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社會是企業家的責任 ——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台商張簡珍

  張簡珍是高雄人,她與先生自2002年到上海創業以來,事業版圖不斷擴大。不過,人們津津樂道的並非是她事業有成,而是她的博愛之心。她也因此先後獲得「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抗「疫」的付出和感動
  深秋時節的午後,位於上海虹橋板塊的競衡大業廣場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明亮。右側假日酒店門口,不時有車輛來往穿梭;左側辦公樓裏,外出就餐的職場人陸續返回。這,便是張簡珍的日常,寧靜、有序,充滿活力。
  「我只是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談到最新獲得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張簡珍沒有細說自己組織台商台企捐款捐物的細節,而是感恩於湖北人、武漢人的付出。「我們真的要感謝武漢人、湖北人,他們都是抗疫的英雄。因爲他們非常配合地封閉了城門,才能使得全國疫情得到很好地控制,才會有我們現在活躍的經濟。」
  疫情爆發時,張簡珍剛到英國,她計劃在春節假期探望在劍橋大學攻讀碩士的女兒。然而,國內的疫情牽動著她的心。作爲上海市台商協會的會長,身在大洋彼岸的她第一時間組織台資台企捐款捐物。與此同時,她提前結束了難得的母女相聚時光,改簽機票返回上海。「我們募集到了將近7000多萬款項,支援到了湖北。這也是盡我們臺灣人的綿薄之力,因爲我們兩岸都是一家人。」
  張簡珍返回上海後,顧不上休息便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1月31日開始,她帶著上海市台協的骨幹到台企調研,幫助企業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也聆聽企業發展之困難。她說:「我非常感動,那時候,上海市的領導、台辦的領導,甚至每個區、街道的領導都會主動來關心我們台企的發展情况。他們幫助我們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推進復工複産。患難見真情呀,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後疫情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如今,嚴冬早已過去。不管是張簡珍「掛帥」的競衡集團還是其他的台企,大多都已經走出困境,有的還實現了小幅增長。「根據我的調研結果,凡是電子類、網絡類業務的企業,今年的業績都是增長的,有的甚至翻了一倍。其他行業情况各不相同,像我們酒店的業務,有的持平了,有的達到了去年的80%,整體上還是不錯。」
  當然,亮眼的成績背後也離不開各個企業的努力。張簡珍說,在後疫情時代,企業家要學會判斷世界經濟格局,也要瞭解國家的發展戰略,應該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爲。「今年是競衡集團發展最快的一年,我們的業務範圍從房地産,擴展到大健康、智能物流等領域。」張簡珍說,經過4年的發展,競衡集團投資的現代智能物流項目已經在長三角鋪設了二十多個點。「接下來我們也會到湖北、湖南、天津等地區鋪設智能物流項目,因爲無人智能化的物流一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同樣,張簡珍也帶領上海的台商台企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這也是她接任上海市台商協會會長以來的工作重點。「爲了融入長三角的發展,我們台協已經到浙江、江蘇等省市做了100多次調研。我們很清楚,國家的發展戰略,將給我們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談到最新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張簡珍更是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這是一個超過20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貿易總量約占全球30%。對我們企業來說,對我們臺灣的年輕人來說,將增加多少發展機會呀!」
  擁抱大陸臺灣青年才有廣闊未來
  張簡珍到大陸創業近20年,也曾經歷數次失敗與困頓。但是,在風雨過後,她已然看到了彩虹。如今的競衡集團,業務範圍已經涵蓋了房産、創投、醫療、智能物流、能源化工、國際貿易等領域。談到中央明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張簡珍自豪地說:「不管在臺灣還是在大陸,我們從小都仰望發達國家。所以,當我知道祖國到2035年要建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時,我覺得無比榮耀。身爲中國人,我感到非常驕傲!」
  由此,張簡珍又想到了家鄉—高雄。她傷感地說,高雄一年四季太陽高照,曾經是全亞洲排名前三的港口,那麽繁榮,那麽有活力。而現在,高雄的窮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平均薪水比20年前減少了一半。「我特別傷心,臺灣的年輕人機會太少了。所以,我呼籲臺灣年輕人不要被臺灣媒體偏頗的報道影響,多到大陸來看看,給自己一個發展的機會。」
  爲了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張簡珍掛帥的競衡集團多次冠名贊助或舉辦青創大賽。張簡珍希望爲臺灣年輕人搭建一個瞭解大陸的平臺。「上海是一個國際性都市,全世界的優秀人才都彙聚到這裏。臺灣的年輕人只有親眼看看上海的城市建設,親身體驗這裏智能製造等産業的活力,親耳聆聽同齡人的事業規劃,他們才會知道這裏有多少機遇和挑戰?他們才會清楚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他們才能清楚自己的夢想是什麽?」
  奉獻社會是企業家的責任
  張簡珍快人快語、真誠善感,面對記者的采訪,談到動情之處,她便幾度哽咽。心底的這份柔軟,促使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張簡珍無論事業多忙,都會定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四川汶川大地震、臺灣8.8水灾、雲南魯甸地震……哪里發生灾情,她便及時伸出援手;西藏希望小學、上海自閉兒中心、白先勇文化基金……哪里需要幫扶,她便盡力資助支持。
  張簡珍事業有成,夫妻和睦,子女雙全,是人們眼中的「人生贏家」。然而,采訪中,她却主動揭開心中的傷疤。「我兒子患有自閉症,我知道那是怎樣的痛!」正因爲如此,張簡珍能切身感受困境中的人們那份無助和困苦,明白社會公益事業的意義所在。因此,她與上海兒童福利院合作,資助建立自閉兒中心,並經常回臺灣邀請特教老師來傳授關於自閉兒輔導的經驗。張簡珍說,作爲企業家,「奉獻社會」與「發展企業」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張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