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意圖以疫情壓「公投」?

  經過各方努力,台灣地區的疫情有所平緩,已從高峰時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三位數字,及染疫死亡人數兩位數字,下降到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兩位數字,染疫死亡人數個位數字。如昨日新增七十九例新冠肺炎診病例,其中有七十八例本土病例,一例境外移入,另新增六名死亡個案,創下三級戒備以來的新低。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高風險區域在雙北地區,整體確診個案維持較低,死亡個案也變比較少,代表整體醫療控制已經相對穩定。
  因此,有聲音認為,到六月二十八日的全台三級戒備期限告滿時,應當下降為二級戒備,最低限度也是局部解封或「微解封」。實際上,本月二十日就曾經傳出,「行政院」曾於當日開會討論,擬出「微解封」計劃,只要符合「靜態場所、有足夠空間、不需近距離接觸、可流量管控」四項條件,由主管機關提出防疫計畫後,經指揮中心核可就有望逐步解封營業,其中包含電影院、圖書館、會展場館都可望列入。
  但昨日卻風雲突變,傳出「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當日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會中主要由指揮中心報告疫情發展、疫苗到貨進度與配送狀況,以及由各部會報告各項防疫作業執行狀況,幷針對下一波疫苗優先施打對象的調整做討論。蘇貞昌强調,雖然台灣地區的疫情已有趨緩,但還不能鬆懈,也不鼓勵民衆恢復跨區活動。因而蘇貞昌指示指揮中心在審視各地疫情狀況,以及綜合各縣市意見後,針對是否維持三級管制做審慎評估。然而隨著疫情趨穩,針對足以確保做好防疫、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的活動,也請各該部會提出相關規劃,項目陳報疫情指揮中心予以有條件核准開放。蘇貞昌還拍板決定,防疫三級警戒將延續兩個星期至七月十二日,所有管制措施暫不鬆綁,表演場館、電影院、美術館、博物館等,維持「關閉」的管制等級。
  此消息當然引發各方關注,因而紛紛詢問有關當局。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三級警戒是否要再延長或解除,以及相關因應做法,內部確實有討論,但尚未確定是否要延長或解除,一切交由疫情指揮中心評估決定。而指揮中心則回應,全台三級警戒日期是否調整,陳時中將於今日下午二時在記者會正式對外說明。
  而從各方面情況看,民進黨當局的決策時繼續堅持實行全台三個戒備,而且不但是將於今日正式公佈的延長至七月十二日,屆時還將會於衡情況的發展,不排除繼續實施三級戒備,直到九月間「立法院」新一個會期開議,及各大中小學開學。
  這將是第三次延長三級戒備的實施期限。指揮中心五月十九日宣布,全台疫情提升至三級警戒至五月二十八日;五月二十五日考量確診持續攀升,且社區恐有隱藏病例,首次延長到六月十四日。由於疫情未見趨緩,六月七日第二度宣布全台三級警戒再延長至六月二十八日。今日倘再度宣布再延長三級戒備,就將是第三度延期了。
  據說,「行政院」在初步盤點三級警戒實施以來,對經濟和民生產業的衝擊之後,但仍拍板再度延長三級警戒,是出於三大原因的考量:其一,七月剛好遇到暑假,若六月二十八日如期開放,可能會遭遇民眾報復性出遊,因再度群聚而產生染疫破口。其二,雙北目前仍未達到解除警戒的標準,全台必須維持一致,否則民眾跨區移動,傳染鏈將擴大。其三,待七月中旬日本贈與的阿斯利康疫苗,和美國贈的二百五十萬劑莫德納全部施打完畢後,第一類至第七類人員大部分皆已接種疫苗,解封的風險才降低。
  其實,這只是「技術主義」的因素,真正的原因是「政治因素」,是希望能「超前部署」,將三級戒備的實施期限,一路延長到九月之後,亦即跨越「中選會」公告的四項「公投」的投票日八月二十八日。按照民進黨當局的設想,「最佳狀態」是,一方面,疫情不要繼續惡化下去,以達成當初「超前部署」的計劃,在七月間台產疫苗上市後,普遍接種,以減輕島內外批評壓力。另一方面,也不能過早完全「清零」,最好還是每日都仍有零星新增確診病例,而且還一直如此維持下去,導致有關當局無法宣布取消三級戒備,直至超越八月二十八日的「公投」投票日,從而「迫使」「中選會」宣佈,停止進行四項「公投」。
  這確是「山人妙計」。因為倘是按照原訂計劃進行四項「公投」,尤其是在投票之前進行電視辯論,及發起「公投」單位進行宣傳,可能會更為激發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強烈不滿情緒。而且,其中的一項「公投」是「反萊豬」,從目前情況看將能輕易獲得通過,這讓剛收到美國捐贈二百五十萬劑疫苗的民進黨當局,不知如何向「山姆大叔」作出交代。實際上,美國突然「加碼」捐贈疫苗,其中一個用意,就是要平息台灣民眾「萊豬吃了,軍火買了,但疫苗卻不來」的不滿情緒,以避免在「反萊豬公投」中進一步發酵。
  倘是「超前部署」,將三級戒備延長到八月二十八日之後,按照「三級戒備」的管制規範,尤其是禁止群聚,這就將與「公投」投開票當日,選民們前往投票站投票,工作人員執行任務及開點票的群聚行為相扞格,以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法理,當然是必須取消「公投」了。連帶的,投票前的電視辯論會及街頭宣傳活動,也是屬於群聚行為,也將受到「三級戒備」的約制。總之一句話,將三級戒備延長到八月二十八日之後,四項「公投」就實質性地被「禁制」了。
  更奧妙的是,還可針對《公民投票法》條文規範的「缺陷」,以疫情來掐滅這四項「公投」。實際上,《公民投票法》只是規定,公民投票日定於八月第四個星期六,自二零二一年起每二年舉行一次,公民投票日為應放假日(第二十三條)。但沒有規定,倘因為實施緊急命令或受自然災害影響,而未能在法定的「公投」日期進行投票,此後是否可以擇期進行「補公投」。因此,這四項「公投」倘錯過了今年的八月二十八日,就只能按照《公民投票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在二零二三年的八月二十六日進行了,屆時所有「公投」議題都已經被淡化了。
  在此前,就有過執政黨為反制在野黨,利用突發事件發布「緊急命令」,以壓遏選情的事態。比如,一九七九年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勢力的氣勢兇猛,國民黨可能會大敗。而就在此時,中美宣布建交,蔣經國就發布「緊急處分」,命令進行中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延後舉辦;後來再追加發布「緊急處分補充命令」。到恢復舉辦時,「黨外」勢力的選情已經消淡。這是「行憲」後的第三次發布「緊急處分」。現在,應是由「黨外」發展而來的民進黨,利用此機制反過來壓制國民黨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