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愛的人 最美的風景 ——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詐交流活動的小故事

  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自1991年簽約以來已經整整30年,迄今爲止,已經舉辦了16届,其中大陸小天使赴台交流訪問15次,臺灣小天使赴大陸13次。交流年齡之低,持續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在兩岸交流活動中都是十分少有的。
  2015年6月,我進入全國台聯工作,有幸參與第15届和第16届的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這兩届交流活動都採用了沉浸式互動的深度融合交流方式,讓臺北和北京上海的小學生結成對子,分別住進結對夥伴家裏,同吃、同玩、同學、同住,不僅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岸的普通家庭更因爲孩子的牽手,系起了同心結。兩届前後時長一個月的活動,讓我有了不少感觸。雖然媒體有很多活動情況的報道,但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一些簡單的小事。
  可愛的孩子
  大人總是習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判斷孩子的想法,完全忽視了孩子對環境認知的發展過程,忘了孩子的世界有多單純,他們總有讓師長忍俊不禁的趣事。
  記得第15届的臺北小天使剛抵達北京時,導游在大巴車上給大家介紹北京。導游說:「由於北京的汽車非常多,所以汽車要輪流出行,比如今天是周四,車牌尾號0和5的車不能上路。」許多孩子都在認真記著筆記,我看看身邊一個男孩的記錄,只見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寫著星期四,車牌裏有0和5的汽車不可以開在路面上。」看起來寫對了一半,這也許是這個男孩對北京的最初印象。陌生的環境對他們來說,真實又奇怪,需要他們花時間慢慢瞭解吧。
  孩子們交朋友是很快的,不過剛剛認識也難免有一點靦腆。在第16届活動時,臺北男孩葉傳硯是第二次參加活動了。第15届活動時他上五年級,第16届時已經上六年級了,一年的時間,讓他從男孩長成了小小少年,心事也多了起來。在上海的第一天行程,我們發現葉傳硯和他的結對小夥伴宋瑞康都在偷偷抹眼泪。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老師要求結對小夥伴手拉手,可是葉傳硯覺得男孩子手拉手怪怪的,而宋瑞康以爲臺灣小夥伴不喜歡他,兩個人都很委屈。不過在老師們的耐心安撫下,兩個男孩很快玩在一起。後來葉傳硯生病不能出去玩,宋瑞康主動放弃游玩,寸步不離陪著他。
  在臺灣淡水老街,隨行記者無意中拍到兩個小姑娘一起吃一個冰淇淋。發現被拍,兩個小姑娘都急了,想讓記者把照片删除。本以爲她們是不喜歡被抓拍,沒想到她們是擔心偷吃冰淇淋的照片被爸爸媽媽看到會挨駡,因爲平時家長不讓吃冰淇淋。
  雖然只有很短的時間,但孩子們相處的趣事,就像記憶深處的光,當我拉開回憶的帷幕,就照亮我的生活。
  熱心的家長
  雖說是小朋友的活動,但在第15届和第16届活動中,因爲採用了家庭接待的沉浸式交流方式,家長們成了重要的參與者。無論是大陸的家長還是臺灣的家長,都在早早期待孩子們的到來。爲了讓孩子們像在自己家中那麽自在,臺灣的家長全部注册了微信,提前瞭解結對小夥伴的情況。家長們用心設計行程,精心準備禮物。家長每天分享的照片中,孩子們一起寫作業、睡地鋪、做運動、吃大餐,我們已經分辨不出誰是主人誰是客人,只能看到一家人。甚至有一些結對家庭在活動結束時,已經約好了下次一起去北京、去泰國的度假。
  還有兩岸婚姻的家長,一聽說有這樣的活動就給孩子報了名。活動結束時,那位在臺北定居的北京媽媽說,每年寒暑假她都帶孩子回大陸,可是再多的奔波努力都比不上在小夥伴家住的一周,讓孩子對家鄉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多的認同。
  在孩子面前,一些臺灣家長們放下固有成見,摒棄政治分歧,接納和瞭解來自大陸的小夥伴。當大陸和平小天使表演完武術,臺灣媽媽幫她擦背;當臺灣家長問我活動還會不會繼續辦,家裏還有更小的孩子希望參加;當他們咨詢大陸的高校,考慮讓家裏的大孩子到大陸上大學,我覺得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真的飛進了這些家長的心裏。
  勇敢的老師
  在當前的形勢下,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能够順利進行,得益於臺灣承辦學校校長的力挺。在這兩届活動中,臺北的4所公立小學——民族小學、民生小學、民權小學、敦化小學參加了活動。
  其中民族小學的黃耀農校長作爲總承辦,頂住了來自當局的刁難、媒體的圍堵還有家長的壓力。他在學校的禮堂掛起「兩岸一家親,共築民族情」的橫幅;並慷慨陳詞:「我們不應以成人的政治觀點來阻礙未來的路。既然我們的孩子可以去美國、去日本,爲什麽不能去看看大陸?孩子們應該多交朋友增廣見聞,自己去認識世界,而不是被强行灌輸大人的觀點。」正因如此,黃校長和其他參與學校的校長都認爲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對孩子們有積極和重大的意義,他們要堅持做對的事,爲臺灣孩子的未來創造更好的機會和條件。
  其他的臺灣老師們也都很珍惜這樣的交流機會,他們在大陸的書店買了各種各樣的教材和書籍,鼓勵臺灣和平小天使們與旁聽課程的大陸和平小天使們互動,一些子女適齡的老師也都讓孩子參加了交流活動。他們期待著讓孩子們在更多的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堅强的工作者
  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最初是由全國台聯、全國少工委、中國兒童中心以及臺灣中華企劃人協會共同發起的,一路走到今天離不開堅定的幕後工作者。全國台聯的歷任領導都把和平小天使活動作爲台聯的金牌項目,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保障。而臺灣主辦方中華企劃人協會理事長翁林澄爲了讓活動順利舉辦,不斷與臺灣當局周旋。今年2月27日,翁林澄先生不幸逝世,讓人不勝唏噓。在2019年第16届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容樂觀,但還是堅持全程參加活動。直至彌留,他都在牽掛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還能不能繼續舉辦,他微信朋友圈的背景一直都是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的大合影。遺憾的是,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他和孩子們在一起時的笑臉了。但我相信還有更多像他一樣堅定的幕後工作者,能支持這個活動永遠辦下去。
  雖然我只參加兩届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但這讓我感到無比光榮。特別2019年3月回訪時,由於臺灣當局阻撓,全國台聯只有我一個人通過審核,也讓我有機會帶著肚子裏的寶寶獨自帶隊完成回訪,這是個很奇妙的經歷。
  我覺得在兩岸融合發展的和平統一道路上,我們需要大張旗鼓地宣傳我們的進步,也要脚踏實地地深入群衆溝通瞭解。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採用家庭接待的深度交流方式,給臺灣家庭帶來了很大的震撼,爲他們打開瞭解大陸真實情況的窗口,讓他們看到大陸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巨大發展,也讓更多家庭希望參與其中。除了明顯增强對祖國大陸的認同,這些孩子在活動中實現了自我成長、增强了自理能力、學會了照顧別人、更加懂得共情與謙讓,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孩子學會的。歸根結底,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我們懷揣著兩岸同胞團圓的樸素願望,我們希望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能够細水長流潤物無聲,幫我們達成這個美好心願。希望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會因爲自己的付出而驕傲,成爲最可愛的人,最美麗的風景。
(林湯安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