探討 財政盈餘分配

  【本報訊】民眾講壇昨日討論「財政盈餘分配制度何時可落實?」,出席講壇的嘉賓包括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城大應用經濟課程主任林德欽。
  葛萬金表示,特區的財政盈餘部分用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如衛生、醫療、教育、交通等;部分用作推動未來發展,改善城市設施及可增值的產業,令經濟可持續增長;部分用作投資增值;部分用作儲備,未雨綢繆。特區政府10多年前已透過現金分享,將盈餘惠及所有居民。但疫情期間暴露不少社會問題,財政收入驟減下,仍然實施現金分享,是希望在疫情期間讓經濟收入減少的居民獲得支援。未來則應訂定長遠規劃,制定盈餘分配機制,否則將大量公帑用於未能用得其所的「大白象」工程,則是浪費。
  陳冰冰認為,央積金7千元的特別注資今年取消,對於仍在職,或某部份人可能影響不大,但部分65歲或以上長者每年會提取央積金進作生活費,將受到很大影響。她建議政府因應疫情關係多發一期敬老金,照顧長者需求。至於財政盈餘與經濟分享應引入評估機制、評核標準,以便更客觀衡量,訂出盈餘分享標準。
  李良汪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建議政府應透過未來賭牌重新競投,增加博企責任,或可與未來財政盈餘機制掛鈎。
  林德欽指出,本澳經濟過分依賴單一產業,加上稅制較低,應思考提高財政盈餘的收益問題,可參考新加坡淡馬錫(政府的投資公司)、卡塔爾投資等,以穩健收益維持社會穩定和長期發展。他又建議政府設立民生專項基金,專門用來支持民生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