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注視台灣當局出席民主峰會動向

  美國白宮本月十一日宣佈,總統拜登將於12月9、10日以視訊方式召開「民主領袖峰會」,邀集全球民主政體領袖及民間社會和私營領域領導人參加,邀請名單目前尚未確定。而台灣當局「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陳慧蓁上周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台灣當局會持續同拜登政府協調,努力爭取參加峰會。台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上周三也對媒體表示,台方會繼續就相關會議的參與進洽美方,她在今年二月便曾透露,已向美方表達期待台灣當局能參與拜登政府即將舉行的峰會,而且獲得了「非常積極的回應」。美國《新聞周刊》則指出,此前已有迹象顯示,台灣當局可能獲邀參與「民主峰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三月出席衆議院外委會聽證會時曾承諾邀請台灣當局與會。
  這就引發猜想,美國是否會直接邀請蔡英文出席?因為即使是蔡英文人在台灣以視訊方式與會,將是對中美關係的嚴重挑戰,對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嚴重踐踏。
  對此,北京《環球時報》上週四發表措辭激烈的社評,強調中國大陸決不會允許蔡英文與會。「讓她與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同一個會議,出現在同一個屏幕上,那將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宣戰。」《環球時報》指出,此次峰會是拜登對抗中國的又一出招,「等於是把世界各國强行定義成民主的和非民主或『獨裁』的國家,肯定是一次分裂世界的會議」。《環球時報》還警告稱,美方如果邀請台灣當局與會,需要參照「APEC」的做法,否則「這次大會就是干預臺灣問題的一次嚴重升級」。「中國大陸決不會坐視美台以這種方式突破底綫,届時台海必出現前所未有的驚濤駭浪。」文末還警告說,若「美台勾連越綫」,解放軍機將飛躍台灣;「如果台軍膽敢對解放軍戰機開火,那麽大陸瞄準台軍目標的大量導彈以及我們的大批轟炸機隊將做出決定性回答,書寫歷史。」
  這個由美國主導的所謂「民主峰會」,是第二次。上一次是由前總統特朗普發起及主持。而此次「民主議會」是拜登在競選總統時的主張,將會聚焦於三大主題,包括對抗威權、打擊貪腐及尊重人權,邀請與會者立下承諾、提出倡議。儘管美國列出各種名目,但衆所皆知,這場「民主峰會」的目的是直指中國大陸而來。
  按照此「民主峰會」的邏輯,是要把全世界的國家,分為「民主」與「非民主」兩大類型,等於是在此前冷戰時期,將全世界分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一樣。直到毛澤東創造了「三個世界」的理論,才有所打破。在蘇聯解體、東歐崩潰,前冷戰結束後,包括美國在內,也就沒有再提「民主」與「非民主」兩大陣營的分野,只有發展中國家和待(未)發展中國家之分。這是擠棄意識形態,單純就經濟發展程度而分類的實事求是之舉。
  但特朗普上台後,一方面聲稱推動「不結盟」,另一方面卻又大搞「圍遏中國」。既然是「圍遏」,就不是單憑美國的力量。但當時特朗普卻又推行「讓美國再次偉大」路線,四面出擊,得罪了歐洲等此前的盟國,導致眾叛親離,因而搞個「民主峰會」,意圖將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拉攏過來,在「五眼聯盟」的基礎上擴大「圍遏中國」的力量。但似乎是「同床異夢」,作用不大。
  今次拜登邀集「民主峰會」的意圖,看來是超越了特朗普的「為圍遏而圍遏」的動機,而是擴展到意識形態的領域。有如當年的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峙,因而所謂「民主政體」必須結盟。這可以說是政治領域的「北大西洋公約」。
  在過去,由於歷史的原因,台灣當局與西方主要國家尤其是美國承接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外交關係」,因而被列入資本主義陣營。實際上,當時台灣當局也參與了一些標榜「民主」的非政府間的組織,如「國際民主聯盟」等。
  而在中美建交後不久,蘇聯解體,東歐國家也紛紛隨之變色,有關兩大陣營的理論不復存在。而且,台灣地區參與「國際民主聯盟」的中國國民黨,也已兩度淪為在野黨。
  而比特朗普更注重意識形態的拜登,在應對國內的疫情和經濟問題拿不出比特朗普更佳的辦法,即使是要在基建方面與中國「別苗頭」,也顯得力不從心。為了「甩鍋」轉移國內民眾視線,為了遏制中國進一步崛起,再拾起「兩大陣營」的唾沫,以邀集「民主體制」的國家參與「民主峰會」的形式,將之邀集起來,形成不但在經濟領域上,而且更是在政治領域上「圍遏中國」的「國際同盟」。
  而且問題更嚴重的是,布林肯今年三月出席衆議院外委會聽證會時之言,不但透露將會邀請台灣當局出席此次「民主峰會」,而且還以「台灣是强健民主政體與科技重鎮,也是個能對世界作出貢獻的『國家』」的表述方式,將台灣當局稱為「國家」,並在當時曾引發國際輿論界對布林肯此說究竟是「口誤」還是有意爲之的爭論。因此,對於美國是以「國家」定位邀請台灣當局與會,以至是邀請蔡英文出席並發表講話,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倘是邀請台灣當局與會,就是違背了《中美建交公報》的精神,將台灣地區視為「民主政制國家」亦即「主權國家」,鼓吹並實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以至是「台灣獨立」的謬論,這是違背中美建交精神的。
  在這場「民主峰會」本來的目的就是直指中國大陸而來的背景下,如再加上邀請蔡英文參與,就將會被視為美台官方性質的「共同會晤」,並等於是「美台結盟」了。此已經碰觸《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及要件。
  因此,《環球時報》有關解放軍軍機將飛躍台灣的警告,並非是隨口說說而已。因為這個事態正好是給了中國大陸一個「出席有名」的理由,不再用投鼠忌器。
  美國是否會真的干預?也正在此時,發生了塔利班即將攻進阿富汗首都的事態。這固然是美國宣佈從阿富汗撤軍的結果,但在塔利班即將以軍事力量推翻現有政權之際,美國不但沒有出手相助被其視為「民主政權」的阿富汗政府,反而要撤僑,大使館也準備撤離並燒毀敏感文件。比照這個邏輯,相信美國對邀請蔡英文與會後的政治後果,會有所掂量。
  當然,拜登即使是為了「面子」和「裡子」,非要邀請台灣當局出席「民主峰會」不可,還有抵消其性質的辦法。而《環球時報》所提的「APEC」模式,亦即以非政治領域而是經濟領域的官員作為台灣當局的代表出席(並非是蔡英文的代表」,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另外還有一個更為符合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精神的方式。就是採用國際慣用的「Chinese Taipei」來稱呼台灣當局的代表,拒絕使用「Taiwan」。