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司:加強渠網改建 擬增力度罰非法排污

  【本報訊】針對非法排污問題,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承認現時法律制度「無咩力」,處罰亦「不痛不癢」,與已市政署啟動檢討相關法律,初步考慮制訂專門的行政法規,提升相應處罰力度,以及加快處罰程序。
  檢討非法排污法律
  張永春稱,本澳部分渠網過百年,容量不足、加上非法排污及地盤非法排放泥砂,令本身承載力超標的渠網降低排水能力,市政署會加強執法及宣傳,並檢討相關法律。
  相關部門會加大清渠頻率,尤其是雨季及黑點,張永春提到市政署負責清渠的人員相對較年長,平均年齡逾60歲,希望通過外判渠務工作,緩解前線人員老化及退休潮等人力資源壓力,市政署會做好監督及指導工作。
  近兩年清渠的長度及清污物數量相對往年有大幅提升,但張永春認為有關工作治標不治本,指治本需要從城市基建去想辦法,但加大渠網容量就要掘路,會影響交通。
  張永春強調,政府要下決心,雖然會為市民帶來不便,市民會鬧,但若政府拖著不做,暴雨天氣、「百年一遇」情況越來越多,問題只會不斷重複;政府會加強渠網改建,並會與交通及工務部門做好協調。
  「呢屆政府一定有決心,係基建方面。具條件下,我哋盡量做好,不論泵站興建、渠網改造,唔單止通渠挖泥」。至於哪一區優先換渠?他則稱,是要顧及交通最繁忙的交叉點,會與交通部門充分評估。
  內港北泵站緩解水浸
  張永春表示,經評估內港北雨水泵站運用效果,認為是治水可行方案。工務部門已落實內港南涵箱渠及泵站興建,以及筷子基北灣加建新泵站,今年會完成相關規劃,希望明年招標,開展興建工程。
  張永春受訪時稱,近年本澳遇到強降雨,舊區低窪地方就會出現水浸,是整體渠網承載力不足,因渠網非常老舊,即使部分地方經近年渠網修建、重建後擴容,但由於是網絡,部分渠網未擴容,仍因承受不到強降雨量而令部分地區出現水浸。
  他在回應6月1日黑雨水浸問題時表示,事後評估認為內港北泵站起到相當作用,至少是對內港北該區水浸情況有相當大的緩解作用,只是由於覆蓋面「無咁大」,加上由於降水量較多。他認為,新建的泵站及涵箱渠可令傳統的水浸地方減少水浸高度,即使出現水浸,亦縮短水浸的時間,並會加快去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