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促融

  對於如何以通促融,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提出,「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
  福建具有沿海近台的獨特優勢,在血緣、地緣、文緣、商緣、法緣與臺灣地區最爲密切,在以通促融方面,有優勢基礎,有實踐探索,形成了一批融合先行先試案例,在閩台經貿合作、惠及臺胞利民、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從「兩岸三通」到「四通」「應通盡通」,兩岸之間的交流往來將揭開新的歷史篇章,將進一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從「三通」到「四通」:大陸方面積極淮動應通盡通
  儘管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百般阻撓,大陸方面始終從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出發,始終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出臺了一系列深化兩岸交流的政策措施,不斷提升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積極推進兩岸應通盡通。
  政策支持有力。2018年2月,國台辦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台措施」),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爲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6月,福建省推出「66條」實施意見,涉及擴大閩台經貿合作、支持臺胞在閩實習就業創業、深化閩台文化交流、方便臺胞在閩安居樂業等四個方面,旨在發揮福建沿海對台優勢,打造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示範區。2019年11月4日,國台辦、發改委經商中組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使臺灣同胞分享更多的發展機遇,獲得更多的同等待遇。福建制定《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出臺42項具體措施,進一步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同_時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小四通」,持續推進應通盡通、能通先通,惠台利民、文化交流等走深走實,著力在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上先行先試、闖出新路。2019年1月,厦門與金門兩地相關部門圍繞「四通」「三化」提出了2019年深化厦金交流合作的35個議題。2019年6月,《厦門市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
  (「45條措施」)正式出臺,落實臺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經貿合作暢通。在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大陸堅定推進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兩岸共同發展。一是政策支持。幫助台商台企享受到助企紓困政策,儘快復工復産。二是搭建平臺。積極協助台商台企拓展大陸內需市場,舉辦「台資企業拓內銷」綫上推介對接系列活動,協助台企參加第三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用好「台商走電商」、跨境電商等平臺。三是提供機會。爲台商台企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加强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建設,在江西新設兩岸産業合作區。支持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習就業創業,舉辦一系列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活動,建設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四是完善設施。例如平潭實驗區率先實現到臺灣北、中、南部客貨運海上直航航綫全覆蓋,隨著2020年10月京台高鐵高速平潭段通車運營,通道作用更加凸顯。經過「平潭—臺北」「平潭—高雄」通道的兩岸農漁産品貿易、海運快件、跨境電商等近年來一直保持在40%至60%的高速增長。
  儘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民進黨當局的惡意阻撓,大陸與島內民衆開展兩岸間經貿交流合作却愈來愈緊密。大陸台企生産經營總體穩定,部分台企持續增資擴産,8家大陸台企在A股成功上市,台企在大陸上市形成新熱潮。台商投資出現大項目多、科技含量提高的積極變化,兩岸産業鏈供應鏈持續穩固。2020年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爲2608.1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其中,大陸對台出口601.4億美元,同比增長9.1%;大陸自台進口2006.6億美元,同比增長16.0%。兩岸經貿在疫情下的依存度不降反升。民進黨當局欲趁新冠疫情加速推動兩岸經濟脫鈎,但統計數字却再一次證明,兩岸經貿互動並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基礎設施聯通。福建省《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推進「台海通道」項目、用好海峽海底光纜、加强對台開放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福州琅岐客運碼頭、厦門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建成使用,推動閩台海空航綫與「絲路海運」及中歐班列對接。僅2019年,就實現了臺灣高雄至福建平潭貨運直航航綫成功首航、莆田首條對台集裝箱定期航綫(「莆田一金門一臺北、台中、高雄」海上直航航綫)開通、「中遠之星」客滾輪厦門一高雄航綫臨時恢復運營,「兩馬」新航綫——福州馬尾琅岐至馬祖南竿福澳港航綫正式開通,金厦「小三通」全面升級——厦門啓用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全新候船樓、平潭至高雄海上客運航綫「海峽號」首航、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在福建貫通(「十三五」規劃中北京至臺灣高鐵的先期工程)。基礎設施聯通,爲兩岸融合打下堅實的基礎。
  能源資源互通。在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過程中,兩岸曾經進行過能源合作。1994年,大陸中海油公司和臺灣「中油公司」就曾就合作勘探油氣工作展開接觸,並决定臺灣「中油公司」以OPIC子公司名義與大陸間接合作探油。雙方决定在珠江口台南盆地與潮汕凹陷區域聯合勘探,並簽署了協議書、成立合資公司,在臺灣海峽南部一處盆地鑽探了一口試采井。此後,由於兩岸關係惡化,雙方都未能鑽探第二口試采井。
  2018年8月福建成功實現向金門供水,爲兩岸能源資源互通探索了新路。在今年臺灣地區缺水嚴重,面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旱情的時候,歷來常受缺水困擾的金門,因爲有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用水得到充分保障,再次證明了只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才能帶給兩岸民衆更多福祉,反觀民進黨當局的集體「求神賜雨」的政治作秀,解决不了民衆的民生問題。
  爲進一步推動能源資源互通,福建省提出,要探索臺灣能源供應新路徑,發揮港口航運和沿海能源布局優勢,以市場化合作方式爲臺灣提供緊缺能源,推動建立便捷經濟的供應通道,並推進「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目前,厦門與金門正在探討電力聯網的可能性。如果能實現互聯互通,不僅可以提高金門電力系統的可靠度,解决電力供需失衡問題,更能進一步降低金門的電力成本。
  行業標準共通。在深化行業標準共通方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協同有關地方和行業協會,專門就「兩岸行業標準共通」開展調研,研究相關行業中標准共通的重點領域,推進開展兩岸標準比對研究等工作。推進兩岸茶葉産業的標準共通,推動臺灣茶葉學會和有關企業參與《臺式烏龍茶》《臺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等國家標準研製工作。福建先行開展若干領域標準合作。擴大對台企資質及行業標準采認,推進直接採認臺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完善標準合作的平臺。開展閩台技術標準和法規采集、研究、開發、咨詢服務,支持台企在閩設立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臺灣地區標准化(厦門)研究中心2018年I2月成立,圍繞臺灣地區標準化戰略、標準法規、兩岸「行業標準共通」等方面的課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其承擔的「涉台標準化綜合信息數據庫研究與構建」和「閩台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比較及綜合性平臺構建研究」兩個項目,爲打通涉台標準化信息渠道及構建「閩台標準化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了技術參考依據,有助於推進兩岸「行業標準共通」,更好地爲促進兩岸經濟貿易發展提供標準技術支撑。平潭率先構建覆蓋采信臺灣職業資格、企業資質、行業標準、商品檢驗的一套等效認證和監督體系,直接采認臺灣職業資格95項,其中采信的20多項技能項目在福建全省推廣,並被國務院作爲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復製推廣。
  兩岸應通盡通:歷史大勢所趨
  兩岸相通是兩岸融合的前提和基礎。兩岸「三通」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兩岸應通盡通是歷史大勢所趨,是任何「台獨」勢力也阻擋不了的潮流。
  應通盡通是兩岸民衆的所期所盼。從「小三通」到「台商春節包機」再到「兩岸空中直航的全面實現」,兩岸邁入了「一日生活圈」時代,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的形成,爲兩岸民衆帶來極大的便利。當前,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所鼓吹的「兩岸脫鈎」和「新南向政策」是典型的政治騙術。前不久發生的「鳳梨風波」讓民進黨當局所謂「不要把鶏蛋放在一個籃子」的經濟主張,徹底淪爲笑話。堅持應通盡通,是順應民心之舉,是造福兩岸民衆之舉,是增進臺灣同胞利益福祉之舉,是兩岸民衆真正的所期所盼。
  應通盡通是消融隔閡的重要舉措。兩岸合作伴隨著應通盡通,進入快速通道,給臺灣民衆帶來更多便利和福祉,拉近了彼此心理與現實的距離,增加了相互理解與信任,减少了隔閡和誤解,强化了親近感與認同度,擴大了雙方的共識與利益,不僅爲兩岸未來進一步增信釋疑、共謀發展打下了很好的社會基礎,也在相當程度上確立和保障了和平、交流、合作這一兩岸關係長期發展的正確航向。
  應通盡通是兩岸融合的關鍵所在。融合發展是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同胞親情、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兩岸將結爲更爲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增進臺灣同胞關於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國家認同與和平統一的意願,推動兩岸深入融合。
  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從「兩岸三通」到「四通」「應通盡通」,兩岸融合發展將爲兩岸和平統一打下堅實基礎。
(梅傳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