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常住大陸台灣青年有哪些政策性支持

  與台灣不景氣的經濟形勢相比,大陸持續中高速發展經濟態勢對台灣青年產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大陸政府部門、企業界和民間社會也積極採取措施爲臺灣青年人才來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服務。
  在陸台青可獲得的政策性支持有哪些?
  政策性支持,是指政府及其部門提供的同等待遇政策、獎助補貼、台籍代表參政議政通道、台青創新創業基地等實質性扶持手段,具有引入領和導向作用。由於兩岸政治環境、教育環境和輿論環境不盡相同,臺灣青年瞭解大陸真實情況的渠道較爲缺乏,導致其對大陸的認知存在偏頗和不足。如果僅依靠個體力量或群體力量,在陸台青是難以迅速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只有建立完備高效的政策法規體系,才能够持續有效地保障在陸台青的權利和義務,同時爲相關部門處理涉台事務提供依據。
  推出惠台政策
  中央層面,《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條措施」)中明確台青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國家計劃、國家基金、工程、獎項、影視、圖書、交流機構等享有同等待遇的政策。《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中進一步對台青赴陸就學、就業創業及生活提供同等待遇作出規定。
  地方層面,部分台青熱門「登陸」重地以台青就業創業爲核心發布了具體措施和辦法。如浙江省2018年7月發布《浙江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實施意見》,2019年7月又發布了5條惠及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的具體措施;廈門市思明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思明區落實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辦法》;從2014年起,厦門市海滄區依托全國台聯在海滄設立兩岸社區交流基地,在全國首創聘用台青擔任專職社區主任助理模式,臺灣青年以一個團隊的方式在海滄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爲全國作出探索和示範。
  消除政策壁壘
  近年來,爲推動台青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與大陸同胞享受同等待遇,部分政策壁壘被一一消除。
  一是往來大陸的臺胞證免簽。2015年7月1日施行的《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規定: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2015年7月6日,公安部經在福建省試點發行卡式臺胞證後,公告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自9月21日起開始查理卡式臺胞證的申請:,同時停止簽發本式臺胞證。台一胞證的便携度、辦理所需材料、辦理時長、辦理費用越來越利於臺胞。
  二是臺胞個體工商戶的多方面放開。2012年1月1日起,臺灣居民可以在大陸九省市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範圍包括餐飲業和零售業,但不包括特許經營(例如烟酒零售)。開放臺胞辦理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沒有規定的注册資金,可降低開店成本;可以自己當負責人,不必找代理登記,降低風險;可以小成本投入,待經營有成,再增加雇工人數、擴大營業面積,甚至也可以變更組織形式爲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大陸進一步擴大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行業領域、地域範圍及經營條件,且開放領域以服務業爲主,對富有創造力和熱情的台青創業者有較大利好,可以推動創客創業,増加臺灣青年就業機會,有利創業台靑和台商二代創業發展。
  三是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規定:2018年9月1曰起,港澳臺居民前往內地(大陸)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根據本人意願,可以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住證。未滿十六周歲的港澳臺居民,可以由監護人代爲申請領取居住證。有了居住證,臺胞在大陸可以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依法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三項權利;居住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爲其提供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等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同時,還可以享受在居住地辦理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以及在大陸住宿旅館,乘坐國內航班、火車等交通運輸工具,辦理銀行、保險、證券和期貨等金融服務,與內地大陸居民同等待遇購物,購買公園及各類文體場館的門票,進行文化娛樂、商旅消費等九個方面的便利。可以說,臺灣居民居住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很好地滿足了臺灣居民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出行便利的需要。
  四是臺灣居民參與社保的便利。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爲實現臺胞在大陸就業和生活便利化,釋放了諸多利好政策。該辦法不但適用於單位就業、靈活就業、個體經營等多種形式的就業臺胞,也適用於在大陸居住的未就業臺胞,以及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此外,雙重參保的問題也得到解決。臺胞如不選擇在大陸和臺灣雙重保險,可憑相關授權機構出具的證明,不在大陸參加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僅參加醫保。
  台籍代表的設立
  當前臺胞積極參政,包括但不限於臺灣省籍黨員代表團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臺灣省代表團積極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臺盟、台聯界別積極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臺灣省代表團積極參加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全國代表大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代表大會等。
  2020年第十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期間,台籍全國人大代表林青向大會提交了《關於落實在大陸創業就業臺灣同胞家庭友好待遇的建議》等建議,切實促進了臺灣青年赴陸就業創業議題的討論與完善。雖然台籍代表委員所占人數不多,但肩負的使命任務却十分重大。
  「2020年,我向大會提交一份《關於落實在大陸創業就業臺灣同胞家庭友好待遇的建議》,收集了過去一年多來,在我履職和調研中,所聽到常住大陸臺胞的一些訴求,其中有一些急需解決的生活問題。比如,常住臺胞子女的就學、房屋購買、老年人生活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解決得好,就能够减少常住臺胞在祖國大陸發展的後顧之憂,促進他們更好地融入祖國大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希望相關主管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能够統籌考慮、完善細則,爲臺胞長期在大陸就業創業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台籍全國人大代表林青)
  成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伴隨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少臺灣年輕人來到大陸工作、生活。他們中,有些是「台商二代」,接棒父輩耕耘數十年的事業;有些是因緣際會,白手起家,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青創基地,成爲很多台青在大陸起步的第一站。
  截至2020年9月,大陸已授牌設立76家海峽兩岸靑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在支持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了國台辦授牌的青創基地,還有許多具有陸資或台資背景的純商業性質的台青創簽地紛紛成立,各省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台辦也扶持並授牌多家台青創基地。
  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浪潮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爲台青搭建服務平臺,提供政策支持,爲他們來大陸實習就業創業營造有利環境,爲更多臺灣青年到祖國大陸追夢圓夢創造有利條件。
  政策性支持仍有進步空間
  結合對台青進行參與式觀察與半結構化訪談,筆者觀察到政策性支持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政策落地時間長,基層業務熟悉度不高。政策從出臺到推廣需要一定的時間,基層幹部等工作人員也需要通過培訓提高政策熟悉度,因此政策落地在不同地區的進展速度是不同的。例如,在昆山、東莞、厦門等臺胞聚集地,基層幹部等工作人員反應速度較快,台青反饋也比較好。但是,在臺胞數量相對較少的城市,尤其是內陸城市,政策落地速度相對較慢。這主要是因爲很多基層幹部不瞭解如何協調和提供政策的配套服務,使得台青辦理相關業務時往往要多跑幾次,甚至無法辦理。
  「現在政策推陳出新的速度特別快,但是我們在手機上能看到的惠台政策,實際却還享受不到。」(福州台青)
  「業務員對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够,通常都要等其找完上級才能確認內容,效率很低。」(雲南台青)
  二是政策規定籠統,執行機構不明確。除了台辦以外,惠台政策還常常涉及其他多個部門,如福寧省「66條實施意見」就涉及55個部門。如果政策未對執行機構作出明確要求,則只能依靠台辦協調,這對編制數相對較少的台辦來說,壓力非常大。政策設計得再好,如果執行不理想,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台辦很努力,但是權力有限,有些跨部門的事情很難協調。」(東莞台青)
  「我的臺胞朋友已經辦好的業務,到我這裏就遇到問題,好像不同地方的服務差別很大,常常要反復跑、反復問,一直叫我打電話,但是最後告訴我某某服務中心能直接對接我,我就想說,爲什麽不早講?」(福州台青)
  三是政策覆蓋面不足,資源分配不公。政策補助等資源在分配時忽略了台青競爭起點不同的現實,一般認爲台青年齡範圍界定爲18-45歲,但通常來說台肯年紀越大,其資源和能力都更成熟,在同等條件下申請有限補助時,較年輕、較無背景經歷的台青往往落選,這樣就會發生資源被少部分台青所壟斷的問題。
  「經歷過才知道,補助等資源都給到成熟的項目,有些是大陸特意引進的、有些是原本就有規模的項目,對我們這些初創者來說,只有眼紅的份,或者說被忽視掉了。」(昆山創業陸配)
  提升涉台治理水平
  近年來,大陸推出了大量惠台利民的政策和措施,但全方位認識台青扶持政策所面對的各種矛盾及其特殊性,才能有利於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助力更多臺灣青年在袓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一是逐步細化台青扶持政策內容,著重收集在陸台青在臺胞聚集城市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在充分評估政策效度後,徵詢相關專家建議並進一步細化政策,以確保政策落實並執行良好。二是摸底檢查政策執行相關單位負責人員和經辦人員的業務能力,評估業務辦理效果,在綜合現實考慮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靠的政策執行方案並設立監督機構,形成政策執行監督機制,確保惠台政策能够得以層層傳達和細緻落實。三是在組織面向在陸台青的活動時,應當秉持善意、正向思考,更多地理解和包容台青,用同理心看待在陸台青參加兩岸交流活動時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反思和總結活動策劃、組織等方面的不足,强化人性化保障服務。四是在全方位高政採集政策、市場、業務等信息的基礎上,有機整合信息發布、信息交流、信息管理、信息數據庫等功能,使台青能够通過各種應用軟件充分共享各項信息數據,獲得更加智能的信息性支持,並擴展其就業空間。五是鼓勵臺灣青年參與到大陸建設中來,親情、愛情、古情及同鄉情支持往往是台青踏上在陸就業創業之路的「敲門磚」,但最終促使台青扎根大陸、深耕未來的路徑是其自主化參與水平,也就是說,爲自己、爲社區、爲社會做好事、辦實事,從而使台青全面收穫在陸就業創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唐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