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河南考察調研 「把脈」中醫藥發展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2日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調研,「中醫藥」成為他此行考察中的首個關鍵詞
  習近平:走中西醫結合道路
  12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後來到醫聖祠和南陽藥益寶艾草製品有限公司,瞭解中醫藥發展和艾草製品產業發展情況。
  習近平說,過去,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特別是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後,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習近平「把脈」中醫藥發展

  習近平首先來到醫聖祠,瞭解「醫聖」張仲景生平及其對中醫藥發展作出的貢獻。接受中新社採訪的專家認為,習近平此行首站選擇來到醫聖祠,體現出對中醫藥發展的高度重視。其間,他由古論今,再談中醫藥未來,是對中醫藥傳承發展的一次全方位「把脈」。
  「過去,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習近平在此行中如是說。東漢末年瘟疫流行,正是南陽人張仲景有感於百姓疾苦,潛心研究古籍,尋找治療傷寒的藥方,著成臨床治療學典籍《傷寒雜病論》。
  時至今日,《傷寒雜病論》所記載的小柴胡湯等藥方仍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該書仍是中醫院校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醫聖祠,就藏有《傷寒雜病論》白雲閣藏本,這也是該書目前發現最完整、最準確的版本。
  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司富春注意到,習近平曾強調「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司富春表示,中醫藥學凝聚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智慧、獨特的醫學理念和技術體系,綜合醫學理論、保健知識、防治方藥、養生保健方法,對當今醫學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著眼於當下,習近平此行明確指出,特別是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後,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
  事實如此。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中國篩選出的「三藥三方」正是在《傷寒雜病論》等古典醫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根據該書名方優化組合、創新運用而成的「清肺排毒湯」,被推薦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使用。中醫藥積極參與全球抗疫,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成為疫情防控中國方案的一大亮點。
  對於後疫情時期中醫藥如何發展,習近平更是多次「把脈」。2020年6月,習近平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就此特別提及「創新」,並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時特別強調「科學」,「要科學總結和評估中西藥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學的方法說明中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療效」。
  此行習近平再次強調,「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從中不難看出,習近平始終關注中醫藥未來發展並作出清晰指引。
  外界注意到,2017年開始實施的中醫藥法作為該領域第一部法律,正是對中國衛生健康領域制度體系的完善。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中醫藥法執法檢查,更是著眼於推動解決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
  竹立家認為,從法律和制度角度規範中醫藥發展,最根本目標還是加快推進中醫藥發展的科學化、技術化水平,充分發揮潛力和效益,最終造福於民族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