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精神

  一、井岡山精神的産生背景
  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長沙,並作爲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於9月9日領導了湘贛邊界數縣約5000人的秋收武裝起義。在攻占醴陵、瀏陽等縣城後,工農革命軍遭到敵兵的猛烈反撲。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攻打長沙計劃,並以前委書記名義命令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決定到敵人比較薄弱的地方尋求發展。9月29日,到達江西永新縣的三灣村,毛澤東在此對當時不足千人的部隊進行整編,確定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原則,連、營、團三級均建立民主管理的士兵委員會,史稱「三灣改編」,由此而奠定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有靈魂、有紀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政治基礎,面貌煥然一新。10月27日,部隊抵達井岡山茨坪,將革命紅旗插上了羅霄山脉。從此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爭,點燃了中國革命勢所燎原的星星之火。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起義農軍躍上井岡山,兩軍勝利會師,正式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後稱紅4軍),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朱德任軍長,從此開始了「朱毛」長時期密切合作、終生相伴的革命生涯。朱德詩雲:「革命雄師會井岡,集中力量更堅強。紅軍領導提高後,五破圍攻固戰場。」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懷、滕代遠率平江起義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主力800余人來到井岡山的寧岡新城。陳毅曾撰一對聯:「在新城,過新年,歡迎新同志,打倒新軍閥;趁紅光,到紅軍,高舉紅旗子,創造紅世界。」三支紅軍隊伍彙聚井岡山,進一步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4軍主力3600餘人風雪下井岡,突破敵人的多道封鎖綫,進軍贛南,相繼建立了贛南蘇區、閩西蘇區和贛西南蘇區,後統稱中央蘇區。1931年9月,中央蘇區發展到包括28個縣境、擁有15座縣城,總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人口達250多萬的全國最大的蘇區。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舉行,宣布成立了毛澤東任主席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其間,井岡山精神得到進一步豐富、發展和弘揚。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脉中段,群山連綿起伏,峰巒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鬱,具有雄、險、秀、幽、奇、深的特徵,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作爲共産黨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創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其發展大致分爲四個時期:一是引兵井岡的初創時期,卽1927年10月至1928年3目:二是朱毛會師的大發展時期,即1928年4月至7月;三是與「左」傾錯誤鬥爭的曲折發展時期,即1928年8月至12月;四是堅持邊界鬥爭、開闢新根據地的拓展時期,即1929年1月至1930年2月。在這塊紅色土地上,黨建立和恢復黨組織,團結和改造地方武裝,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政府,經歷近百次大小戰鬥,使根據地日漸擴大,開闢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培育了薪火相傳的偉大井岡山精神。
  二、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
  作爲在艱苦歲月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結晶,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具有豐富而深邃的精神內涵。關於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不同時期曾有不同的闡發。早期的概括是: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繫人民群衆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綫;艱苦奮鬥的作風。後來,江澤民提煉爲:「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衆、勇於勝利」;胡錦濤概述爲:「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矢志不移、百折不撓,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習近平詮釋爲:「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衆求勝利」。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其精髓大體一致,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艱苦奮鬥、依靠群衆。井岡山精神是紅船精神的傳承、豐富和發展。本文擬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詮釋爲依據論述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
  (二)堅定執著追理想
  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在艱難困苦的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正是因爲有堅定的信仰,才能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培根鑄魂,才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衝鋒陷陣,才能在屠刀下堅貞不屈、痛斥敵人。
  爲了培育革命理想信念,毛澤東1927年10月15日在葉家祠親自主持了六名新黨員的入黨宣替儀式,並請各連黨代表一起參加。會場的牆上掛著一塊寫有『CCP』的紅布。毛澤東詳細解釋了入黨誓詞的含義,然後帶著新黨員舉起右手鄭重宣誓:「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鬥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在他的帶動和要求下,其他連隊也相繼組織新黨員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以此加強黨性教育。
  爲了堅定革命理想信念,毛澤東1930年1月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長篇黨內通信答復林彪並印發全軍。1929年底,紅4軍第1縱隊司令員林彪給毛澤東寫了一封「新年賀信」,其中提出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毛澤東運用科學的唯物辯證法,系統分析了國內政治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深刻批評了林彪以及紅軍內部彌漫的消極思想和悲觀情緒,清晰闡明了對中國革命與紅軍前途的預測和自信,描繪了中國革命「星火燎原」的光輝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封長信,解析透徹,鼓舞人心,是一篇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
  爲了踐行革命理想信念,許多黨員、紅軍和群衆獻出了寶貴生命。據不完全統計,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即有一萬五千多人,加上無名烈士達四萬多人。
  作爲井岡山開創時期的永新縣委書記,劉真多次受到毛澤東高度贊揚。1928年8月,他被派往南昌參加黨的會議,不料在歸途中被永新保安隊逮捕。江西省衛戍司令王鈞出面勸降,被他厲聲痛斥。敵人便慘無人道地對他施以各種酷刑,後來竟用民間熬樟腦油的大木蒸籠熏蒸他。劉真昂立蒸籠中,大義凜然,怒駡不絕,直至被敵人活活蒸死,時年27歲。
  (二)實事求是闖新路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和活的靈魂,是黨的思想路綫和思想作風。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反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進而在思想路綫和軍事路綫兩個方面闖出了革命新路。
  首先,在思想路綫方面,主要是不唯書、不唯上,打破條條框框,按客觀規律和實際情况辦事。中國革命是走列寧領導的「城市中心」道路,還是「農村中心」道路?是將共産國際決議教條化和蘇聯經驗神聖化,還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這是關乎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思想路綫問題。秋收起義後,鑒於敵強我弱的現實,毛澤東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國情省情鄉情,果斷決定放弃攻打長沙而轉向山區鄉村發展,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並在井岡山一帶掀起了湘贛邊界土地革命的熱潮,頒布了中共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律法規——《井岡山土地法》。這就從革命實踐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論」。這是中國人民革命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其次,在軍事路綫方面,主要是根據當時當地的環境和條件,創造性地采用了山地戰、游擊戰、運動戰等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毛澤東稱爲「十六字訣」即「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毛澤東曾以此寫過一副楹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中操勝券;大步進退,誘敵滓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裏殲敵人。」
  井岡山時期,正是靠著這「十六字訣」的軍事指揮藝術、指戰員的英勇作戰和群衆的大力支持,先後打退了1928年至1929年間國民黨江西軍閥朱培德率贛軍連續發動的四次「進剿」和蔣介石調動湘贛兩省軍隊連續圍攻的三次「會剿」。
  1928年8月,湘贛敵軍8個團對井岡山發動了第二次「會剿」。湘軍以4個團兵力猛攻井岡山門戶——黃洋界哨口。四次進攻均被打退。當湘軍組織更大規模的進攻時,紅軍戰士急中生智,將正在修復的一門迫擊炮抬上黃洋界,前兩發炮彈因受潮沒有打響,最後一發炮彈騰空而起,剛好落在敵軍指揮所附近炸響。這時,早已埋伏在各個山頭的赤衛隊員和群衆都沖了出來,喊殺聲震天,土槍土炮鞭炮薺鳴。湘軍慌忙連夜撤兵,贛軍也聞風而逃。正如毛澤東在《西江月•井岡山》一詞中所寫:「早已森嚴壁壘,更加衆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十六字訣」在中國軍事史上獨創了一條新路,使紅軍多次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但在保衛井岡山根據地的戰鬥中,一些優秀兒女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29年1月,已有身孕的「雙槍女將」伍若蘭隨紅4軍主力下山、轉戰贛南時,爲掩護軍部人員轉移,腿部中彈,不幸被捕。當敵人知道她是朱德的妻子、婦運科科長時,便押解贛州,電告蔣介石,妄圖從她身上獲取共産黨和紅軍的重要情報。敵人對她軟硬兼施、用盡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2月12日,敵人將伍若蘭殺害於贛州衛府。1962年3月4日,朱德委員長重上井岡山。這位76歲的老人,長時間撫摸著他和伍若蘭當時用過的桌椅、床鋪、水壺等,伫立良久,老泪縱橫。他將一盆「井岡蘭」帶回北京。之後,他不僅養蘭花,還寫蘭花,留下近40首有關咏蘭花的詩詞,守望永遠,終生愛蘭。
  (三)艱苦奮鬥攻難關
  敵人多次攻山未取,便采用了封山的辦法,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在井岡山上,致使根據地的生活極度困難。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麽能够存在》中曾如此描述:「在白色勢力的四面包圍中,……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儘管食不果腹、條件艱苦,但堅強的紅軍指戰員仍然以苦爲樂、充滿革命豪情。有首歌唱道:「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該歌詞既是對紅軍艱苦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對其奮鬥精神的生動寫照。
  在共渡難關的歲月裏,井岡山根據地的幹部、黨員帶頭厲行節約,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當時,糧、油、鹽都極爲匱乏,毛澤東就指示軍部公布了用油燈的規定:連部以上單位晚上辦公、開會時用一盞燈,可點三根燈芯;不辦公、不開會則不點燈;平時,每個連部只留一盞燈作帶班、查哨用,只准點一根燈芯。按規定,毛澤東晚上可點三根燈芯,但他一直用一根燈芯辦公、看書、寫文章。正是在這「一根燈芯」微弱的燈光下,他寫就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麽能够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當時曾傳唱著這樣一首歌謠:「天上的北斗亮晶晶,比不上八角樓裏的燈光明。毛委員就是掌燈的人,照亮中國革命萬里程。」
  在幹部與戰士同甘共苦、共克時艱方面,曾有一個”朱德扁擔”的故事。當時,由於部隊要吃糧、儲糧,「挑穀上坳」成了一項經常性的辛苦勞動。從山上到山下有五六十裏路,坡高路陡,崎嶇難行。但40多歲的朱德軍長總是每次都跟大家一起去挑糧。大家不讓他去,可他怎麽也不同意。後來,有位紅軍想出了一條「妙計」: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但朱德又新做了一根扁擔,並寫上了「朱德扁擔」幾個字。從此,他的扁擔再沒人敢「偷」了。朱德與士兵患難與共的精神和率先垂范的行爲深深地教育了大家。有位戰士編了一首順口溜:「朱德挑穀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合力,粉碎敵人會剿。」
  在那缺糧少鹽的艱難日子裏,還有一個「捨命獻鹽」的故事。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張子清是紅4軍第11師師長,因在一次戰鬥中脚踝受重傷而於1928年底被轉到小井紅軍醫院住院治療。他捨不得用每天發給他清洗傷口的一小包食鹽,只是用茶水沖洗一下傷口,而把那一包包鹽用油紙包好留起來。後來醫院缺鹽,只能用白開水和石灰水,不少人傷口發炎。張子清聽說後,便主動把自己平時積攢的所有食鹽都拿出來,並吩咐護士把全院傷員的傷口都洗一遍,剩下的留給重傷員用。張子清也屬於重傷員,但醫護人員給他解綳帶洗傷口時,他硬是不肯,堅持先給其他傷員洗。由於消炎不及時,他的傷口反復感染,最後不得不截去一條腿。1930年5月,張子清不幸在永新病逝,年僅28歲。
  (四)依靠群衆求勝利
  群衆路綫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路綫和狙織路綫,是戰爭年代黨和軍隊的制勝法寶。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一開始就把「做群衆工作」作爲三大任務之一,一切爲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1928年8月,在黃洋界保衛戰中4廣大群衆幫助紅軍削竹釘、備乾糧、運彈藥、築堡壘,戰鬥期間配合紅軍扔石塊、放鞭炮、卩內喊、搖紅旗等,最終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敗敵人4個團。
  井岡山根據地的黨群關係、軍民關係十分融洽。有一天,部隊發了新棉衣,毛澤東領到後便回到住地八角樓,走到房東謝槐福跟前說:你一家五口人,沒有一件棉衣,你就把我這件棉衣拿去吧!謝槐福見毛澤東身上只穿了三件單衣,晚上也只披著一件綫毯,還經常工作到深夜,怎麽也不肯收。後來,經毛澤東反復做工作,謝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這種與人民群衆同甘苦、共患難的魚水深情,贏得了人民群衆的衷心愛戴。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正是在井岡山精神鼓舞下,紅軍指戰員與革命群衆勠力同心、堅忍不拔,才使得處於敵人嚴密封鎖下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頑強生存、由弱變強,度過一次次危機,闖出一條條新路,攻克一道道難關,取得一個個勝利。
  三、「讓井岡山精神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井岡山精神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凝聚和提煉,是一種能够穿越時空、具有磅礴偉力和永教育價值的標志性紅色精神資源,必須與時俱進地不斷發揚光大。1965年5月,毛澤東告誡「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1972年11月,鄧小平提出「井岡山精神是寶貴的,應當發揚」;1989年10月,江澤民希望「光榮的井岡山革命傳統一天也不能忘掉2003年9月,胡錦濤號召「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2016年2月,習近平三上井岡山,要求在新時代條件下「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一)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就要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下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執著追理想」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在新時代,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共産黨員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要把常態化制度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初心使命教育作爲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學好「四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爲規範。
  (二)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就要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堅持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實事求是闖新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在新時代,要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綫思維,認識和把握客觀發展規律,於變局中開新局。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就要在乘勢而上全面開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艱苦奮鬥、幹事創業。「艱苦奮鬥攻難關」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也是克服艱難險阻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爲我們擘畫了基本實現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圖景,催人奮進!然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所說:「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因此,我們必須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井岡山精神,在新征程中砥礪意志、磨煉品格,勇挑重擔、增強本領,不斷在克服困難、戰勝風險中開創工作新局面。
  (四)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就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進程中堅持人民至上,築牢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群衆基礎。「依靠群衆求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根本。新時代的人民群衆在階層構成、政治覺悟、知識水平、物質要求、精神需求、權益意識等方面,已與過去年代大不相同,因此要切實走好新時代群衆路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把黨的群衆路綫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總之,傳承弘揚井岡山精神,就要做到理想信念不動搖、實事求是不僵化、艱苦奮鬥不能丟、群衆至上不能忘,築信仰之基、聚創新之力、礪頑強之志、盡爲民之責。如此,才能真正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向新時代新征程交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韓延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