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心回歸工程,與黨同行與國同進

  今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華誕,也是中國共產黨開創、領導和發展的「一國兩制」事業開始實踐——香港回歸的二十四周年。因此,我們在感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向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同時,在同樣實行「一國兩制」的澳門特區生活工作的廣大澳人,也在感恩開創、領導、發展、捍衛「一國兩制」事業的中國共產黨,為我們創造了百年偉業的「濠江篇章」。因此,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社會各界,籍此盛典,正在積極推動廣大澳人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堅定維護中共的領導,進一步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發誓在下一個中共百年偉業中,譜寫新的「濠江篇章」。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的澳門回歸,是澳門管治權及制度的回歸。在過去的二十一年多來,中國共產黨在開創了「一國兩制」事業,鄧小平等中國共產黨人從國家民族整體利益和澳門同胞切身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並領導制定澳門基本法,構建「一國兩制」制度框架,籌建第一個特別行政區,實現了舉世關注的澳門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的基礎上,又領導澳門「一國兩制」事業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在政治上,正確處理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關係,領導政制發展,促使澳門「一國兩制」的憲制基礎愈加完善。在經濟上,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澳門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出台系列政策惠港惠民,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援助澳門抗禦兩次重大疫情。使得澳門回歸以來,以憲法和澳門基本法為基礎的憲制秩序牢固確立,治理體系日益完善。澳門特區的民主政制有序發展,澳門居民依法享有的廣泛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居民生活持續改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紮實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初顯,民生福利水平顯著提升,免費教育、免費醫療、雙層式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惠及全社會,澳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社會保持穩定和諧,多元文化交相輝映;澳門成為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政府和市民、不同界別、不同族群保持密切溝通,社會各界理性表達各種訴求,形成良好協調機制;中華文化傳承光大,多元文化異彩紛呈。澳門特區的成就,舉世觸目。
  現在,《澳門基本法》和《中葡聯合聲明》規定的「五十年不變」,即將到半。在順利完成管治權和制度回歸並有長足進展的背景下,現在需要加強進行的是「人心回歸」的工程。在回歸初期,當時的決策機構提出「井水不犯河水」及「守門員」的決策。筆者當時就覺得不是味兒,籍著全國人大港區代表馬力的一篇文章,在本欄以《中央港澳工作機構應強化聯繫群眾作風》及《密切聯繫港澳居民並不抵觸高度自治方針》等為題,指出港澳兩個基本法賦予港澳兩特區的「高度自治」,主要是體現在政治體制和政府操作方面。而中央港澳工作機構代表中央政府已成為中國公民的港澳居民加強聯繫,並沒有觸及到這個範疇領域,亦即不會侵蝕特區的高度自治權,更不是干預特區的高度自治事務。中國人有句老話叫「過猶不及」。在執行中央有關「不干預港澳高度自治事務」等相關指示時,如果是從偏緊偏嚴的角度理解,可能就會引起某些反效果,從而辜負了中央的一番好意,並使中央與特區的關係處於某種「失衡」狀態。筆者並籍著出席時任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宴請澳門新聞界高層時指出,回歸前當時的澳門新華社經常組織澳門新聞界赴京訪問,有利於澳門社會輿論加強對國家的認識。白志健重視並接納了建議,隨即與中央聯繫,組織了新聞界高層訪京團,獲得中央領導人會見。此後這種形式繼續傳揚,並延伸到其他的各界別去。後來,澳門中聯辦更是積極組織各類培訓班,組織各界別人士到國家行政學院,井岡山、延安、浦東等幹部學院學習。投入成本不多,但效果很大,強化了對國家、對國家執政黨的認知,鞏固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初心。
  可以說,澳門社會的愛國愛澳意識高漲,優良傳統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中聯辦正確處理好「一國」與「兩制」、中央與特區的關係,起到了更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高度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與內地聯合出版教科書,進一步加強《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情、區情的宣傳教育,配合國家及本地的相關立法,進一步加強有關國旗、國徽和國歌的教育工作,升掛國旗活動在學校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提升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澳門特區政府內不同的機構,如教青局、市政署、法務局、廉政公署、社會工作局,以至婦聯總會、街坊總會、中華新青年協會,以及一些宗教團體等也都提供各種與品德和公民教育有關的教育活動,為中小學校推動品德與公民教育提供了多元的管道,既豐富了品德與公民教育的內涵,也增大了學校落實品德與公民教育的機會,發揮了相輔相成的功能。外交部駐澳門公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也通過外交知識競賽活動和軍營參訪、暑期軍事夏令營等活動,增強澳門青少年對國家發展成就的認識,提高了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而習近平主席多次高度肯定澳門的「愛國愛澳」教育已經成為澳門社會的核心價值,值得永遠傳承發揚下去,並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回信中,勉勵他們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後為建設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
  香港之所以會發生系列的「反中亂港」事件,雖然背景很複雜,而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缺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說,中央為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其中一個動機,就是要衝破這個障礙,在教育領域清除外國反華勢力的「代理人」,識別「兩面人」,掃蕩毒害青少年的教材,建立類似澳門特區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包括教材編纂及出版。
  澳門在這方面確實是走在香港的前面,但也不能否認,仍有「盲區」。一些人仍然躲在陰暗角落「吱吱喳喳」,雖然是少數,但其在「同溫層」中的「影響力」卻不小。這個群體,主要是從「藍底學校」畢業並赴台就讀者,尤其是參加了「小英青年軍」等的活動其實是培訓者。因此,國家教育部有必要擴大招收澳門保送生的舉措,澳門特區政府及教育部門也宜在已經注意到團結天主教學校的基礎上,加大力度並採取更多更靈活及更有效的形式,對天主教學校的青年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包括安排他們到內地的師範學校進修,在暑期組織他們到內地參觀、培訓及與內地教師交流。澳門中聯辦也適宜安排其中表現出色者擔任內地各地各級的政治公職如政協委員、青聯委員及婦聯成員等。這些活動既要熱熱鬧鬧,造成聲勢,更要紮紮實實,靜水深流,力圖做到全方位、無「盲區」、去「死角」,既全面推進,也滲透到每一個角落,「一個也不能少」,以「畫出最大同心圓」,尤其是將可能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保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培育更多愛國愛澳人才,為澳門「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積極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