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貝爾說美國不支持「台獨」有何玄機?

  在美國國慶日後恢復上班的第二日,美國白宮負責亞洲事務的最高官員--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在出席美國智庫亞洲協會的活動時表示,拜登政府支持强健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完全瞭解其敏感性。與此同時,他也表示,美國支持台灣尊嚴,台灣應該在國際社會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被拒之門外。
  沒有記錯的話,這是拜登政府首次表態「不支持『台獨』」。本來,「不支持『台獨』」,這是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歷届政府堅持的基本立場,拜登政府也重彈舊調」,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是,在近年來中美關係處於對抗狀態,而拜登新政府上臺半年來更是一直沒有提起「一個中國」政策的大環境之下,坎貝爾的這個表態,就顯得頗為特別。尤其是考慮到,坎貝爾是民主黨智囊中的「友台派」,而且與蔡英文有著密切的私人「交情」,因而由他出面强調美國的「一中政策」,似乎是一個頗為重要而又極為清晰的信號。
  恰巧的是,就在美國國慶節當日,台灣地區的民進黨「頭號軍師」,「獨派」骨幹邱義仁在出席陳水扁主持的一個電視談話節目,在被問到他去年在美國喬治城大學舉辦的線上研討會,談到「台獨」議題時聲稱「台灣務實的政治人物不會這麽做,除非瘋了。哪怕如陳水扁最後也會踩煞車」時再度解釋,台灣要宣布「獨立」,不是台灣人民自己決定,說起來很殘酷,但這是現實,要考慮國際形勢、中國可能作爲,並坦言「美國根本就不贊成」,在客觀上有著互相呼應的效果,或是坎貝爾證實了邱義仁的說法。
  當然,坎貝爾的說法,究竟是個人觀點,還是拜登政府的既定政策?仍有待觀察。因為就在此前不久,今年五月二十六日他在參加史坦福大學舉辦的研討會時就指出,現在美中兩國的主旋律是「激烈競爭」,將依照「戰略參數」來推動;雖然並未提到台灣問題,但其基調還是屬於「鷹派」的。現在卻突然變成了準鴿派」,這其中的變化之大和之快,顯出並不單純是其個人觀點,更趨向于拜登政府正在重整中美兩國和台灣地區這個「三角關係」的政策。
  直到目前為止,美國國務院尚未對此作出回應。但從國務院是文官官僚機構,之負責執行政策,而非決策機構;反而國家安全委員會對總統的決策起著重要的左右作用。因此,如果是拜登政府進行政策調整,國務院就必須執行。
  倘果如此,就是拜登政府對台灣主持的微妙調整,由作為「友台派」而且還是蔡英文「老交情」的坎貝爾出面强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提醒蔡英文當局,美國不支持「台獨」,不希望因為台灣當局推動「台獨」而打破台海現狀、危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更不希望因爲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獨」將將美國捲入台海戰爭的意圖,就極為明顯。
  實際上,就在坎貝爾作出這個美國不支持「台獨」的同一日,美國在台協會(AIT)正式發布將由孫曉雅接任其台北辦事處處長一職,民進黨上下都陷於一片興奮之中,認為是美國釋放更為「友台」的信號。
  筆者日前也分析指出,美國國務院派出一位女性外交官出任「AIT」處長,可能會有其特定的考量。如從「想當然」的邏輯揣測,既有可能是要與台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也是女性,而且也是首位女性「駐美代表」相適應;更有可能因為蔡英文是女性,委派女性外交官駐台,就可在正式場合之外,方便於私下接觸,進行「閏蜜外交」,就像蔡英文人數不多的閨蜜蕭美琴,可以進入蔡英文的閨房閒談私事那樣。 因此,從即時的短期效應看,坎貝爾的言論,就是要冷卻民進黨因為美國宣布孫曉雅駐美的過熱興奮心情,而避免民進黨當局產生錯覺,肆無忌憚地進行國土分裂活動。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不希望美國國務院中的涉台「鷹族」走得太急太快。即使是仍要利用他們來牽制中國,但也希望能保持一個大致上的平衡,不能一頭熱。
  回到拜登本人,從其今年一月二十日就職美國總統,到美國國慶日的將近半年時間內,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就任的磨合適應期。在基本穩定下來之後,就應是思考,包括美中關係在內的全球戰略平衡的問題。
  首先,是否應當全盤繼承特朗普的路線?從政黨利益看,既然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個不同政黨的競爭,就應有一定的區隔,否則有何必要政黨輪替?盡管在意識形態上,美國遏制共産主義,兩黨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實施的策略上,應有明顯的差異。既然是選贏對手,就要採用與對手不同的對策。
  從實質利益看,民主黨較爲趨近中産以上階層的利益,必須顧及華爾街金融巨頭及大財團的利益,實際上拜登之所以能夠戰勝特朗普,金融巨頭及大財團就發揮了「推手」的作用,並成為拜登的「金主」。因而拜登必須奉行與特朗普取悅民粹不同的路線。而金融巨頭和大財團是主張與中國友好交往的,不願見到自己的「米路」被政治所截斷。
  從實際效果看,拜登在競選過程中,為了勝選,與特朗普作出區隔,曾經承諾推翻特朗普的國際孤立主義,他必須兌現。何況,在這半年來,他出盡吃奶的力氣,都無法建立真正的圍遏這個的聯盟,歐洲諸國仍然不能丟棄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即使是要阻遏中國超越自己,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切割與中國的關係。
  其次,就台灣事務而言,固然是要繼續將台灣地區當作是「棋子」,但並非全然是「過河卒子」,也可以是維護自身利益的「象」或「相」。現在,在美國普遍接種疫苗之後,疫情基本平穩下來,再繼續努力一下,就可能完全恢復正常生活,是到了維持自己利益的時候了。
  一方面,有三個《中美聯合公約》的制約,儘管也有《與台灣關係法》及對台六項保證,但畢竟那是自己的單方立法或政策指引,而聯合公約卻是雙邊國際協議,層級不同。不支持「台獨」,這是美國的一貫政策,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都是如此,即使是在中美建交之前,也是如此。當然當時的蔣氏父子,本身更是強烈反對「台獨」。
  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之後,還是回到「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由台灣人民決定前途」的原意。在前者,已由坎貝爾說出來--其實,即使是美中關係嚴重對立,拜登政府也沒有說過支持「台獨」,只是沒有强調不支持「台獨」而已。在後者,拜登政府將繼續支持台灣地區的自由民主,狹義的就是維持現行的政治制度,廣義的即使討論統一,也必須和平解決,並由全體台灣人民自行決定。
  這當然並不完全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對於民進黨當局來說,仍不失為當頭潑下一盆冷水。因此,就連陳水扁和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羅致政也指出,或許這是美國重整中美兩國及台灣地區之間「三角關係」的開始。
  另一方面,拜登比特朗普更重視意識形態,仍要利用台灣作為「第一島鏈」重要一環防範「共産主義東擴」。更值得注意的是,與特朗普停止向中國大陸的「公知」提供經費援助不同,拜登卻是此一政策的積極的奉行者,或許今後又將重演「公知」們左右中國大陸輿論風向的舊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