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出生率持續下降困局如何解 鄒玖勝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達到50億。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1990年聯合國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今年世界人口日主題為:「權利和選擇就是答案:不管是嬰兒潮還是嬰兒危機,解決辦法在於優先考慮生殖健康和所有人的權利。」對於本澳而言,嬰兒危機正是特區政府必須關注和預防的問題,其解決辦法同樣值得政府深思。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澳門總人口為683100人,按年增加3500人,增長率按年大幅下降1.3%至0.5%。人口老化情況持續,老化指數升至97.1%,老年人口比率為22.9%,即約5名成年人口撫養1名老年人口。2020年全年新生嬰兒共5545名,按年減少434名;出生率為8.1‰,較2019年下跌0.8個千分點。反映居民生育意願下降。
  此外,最近美國中情局發表一份全球總和生育率預測報告。該報告評估並比較2021年全球各國家和地區每名女性在孕齡期間生育子女的平均數字,報告顯示澳門2021年預測生育率為1.21,在全世界22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倒數第四(在2018年澳門的總生育率更是在224個地區中排行尾二)。而一般來說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總和生育率至少要在2以上,才不致未來人口數下降。這說明澳門已長期處於低生育率水準。
  而一旦一個國家或地區形成低生育率,會導致人口總數開始萎縮,長遠會導致勞動力不足、競爭力下降、社會撫養比率上升等社會問題,對社會的人口結構、經濟發展等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對於澳門特區政府而言,澳門出生率持續下降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事實上,為了鼓勵生育,特區政府多年來也多次推出鼓勵生育優惠措施,如免費產檢,免費分娩,延長產假,制定男士侍產假,提升生育津貼,提供十五年免費教育、書簿津貼、大學免息貸款、學生免費醫療,增加托兒額,甚至是結婚補助等措施,但總體效果仍然未如理想,澳門生育率仍然持續下降。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澳門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年輕人究竟有何難言之隱?據2019某民間機構所做的「澳門居民生育意願調查」顯示,在約一千三百名調查對象中,整體居民生育意願分數為四點六九分,屬於中下水準;最多受訪者表示生育意願一般,共一成九三;表示非常不願意生育小朋友的有一成七二;非常願意生育的,僅得一成二三。
  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政府對針對育有子女家庭支援措施不足夠。影響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依次還包括﹕置業難、開支大、工作忙。當中,居住空間不足、育兒開支大及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照顧降低生育意願分數最高,分別為八點五分、八點一六分及八點一三分;另外,子女教養問題造成沉重的壓力與負擔、社會競爭力不斷上升、社區親子設施及配套缺乏、托兒照顧服務支援不足、擔心有孩子後被綁住不自由、對養兒防老的期待大幅降低及擔心身材走樣或怕痛亦是影響生育意願的因素,分別為七點五二分、七點五分、七點四二分、七點一八分、六點三分、六點二二分及五點三分。
  簡單來說,導致澳門生育率持續下降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房價太高,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小孩;對於買了房子的年輕夫妻而言,最大的心力都用在住房開銷上面,也就不敢也不想生孩子。其次是生孩子的經濟因素,還包括托兒和未來教育費用太高,擔心負擔不起。另外就是就業環境,澳門工作時數相對其他歐美國家更長,適齡男女忙於工作,加班,擔心生了孩子以後自己沒時間陪伴孩子,因此打消生兒育女的念頭。
  除了現實上的房子、收入和工作等經濟因素之外,社會環境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由於澳門社會的傳統觀念對女性和男性的期望不同,也造成許多澳門女性不願意生孩子。就如內地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前一天開放「三胎」生育政策,卻引來一陣熱議,在三胎背景下,網友賦予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全新的釋義:「指現代人生活壓力過大,沒有生孩子的意願,連聊一聊都不願意。」更有網友留言:「公司要求入職後兩年內不准懷孕。國家提倡生三胎,醫院又提倡順產和母乳餵養,專家建議孩子不要讓老年人帶,孩子渴望媽媽隨時陪伴,老公又希望媳婦貌美如花也能賺錢養家,公婆希望兒媳婦照顧好老公教育好孩子,社會又提倡女人要經濟獨立,一個女人,竟要她活成千軍萬馬。」確實,現代社會給予女性更多壓力,卻沒有給與她們足夠的照顧與包容。
  除了這些,三胎政策放開後,很多家庭面臨「生還是不生」的抉擇,這一切屬於幸福的擁有選擇權的家庭。但在他們之外,那些「想生而生不出來」的家庭正在遭遇生育的困境,「不孕不育」成為他們的隱痛。在中國,平均每6~8對夫婦中就有1對面臨這樣的困境,飽受「想生而生不出來」的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中國成為了世界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第一大國,每年試管嬰兒的數量逾20萬例次。隨著生活環境壓力增加、晚婚晚孕、社會上各方面競爭的壓力,導致不孕不育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甚至不孕不育問題在已婚人群中成了普遍的現象,據有關統計,澳門的已婚人士中約有15%存有生育困難的問題,可見本澳居民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對輔助生殖技術都有一定需求,惟本澳目前在醫學輔助生殖技術上的發展,與鄰近地區相比仍有所不足。
  總而言之,如果一個政府沒有明確的生育政策及其他配套措施,是很難推動居民優生多育的。現時,歐美及亞洲不少國家都面對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等問題,各國政府都在嘗試透過不同的方法,包括經濟政策、稅務優惠等,希望提升出生率,當中最拼的或要數戰鬥民族俄羅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發展無力,導致民眾生育欲望極低。年輕人少,就意味著沒有消費力、創新力,更沒有國家未來。為了鼓勵民眾多生孩子,俄羅斯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可謂下了血本,包括直接資金補貼和個稅抵扣等間接補貼在內的激勵措施,以及一整套生育補貼機制。
  早在1944年,蘇聯就設置”英雄母親””光榮母親”勳章和”母親獎章”的法令,目的就是為了鼓勵生育,但是一直效果不好。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將每年的11月29日,被官方定為母親節,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進一步鼓勵生育。
  當前,俄羅斯的女性從確定懷孕開始,就基本等同於放假,公司老闆會把最輕鬆的工作給你,做不完也沒有關係。產檢隨時可以請,都會獲批,不會刁難。身邊的同事也會格外照顧孕婦。同時,職業婦女即便是休產假也能獲得高昂的生育津貼。從懷孕七個月開始,就可以休產假,而且產假有三年時間。其中有一半的時間可以休帶薪產假,另外的時間有公司給發放的百分之四十工資和各種補貼。
  生育全免費不說,俄羅斯對於媽媽們的獎勵那也是毫不含糊。一胎媽媽可以一次性領取16873盧布的國家獎金和5500盧布的所在州獎金。每個月各種專項獎勵和福利也有很多,直到孩子一歲半左右,才會慢慢減少,基本維持在8247盧布左右。年輕父母還可以多另一份小額補助,沒有工作的父母也能多另一份小額失業補助。
  二胎媽媽可以一次性領取453026盧布住房改善款和14500盧布的所在州獎金,同樣可以每月領取獎勵到孩子一歲半,其他福利可疊加。三胎媽媽不但享有其他福利,還能夠獲得長達三十年的無息貸款購房,想自建房屋,只需申請就能獲得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建設資金,並且授予「英雄母親」的稱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獲得優先幫助的權力。
  除了錢財,他們的物品補貼也是五花八門。根據所居住的州不同,每次發放的福利也不盡相同。有的是送奶粉、尿布,有的是送飲品和粥食,總之各種福利待遇領到手軟,如果家中有人在政府部門或者從軍,待遇會更上一層樓。有工作的媽媽,在孩子可以去幼稚園後,就可以恢復工作。生育期間,用工單位不可以以任何理由辭退或者排擠。沒有工作的媽媽還可以根據居住地不同,申請不同份額的補助。
  僅2020一年,俄羅斯的財政撥款就超過5279億盧布,折合人民幣584億元。相比之下,俄羅斯的現金形式生育補貼,對於低收入家庭更具有吸引力。除了採取稅收抵扣外,還有大量的生育補貼和零成本就醫。
  眾所周知,澳門房價高昂,住房保障需求日益增加,成為制約許多家庭落實多子生育意願的關鍵因素。如果能夠跟俄羅斯一樣,推出年輕家庭購房補貼和二胎家庭住房按揭貸款優惠利率,相信能很好地緩解養育子女壓力和購房壓力。同時,政府未來在規劃房屋問題時要充份考量到未來的人口政策問題,根據人口比例適當增加住宅供地;加快已收回閑置土地的開發,可考慮設立租給青年的青年公寓,令青年人有適當的居住空間,避免因「幾代同堂」大大縮窄生活空間而影響生育意欲。
  其次,政府需要制定長遠人口生育總體規劃,貫徹《家庭政策綱要法》精神,制訂具策略性、更前瞻性家庭發展目標及人口生育總體規劃,涵蓋家庭經濟、性別平等、住所、家庭照顧責任及社會支援等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支援措施,協助他們更好地生兒育女,例如檢討現時的優生多育政策,加強措施實行力度,提供良好生育環境,另一方面還需要開展更多宣傳工作,協助居民瞭解到政府在鼓勵生育上有何支持措施,及早規劃。
  此外,政府還應持續檢討侍產假及產假相關法律,完善女性在懷孕期間及分娩後相關保障制度,縮小兩性在就業上受生育因素影響程度差距;鼓勵企業積極落實家庭友善措施,研究設立企業支援措施,為認真落實家庭友善措施企業提供稅務優惠或經濟補助,降低企業所承擔生育成本、制訂「企業實施家庭友善措施指引」。完善家庭經濟補貼政策,持續檢視並調升出生津貼、結婚津貼等一次性的措施,每年預留一定比例公共財政開支作支援家庭發展,提供相應免稅額度、家庭津貼、育兒津貼、房屋津貼,及家庭照顧者津貼等,以貼近家庭實際需要,舒緩經濟開支壓力。鼓勵學校、青年社團及社服機構開辦更多家庭婚姻教育、生涯規劃等課程講座。以形成育兒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提高家庭生育意願和養育子女的能力。
  長遠而言,要完善並理順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跨部門恆常聯絡機制,統籌、監督及定期評估人口生育政策具體落實、執行情況,提供意見,對人口議題作系統性及長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